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结构及线缆防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41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7
本申请涉及线缆连接结构及线缆防水连接器,限位壳体固定于主壳体外,滑动壳体滑动设置于主壳体外且位于限位壳体及适配座之间;弹性件分别抵接滑动壳体及限位壳体,弹性件设置为向滑动壳体施加远离限位壳体的弹性力;主壳体开设有定位孔,卡珠设置为在抵接滑动壳体的状态下,部分位于定位孔中与主壳体相抵接,部分凸出于定位孔外且具有与适配座相抵接的状态及相分离的状态。在保证防水作用的同时,一方面实现了适配座与主壳体的锁定或分离,不影响现有设备端口情况下通用性更强;另一方面实现了卡珠相对于适配座的位置控制,可快速安装使用,降低了施工方技能熟练度要求,可靠性强;再一方面由于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降低了线缆组件密封成本。组件密封成本。组件密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结构及线缆防水连接器


[0001]本申请涉及线缆防水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线缆连接结构及线缆防水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GB/T 4208

2017所规定的IP代码的外壳防护等级,评估外壳防固体和防水性能如何,主要看IPXX的后面两位数字XX,第一位X是防尘等级从0到6,最高等级为6;第2 位X是防水等级从0到8,最高等级为8;最高防护等级为IP68,即IP68是外壳防护等级中的防尘防水等级标准的最高级别。
[0003]对于光缆端部的外壳防护,传统外壳防护方式采用的是一种通用的跳线端部密封保护装置,其包括主壳体、滑动壳体和闭合壳体,为了在尾端满足线缆接头IP68防护等级的要求,必须将滑动壳体设置成锥形结构,并通过配合专门设计带有锥形结构段的线缆,从而实现上述防护等级的防护要求。因此传统技术在安装时,跳线端部密封保护装置和相应规格的电缆之间必须一一对应,而且为了达到防水等级,两者之间的锥形结构配合也必须精密,这样需要加大了运输成本、生产成本,同时现场安装也不方便。
[0004]并且,传统的通用性跳线端部密封保护装置,其设备端口端固定适配座端口适配通用性差,安装设备后跳线端保护装置并排安装困难,现场施工端使用时安装对施工方的数量精确度要求较高。
[0005]为此,申请人提出了申请公布号为CN10640576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室外光缆组件的跳线端部密封保护装置,其包括主壳体、滑动壳体、闭合壳体、抓持件、橡胶圈和锁紧壳体;所述主壳体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其后端与锁紧壳体螺纹连接,前端通过滑动壳体与闭合壳体相连;所述抓持件分为连接段和抓持段,其通过连接段与主壳体后端内接;所述橡胶圈嵌于抓持段内;所述锁紧壳体内壁上设有与主壳体后端相连的内螺纹段,所述抓持件、橡胶圈和锁紧壳体上都设有供缆线贯穿的线缆孔,连接时所述线缆穿过锁紧壳体、橡胶圈和抓持件上的线缆孔至前端,逐步旋紧锁紧壳体,使抓持条向内收紧橡胶圈,从而锁紧线缆。该中国专利申请主要关注点在于主壳体后端的密封防水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缆连接结构及线缆防水连接器。
[0007]一种线缆连接结构,其包括主壳体及装配于所述主壳体上的滑动壳体、限位壳体、弹性件及卡珠,且所述主壳体具有内腔以穿设线缆,所述主壳体的第一端设置为连接适配座;
[0008]所述限位壳体固定于所述主壳体外,所述滑动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外且限位于所述限位壳体及所述适配座之间;
[0009]所述弹性件套置于所述主壳体外且分别抵接所述滑动壳体及所述限位壳体,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向所述滑动壳体施加远离所述限位壳体的弹性力;
[0010]所述主壳体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卡珠设置为在抵接所述滑动壳体的状态下,部分
位于所述定位孔中与所述主壳体相抵接,部分凸出于所述定位孔外且具有与所述适配座相抵接的状态及相分离的状态。
