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09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新风风道,其具有新风进口、第一连接口、新风出口;回风风道,其具有回风进口、第二连接口、回风出口;第二连接口与第一连接口连接,在第一连接口或第二连接口处设置有混风阀;当混风阀关闭时,新风风道与回风风道为两个独立的风道,新风风道用于为室内环境换新风、利用新风为室内加湿,充分利用新风,省水省电,降低加湿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湿能耗高的问题;回风风道用于为室内环境制冷制热,满足室内温度需求;当混风阀打开时,新风风道与回风风道连通,回风风道内的室内回风进入新风风道,利用辅助加湿器为室内回风加湿。湿。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针对一些特定工艺性场景,夏季需要低温、高湿、高IAQ(室内空气品质)的室内空气环境。传统中央空调末端系统的处理过程为:新回风混合、降温、除湿、升温、再加湿,新风中的含湿量没有充分利用,且同时经过降温、升温的过程。
[0003]目前加湿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需要加湿的场所。传统加湿方式包括等温加湿(电热加湿器、电极加湿器、干蒸汽加湿器等)和等焓加湿(喷雾加湿器、微雾加湿器、湿膜加湿器等),均需消耗大量的电能及水资源,随着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对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4]一、等温加湿方式:
[0005]原理:利用交流电能直接对自来水进行加热产生洁净蒸汽,并将蒸汽混合到空气中去,对空气进行加湿的一种方式。如电极加湿器、电热加湿器等是采用等温加湿方式。
[0006]缺点:耗电、耗水量大、占用箱体空间、需要蒸汽源。
[0007]二、等焓加湿方式:
[0008]原理:通过机械给自来水增压后,由管路输送到喷头,高压水从喷嘴的特制小孔中旋转喷出,并在空气中雾化,被喷出的水雾粒子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达到等焓加湿空气的加湿方式。如高压喷雾加湿器、微雾加湿器等是采用等焓加湿方式。
[0009]缺点:耗电、耗水量大、占用箱体空间、存在漏水风险。
[0010]综上,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点:
[0011](1)传统方案存在同时进行除湿加湿、降温加热、能量浪费的技术缺点。
[0012](2)传统加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不节电。
[0013](3)传统加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量,不节水。
[0014](4)传统加湿过程,需要占用大量空调箱体空间且浪费箱体材料,占用建筑物有效空间且不环保。
[0015](5)传统加湿过程,存在喷水、漏水、漏电的风险,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湿能耗高的问题。
[00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8]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0019]新风风道,其具有新风进口、第一连接口、新风出口;所述新风进口与室外空间连通,所述新风出口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位于所述新风进口与新风出口之间;所述新风风道内设置有辅助加湿器和新风机,且所述辅助加湿器和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
口与新风出口之间;所述新风进口处设置有新风阀;
[0020]回风风道,其具有回风进口、第二连接口、回风出口;所述回风进口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回风出口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位于所述回风进口与回风出口之间;所述回风风道内设置有表冷器和回风机,且所述表冷器位于所述回风进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
[0021]所述第二连接口与第一连接口连接,且在所述第一连接口或第二连接口处设置有混风阀;
[0022]控制器,其控制所述新风阀、混风阀、辅助加湿器、新风机、回风机的运行。
[0023]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加湿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新风机之间,所述回风机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与回风出口之间。
[0024]又进一步的,所述新风进口处设置有新风过滤器,所述回风进口处设置有回风过滤器。
[0025]更进一步的,所述新风进口处设置有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新风进口处的湿度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湿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
[0026]所述回风进口处设置有第二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回风进口处的湿度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湿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
[0027]作为一种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
[0028]第一壳体,其内部形成所述新风风道,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所述新风进口、第一连接口、新风出口;
[0029]第二壳体,其内部形成所述回风风道,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所述回风进口、第二连接口、回风出口;
[0030]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式连接。
[003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方;
[0032]所述第一壳体的底板上形成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壳体的顶板上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口;
[0033]所述第一壳体的底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板接触,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对准连接。
[0034]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周缘围设有密封圈,
[0035]或/和,
[0036]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周缘围设有密封圈。
[0037]作为另一种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
[0038]壳体,其内部具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上下分隔为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回风风道;
[0039]所述壳体上形成所述新风进口、新风出口、回风进口、回风出口;
[0040]所述中隔板上形成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
[0041]基于上述空调器室内机的设计,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
[004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0043]空调器室外机,其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连接。
[0044]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形成冷媒循环管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
所述蒸发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表冷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表冷器的进水口连接。
[00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通过设计新风风道、回风风道,且新风风道具有第一连接口,回风风道具有第二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第一连接口连接,在第一连接口或第二连接口处设置有混风阀;当混风阀关闭时,新风风道与回风风道为两个独立的风道,新风风道用于为室内环境换新风、利用新风为室内加湿,充分利用新风,省水省电,降低加湿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湿能耗高的问题;回风风道用于为室内环境制冷制热,满足室内温度需求;当混风阀打开时,新风风道与回风风道连通,回风风道内的室内回风进入新风风道,利用辅助加湿器为室内回风加湿。因此,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设计上述的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新风风道与回风风道既可以为两个独立的风道,分别对室内进行湿度和温度控制,也可以通过混风阀连通,共同为室内进行湿度和温度控制;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温湿度控制简单方便,减小加湿能耗,降低加湿成本,且结构简单,空间占用小,成本低,便于实现。
[0046]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47]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8]附图标记:
[0049]10、新风风道;11、新风进口;12、新风出口;13、新风过滤器;14、辅助加湿器;15、新风机;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风道,其具有新风进口、第一连接口、新风出口;所述新风进口与室外空间连通,所述新风出口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位于所述新风进口与新风出口之间;所述新风风道内设置有辅助加湿器和新风机,且所述辅助加湿器和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新风出口之间;所述新风进口处设置有新风阀;回风风道,其具有回风进口、第二连接口、回风出口;所述回风进口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回风出口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位于所述回风进口与回风出口之间;所述回风风道内设置有表冷器和回风机,且所述表冷器位于所述回风进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口与第一连接口连接,且在所述第一连接口或第二连接口处设置有混风阀;控制器,其控制所述新风阀、混风阀、辅助加湿器、新风机、回风机的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湿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新风机之间,所述回风机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与回风出口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口处设置有新风过滤器,所述回风进口处设置有回风过滤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口处设置有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新风进口处的湿度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湿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所述回风进口处设置有第二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回风进口处的湿度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湿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松辉唐飞谢振斌崔振崔永国杨文秀赵立田曹星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