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依托土地整治的生态乡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210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依托土地整治的生态乡村系统,包括建设于山体缓坡处的农村建筑,在山体侧的平整土地上设置有农田,农田下方通过导管连接地下蓄水装置,地下蓄水装置的出水口与农村建筑的水调配中心相连,所述地下蓄水装置设有两层蓄水系统,上层蓄水系统的进水口与农田连接,上层蓄水系统的出水口与下层蓄水系统相连,下层蓄水系统内部设置水位开关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突发暴雨或极端天气时能够很好地保护农用地,并且能够腾挪出更有价值的空闲用地。空闲用地。空闲用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依托土地整治的生态乡村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依托土地整治的生态乡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的土地整治领域仅仅侧重于土地整治的合理性规划上,而没有将“低影响开发”理念所结合起来,导致乡村土地上一旦出现暴雨,所种植的粮食及作物就被损毁的情况发生;另外土地整治工作也经常仅仅只局限于平整土地上的一个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没有更好的利用起来一些闲置用地,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平整用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托土地整治的生态乡村系统。本技术在突发暴雨或极端天气时能够很好地保护农用地,并且能够腾挪出更有价值的空闲用地。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依托土地整治的生态乡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设于山体缓坡处的农村建筑,在山体侧的平整土地上设置有农田,农田下方通过细导管连接地下蓄水装置,地下蓄水装置的出水口与农村建筑的水调配中心相连,所述地下蓄水装置设有两层蓄水系统,上层蓄水系统的进水口与农田连接,上层蓄水系统的出水口与下层蓄水系统相连,下层蓄水系统内部设置水位开关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下层蓄水系统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下蓄水仓,上层蓄水系统包括多个上蓄水仓,单个下蓄水仓与多个上蓄水仓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水位开关机构包括固定在下蓄水仓底部和侧壁上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还包括设置在下蓄水仓内的水位浮球和设置下蓄水仓进水口处的拍门,所述拍门通过第一连接绳与水位浮球相连接,第一连接绳的绳身穿过第一转轮,所述水位浮球通过第二连接绳与第二转轮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层蓄水系统和下层蓄水系统之间连接有地下维修通道,地下维修通道向上延伸至平整土地处。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蓄水仓的设置数量至少为下蓄水仓数量的两倍。
[0010]进一步的:所述地下蓄水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抽水设备,抽水设备的出水口与农村建筑的水调配中心相连。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蓄水仓的出水口处在下蓄水仓底部上方20

50cm处。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结合“低影响开发”理念,雨水来临时,雨水一部分保留在土壤中,一部分下渗至地下蓄水装置,保持了土壤湿度的同时,减少田间雨水泛滥情况,大幅度减轻突发暴雨或极端天气对作物及农田地的损害。
[0014]本技术应用于未开发的农村用地,将农村建筑设置在山体缓坡处,能够节约出更多的非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利用价值。
[0015]本技术下蓄水仓水量能够自动调节高度,当水量过多时自动补足到其他区域水量较少的下蓄水仓,实现了水资源的自动调度,节能且高效地解决了当下蓄水容量有限的问题,雨水量持续过大时能够进一步降低田间洪涝出现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地下蓄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下蓄水仓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

山体;2

平整土地;3

农田;4

细导管;5

水调配中心;6

水位开关机构; 7

下蓄水仓;8

上蓄水仓;9

第一转轮;10

第二转轮;11

水位浮球;12

拍门;13

地下维修通道;14

抽水设备;15

第一连接绳;16

第二连接绳;17

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2]如图1至3所示,一种依托土地整治的生态乡村系统,建设在乡村中,包括建设于山体1缓坡处的农村建筑,在山体1侧的平整土地2上设置有农田3,本技术为了提高处在山体周围平整土地上的大片农田的排水和平时浇灌水源问题,应对突发暴雨或极端天气,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在农田3下方设置有乡村蓄水系统,乡村蓄水系统与农村建筑的水调配中心5相连,所述农田3下方通过细导管4连接地下蓄水装置,地下蓄水装置的出水口与农村建筑的水调配中心5相连,所述地下蓄水装置设有两层蓄水系统,上层蓄水系统的进水口与农田3连接,农田3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用于提高闲置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便于其统一管理,上层蓄水系统的出水口与下层蓄水系统相连,下层蓄水系统内部设置水位开关机构6。
[0023]所述下层蓄水系统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下蓄水仓7,设置多个相互连接的下蓄水仓7 用于不同区域内下蓄水仓7间的水量调节,由于各个下蓄水仓7互通,并且水位可以自动调节,因此下蓄水仓7无需大体积设置,上层蓄水系统包括多个上蓄水仓8,单个下蓄水仓7与多个上蓄水仓8相连接。单个下蓄水仓7连接两个上蓄水仓8,单个上蓄水仓8只连接一个下蓄水仓7,如此,积蓄的水更易调度,并达到过滤效果。
[0024]所述水位开关机构6包括固定在下蓄水仓7底部和侧壁上的第一转轮9和第二转轮10,还包括设置在下蓄水仓7内的水位浮球11和设置下蓄水仓7进水口处的拍门12,所述拍
门12通过第一连接绳15与水位浮球11相连接,第一连接绳15的绳身穿过第一转轮9,所述水位浮球11通过第二连接绳16与第二转轮10连接。
[0025]所述拍门12通过重力作用以及第二连接绳16的拉力来控制开合,当上蓄水仓8蓄积水到一定重量时拍门12打开,使得雨水下渗至下蓄水仓7。在重力作用下,不同雨量使拍门12开合角度不同,以控制雨水进入下蓄水仓7的速度。随着下蓄水仓7内水量增加,水位浮球11位置向上移动,通过底部的转轮和第一连接绳15,增大拍门12的开合角度,以提高水量下渗速度,在暴雨及极端天气下快速排洪,以保护种植粮食不被损毁。
[0026]所述上层蓄水系统和下层蓄水系统之间连接有地下维修通道13,地下维修通道13向上延伸至平整土地2处。所述地下维修通道13通过管道与上蓄水仓8连接。
[0027]所述上蓄水仓8的设置数量至少为下蓄水仓7数量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依托土地整治的生态乡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设于山体(1)缓坡处的农村建筑,在山体(1)侧的平整土地(2)上设置有农田(3),农田(3)下方通过细导管(4)连接地下蓄水装置,地下蓄水装置的出水口与农村建筑的水调配中心(5)相连,所述地下蓄水装置设有两层蓄水系统,上层蓄水系统的进水口与农田(3)连接,上层蓄水系统的出水口与下层蓄水系统相连,下层蓄水系统内部设置水位开关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托土地整治的生态乡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蓄水系统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下蓄水仓(7),上层蓄水系统包括多个上蓄水仓(8),单个下蓄水仓(7)与多个上蓄水仓(8)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依托土地整治的生态乡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开关机构(6)包括固定在下蓄水仓(7)底部和侧壁上的第一转轮(9)和第二转轮(10),还包括设置在下蓄水仓(7)内的水位浮球(11)和设置下蓄水仓(7)进水口处的拍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丰陈浙岳李健贾洋海王正严桥冯金根仇逸伟诸笑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