[0011]上述线缆连接结构,在不改变防水结构的同时,一方面对适配座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卡珠、定位孔及适配座的配合,实现了适配座与主壳体的锁定或分离,不改变现有各类线缆及其组件的加工工艺,因此在不影响现有设备端口情况下通用性更强;另一方面通过滑动壳体、弹性件及限位壳体的配合,实现了卡珠相对于适配座的位置控制,因此可快速安装使用,降低了施工方技能熟练度要求,可靠性强;再一方面由于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从而降低了线缆组件密封成本。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适配座具有装配位置;所述卡珠凸出于所述定位孔外的部分,具有与所述装配位置相抵接的状态及相分离的状态。进一步地,所述装配位置包括挂耳及避让位,所述卡珠凸出于所述定位孔外的部分,具有与所述挂耳相抵接的状态以及与所述避让位相分离的状态。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卡珠凸出于所述定位孔外的部分,于所述主壳体的径向平面的投影,被所述装配位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径向平面的投影所覆盖,即为所述卡珠部分凸出于所述定位孔外且位于所述适配座的装配位置的轮廓之内。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座设有挂耳,所述挂耳开设有与所述卡珠形状相适配的挂耳槽,且所述适配座开设有与所述挂耳槽相邻的避让位;
[0015]所述卡珠设置为在抵接所述滑动壳体的状态下,部分凸出于所述定位孔外且于所述挂耳槽处与所述挂耳相抵接,或处于所述避让位中。
[0016]进一步地,所述适配座设有座体,且于所述座体开设有外装槽及外装孔,所述挂耳凸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避让位形成于所述座体及所述挂耳之间,所述座体通过所述外装孔安装于外部环境,所述外装槽用于装设密封圈以使所述座体与外部环境相对密封。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耳槽与所述避让位相通以使所述卡珠从所述挂耳槽进入所述避让位;或者所述挂耳于所述挂耳槽两端设有凸出部以使所述挂耳槽与所述避让位相隔离。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珠的数量为N个,所述定位孔及所述挂耳的数量均为至少 N个;其中,N为自然数。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挂耳之间形成有所述避让位;所述定位孔及所述挂耳的数量相同,且N大于等于2;及/或,各所述定位孔及各所述挂耳均呈中心对称分布。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珠还设置为在未抵接所述滑动壳体的状态下,从所述适配座的轮廓向所述定位孔移动以脱离所述适配座的轮廓。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于所述定位孔内壁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设置为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以产生朝向远离所述内腔的弹性力,以使所述卡珠在所述挂耳作用力消失的状态下,受到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力,以远离所述内腔的方向离开所述定位孔。
[002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为圆柱形孔,所述卡珠设置为位于所述定位孔中与所述主壳体相抵接,且与所述滑动壳体的弹性部相抵接,以弹性挤出卡珠,避免卡住所述主壳体而影响所述适配座与所述主壳体相分离。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珠于所述定位孔中可滚动设置。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珠的形状包括至少部分球形、至少部分椭球形、圆锥形、圆台形、圆柱形及棱数大于5的棱柱形中的至少一项。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形状与所述卡珠相适配;
[0026]于所述主壳体的径向,所述定位孔邻近所述内腔处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卡珠的最大截面积,以使所述卡珠至少部分挡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壳体于其远离所述限位壳体的端部延伸设有引导部,且所述引导部设置为避免所述卡珠完全脱离所述定位孔。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缩窄设置,以使所述滑动壳体于所述引导部形成导向斜面;
