一种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249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包括输电杆塔、支撑柱、支撑板、监测组件和辅助稳固装置,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住;所述输电杆塔贯穿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且位于两个支撑住之间;所述辅助稳固装置对称设置在输电杆塔的两侧;所述辅助稳固装置一端连接于支撑柱,另一端连接于输电杆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通过监测组件中利用压块对传感器产生的压力来判断输电杆塔非均匀沉降的程度,利用辅助稳固装置对输电杆塔起到辅助固定的装置,防止杆塔倾倒,同时提供抢求时间的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监测装置
,具体是指一种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输电杆塔基础易受不良地质工况的影响,其中杆塔基础地基不均匀沉降是较常见的输电线路病害,杆塔基础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致使基础产生不同沉降,杆塔构件随之产生附加应力,随着附加应力的增加,输电杆塔正常运行安全可靠度无法保障,且这种不均匀沉降是个微弱渐变的过程,输电线路的定期正常巡视很难发现此种变化,待变化迹象明显显现时,杆塔构件及基础已变形较大,超出了正常使用受力状态。
[0003]目前我国输电线路杆塔基础不均匀沉降监控方法是利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杆塔基础的垂直位移,该法是人工间断监测,效率低且数据处理滞后,而且很难获取到极端天气和变形加剧时的数据,无法实现实时监测,这亦是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监测组件中利用压块对传感器产生的压力来判断输电杆塔非均匀沉降的程度,利用辅助稳固装置对输电杆塔起到辅助固定的装置,防止杆塔倾倒,同时给管理人员提供抢修时间的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输电杆塔1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包括输电杆塔1、支撑柱2、支撑板3、监测组件4和辅助稳固装置5,所述支撑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监测组件4,所述监测组件4 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柱;所述输电杆塔1贯穿支撑板3设置在支撑板3上且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所述辅助稳固装置5对称设置在输电杆塔1的两侧;所述辅助稳固装置5一端连接于支撑柱2,另一端连接于输电杆塔1。
[0006]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组件4包括支撑弹簧6、检测板7、传感器8、压块9 和保护板10,所述压块9设置于支撑板3的两侧下方,压块9的下方设置有检测板7,所述检测板7的四周设置有保护板10,所述保护板10和检测板7形成凹形空腔;所述凹形空腔内设置有支撑弹簧6,所述支撑弹簧6的一段与检测板 7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连接;所述传感器8内嵌于检测板7内且与压块9相连。
[0007]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稳固装置5包括下连接件11、上连接件12、下连接杆 13、上连接杆14、连接弹簧15和移动杆16,所述下连接件11、下连接杆13、移动杆16、上连接杆14和上连接件12从下至上依次首尾相连;所述下连接件 11的另一端与支撑柱2的侧壁连接,所述上连接件12的另一端与输电杆塔1的侧壁连接;所述上连接杆14与上连接件12活动连接,所述下连接杆13活动设置与下连接件11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弹簧15套设在移动杆16上,且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杆14和下连接杆13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压块9的体积小于传感器8的体积。
[0009]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板10和检测板7形成的凹形空腔的内径大于支撑柱2 外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移动杆16为伸缩杆。
[0011]所述保护板均匀设于检测板的侧面上,对支撑弹簧起到保护作用,当输电杆塔基础发生沉降时,输电杆塔带着支撑板向下移动,支撑板带着压块向下移动,传感器通过压块给予的压力判断输电杆塔基础是否发生均匀沉降,通过传感器的压力传送到监测人员的监测设备,以判断输电杆塔基础发生非均匀沉降的程度,方便监测人员进行维护。
[0012]当输电杆塔发生非均匀沉降时,通过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连接弹簧,对输电杆塔沉降较严重的一端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对另一端有一个拉力,实现对输电杆塔的辅助稳固作用,同时当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时,也为监测人员提供抢救时间,避免输电杆塔倾倒影响输电传输。
[0013]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通过保护板的设置,对支撑弹簧起到保护作用,当输电杆塔基础发生沉降时,输电杆塔带着支撑板向下移动,支撑板带着压块向下移动,传感器通过压块给予的压力判断输电杆塔基础是否发生均匀沉降,通过传感器的压力传送到监测人员的监测设备,以判断输电杆塔基础发生非均匀沉降的程度,方便监测人员进行维护,通过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连接弹簧,对输电杆塔沉降较严重的一端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对另一端有一个拉力,实现对输电杆塔的辅助稳固作用,同时当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时,也为监测人员提供抢救时间,避免输电杆塔倾倒影响输电传输,通过压块的体积小于传感器的体积,使压块能与传感器完全接触,避免压块面积过大分散压力,使传感器无法完全接收到压块的压力,造成数据传输不准确,通过保护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柱直径,避免检测板受到压力带着保护板各下移动的过程中受到支撑柱的阻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输电杆塔;2、支撑柱;3、支撑板;4、监测组件;5、辅助稳固装置;6、支撑弹簧;7、检测板;8、传感器;9、压块;10、保护板;11、下连接件;12、上连接件;13、下连接杆;14、上连接杆;15、连接弹簧;16、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所述,本技术一种输电杆塔1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包括输电杆塔1、支撑柱2、支撑板3、监测组件4和辅助稳固装置5,所述支撑板3 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监测组件4,所述监测组件4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柱;所述输电杆塔1贯穿支撑板3设置在支撑板3上且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所述辅助稳固装置5对称设置在输电杆塔1的两侧;所述辅助稳固装置5一端连接于支撑柱2,另一端连接于输电杆塔1。所述监测组件4包括支撑弹簧6、检测板7、传感器8、压块9和保护板10,所述压块9设置于支撑板3的两侧下方,压块9 的下方设置有检测板7,所述检测板7的四周设置有保护板10,所述保护板10 和检测板7形成凹形空腔;所述凹形空腔内设置有支撑弹簧6,所述支撑弹簧6 的一段与检测板7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连接;所述传感器8内嵌于检测板7 内且与压块9相连。所述辅助稳固装置5包括下连接件、上连接件、下连接杆 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电杆塔(1)、支撑柱(2)、支撑板(3)、监测组件(4)和辅助稳固装置(5),所述支撑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监测组件(4),所述监测组件(4)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输电杆塔(1)贯穿支撑板(3)设置在支撑板(3)上且位于两个支撑柱(2)之间;所述辅助稳固装置(5)对称设置在输电杆塔(1)的两侧;所述辅助稳固装置(5)一端连接于支撑柱(2),另一端连接于输电杆塔(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杆塔基础非均匀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4)包括支撑弹簧(6)、检测板(7)、传感器(8)、压块(9)和保护板(10),所述压块(9)设置于支撑板(3)的两侧下方,压块(9)的下方设置有检测板(7),所述检测板(7)的四周设置有保护板(10),所述保护板(10)和检测板(7)形成凹形空腔;所述凹形空腔内设置有支撑弹簧(6),所述支撑弹簧(6)的一段与检测板(7)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2)连接;所述传感器(8)内嵌于检测板(7)内且与压块(9)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玲牛子儒陈晓东谭青海姚国河吴海洋叶海金马福祥马明瑞张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