[0029]所述导向斜面设置为在朝向所述适配座移动经过所述定位孔的状态下,对所述卡珠施加朝向所述内腔的导向力;所述导向斜面还设置为在所述滑动壳体远离所述适配座滑动的状态下,配合所述定位孔形成容纳所述卡珠的空间,以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400)及装配于所述主壳体(400)上的滑动壳体(200)、限位壳体(300)、弹性件(800)及卡珠(700),且所述主壳体(400)具有内腔(420)以穿设线缆(900),所述主壳体(400)的第一端(401)设置为连接适配座(100);所述限位壳体(300)固定于所述主壳体(400)外,所述滑动壳体(200)滑动设置于所述主壳体(400)外且限位于所述限位壳体(300)及所述适配座(100)之间;所述弹性件(800)套置于所述主壳体(400)外且分别抵接所述滑动壳体(200)及所述限位壳体(300),所述弹性件(800)设置为向所述滑动壳体(200)施加远离所述限位壳体(300)的弹性力;所述主壳体(400)开设有定位孔(409),所述卡珠(700)设置为在抵接所述滑动壳体(200)的状态下,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409)中与所述主壳体(400)相抵接,部分凸出于所述定位孔(409)外且具有与所述适配座(100)相抵接的状态及相分离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珠(700)还设置为在未抵接所述滑动壳体(200)的状态下,从所述适配座(100)的轮廓向所述定位孔(409)移动以脱离所述适配座(100)的轮廓;及/或,所述适配座(100)设有挂耳(102),所述挂耳(102)开设有与所述卡珠(700)形状相适配的挂耳槽(104),且所述适配座(100)开设有与所述挂耳槽(104)相邻的避让位(106);所述卡珠(700)设置为在抵接所述滑动壳体(200)的状态下,部分凸出于所述定位孔(409)外且于所述挂耳槽(104)处与所述挂耳(102)相抵接,或处于所述避让位(106)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槽(104)与所述避让位(106)相通以使所述卡珠(700)从所述挂耳槽(104)进入所述避让位(106);或者所述挂耳(102)于所述挂耳槽(104)两端设有凸出部以使所述挂耳槽(104)与所述避让位(106)相隔离;及/或,所述卡珠(700)的数量为N个,所述定位孔(409)及所述挂耳(102)的数量均为至少N个;其中,N为自然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挂耳(102)之间形成有所述避让位(106);所述定位孔(409)及所述挂耳(102)的数量相同,且N大于等于2;及/或,各所述定位孔(409)及各所述挂耳(102)均呈中心对称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珠(700)于所述定位孔(409)中可滚动设置;及/或,所述定位孔(409)的形状与所述卡珠(700)相适配;于所述主壳体(400)的径向,所述定位孔(409)邻近所述内腔(420)处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卡珠(700)的最大截面积,以使所述卡珠(700)至少部分挡设于所述定位孔(409)中;及/或,所述卡珠(700)的形状包括至少部分球形、至少部分椭球形、圆锥形、圆台形、圆柱形及棱数大于5的棱柱形中的至少一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壳体(200)于其远离所述限位壳体(300)的端部延伸设有引导部(250),且所述引导部(250)设置为避免所述卡珠(700)完全脱离所述定位孔(409);及/或,所述引导部(250)缩窄设置,以使所述滑动壳体(200)于所述引导部(250)形成导向斜
面(260);所述导向斜面(260)设置为在朝向所述适配座(100)移动经过所述定位孔(409)的状态下,对所述卡珠(700)施加朝向所述内腔(420)的导向力;所述导向斜面(260)还设置为在所述滑动壳体(200)远离所述适配座(100)滑动的状态下,配合所述定位孔(409)形成容纳所述卡珠(700)的空间,以使所述卡珠(700)形成与所述适配座(100)相分离的状态且避免所述卡珠(700)完全脱离所述定位孔(409)。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线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400)邻近所述适配座(100)的第一端(401),大于其邻近锁紧壳体(500)的第二端(402),以使所述滑动壳体(200)、所述弹性件(800)及所述限位壳体(300)从所述第二端(402)向所述第一端(401)顺序装配;及/或,所述主壳体(400)设有本体(403)且于所述本体(403)上设有外螺纹部(405),所述限位壳体(300)对应设有内螺纹部(310),所述限位壳体(300)通过所述内螺纹部(310)及所述外螺纹部(405)的配合,螺接固定于所述主壳体(400)外;及/或,所述限位壳体(300)凸设有限位结构(330),所述限位结构(330)设置为限制所述滑动壳体(200)的滑动极限位置;及/或,所述主壳体(400)开设有内嵌槽(408),所述定位孔(409)连通所述内嵌槽(408),所述适配座(100)部分插设于所述内嵌槽(408)中且相对于所述内嵌槽(408)可转动设置,所述卡珠(700)凸出于所述定位孔(409)外的部分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桂宏兵刘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