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1996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实生苗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所述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成熟的龙眼树在地面的正投影为第一区域;选取龙眼树的中心至距离第一区域边缘1m~2m的区域为第二区域;对第二区域进行除草、翻土整平处理,得到苗圃区;对中国无忧花种子进行种杀菌处理,得到待播种子;将待播种子播种于苗圃区,并用苗圃区的土壤覆盖待播种子以及对苗圃区进行浇水处理;在种子发芽至发芽后的一年,控制苗圃区的温度在15℃以上、相对湿度在35%以上,并及时进行除草、除虫害和浇水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繁殖方法,可以获得成活率高且成长状态良好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成活率高且成长状态良好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成活率高且成长状态良好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实生苗繁殖
,具体涉及一种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 Pierre),为豆科无忧花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0003]实生苗是指由种子萌发而长成的苗木。一般具有根系发达、生活力强盛、可塑性大、寿命长等特点。实生苗培育符合树木自然生长发育规律。
[0004]中国无忧花常规的繁殖方式有播种、扦插、高空压条、组培等方式。但是中国无忧花繁殖存在以下困难:
[0005]在华南地区,中国无忧花的果实一般在7~8月成熟,在这炎热的多雨季节,果实容易携带病菌,加之蛞蝓、蜗牛等对掉落在地面的果实的啃食,一般播种出芽率和成苗率较低。
[0006]扦插方式和高空压条方式,存在茎段难生根、愈伤组织难以形成等问题,若大量繁殖对母本数量和质量要求都很高,难以规模化生产。
[0007]组培方式,在外植体、愈伤组织继代、悬浮细胞培养等阶段,然而木本的豆科植物在繁殖培育时往往产生褐变现象,组培难度较大。
[0008]基于上述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境内,中国无忧花的繁殖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成苗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目前中国无忧花繁殖困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
[0010]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以成熟的龙眼树在地面的正投影为第一区域;
[0013]选取自所述第一区域边缘向所述龙眼树的根颈所在位置缩进1m以上的区域为第二区域;
[0014]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除草、翻土整平处理,得到苗圃区;
[0015]对中国无忧花种子进行种杀菌处理,得到待播种子;
[0016]将所述待播种子播种于所述苗圃区,并用所述苗圃区的土壤覆盖所述待播种子以及对所述苗圃区进行浇水处理;
[0017]在种子发芽至发芽后的一年,控制所述苗圃区的温度在15℃以上、相对湿度在35%以上,并及时进行除草、除虫害和浇水处理。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所述苗圃区的边缘至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之间的任意位置形成环绕所述龙眼树的排水沟道。
[0019]进一步地,控制所述龙眼树最靠近地面的树枝与所述苗圃区的距离在1.0m~1.5m之间;
[0020]和/或,所述龙眼树的树龄在5~30年之间,且所述第一区域在过去的三年内不施加除草剂。
[0021]进一步地,相邻两颗所述待播种子在所述苗圃区的间距在15cm~30cm之间;
[0022]和/或,覆盖所述待播种子的土壤的厚度在0.5cm~1.5cm。
[0023]进一步地,所述待播种子播种于所述苗圃区前,确保所述苗圃区表层土壤中,pH值在5.6~7.0、有效磷浓度在20mg/kg~50mg/kg、有效锌浓度在0~5mg/kg、硝铵态氮含量在5mg/kg~20mg/kg、腐殖质含量在20g/kg~50g/kg、胡敏酸碳与腐殖酸碳的质量比值为0.65~0.75、含水量在11%~15%。
[0024]进一步地,还包括待树苗长至1m~2m,对所述树苗进行移植处理。
[0025]进一步地,对所述树苗进行移植前的一年内,对所述龙眼树进行疏枝处理,以使所述树苗接受阳光照射和驯化。
[0026]进一步地,所述种子来自中国无忧花自然成熟的种子。
[0027]进一步地,所述中国无忧花自然成熟的种子按照以下方式获得:
[0028]在中国无忧花下布设收集网,所述收集网和地面之间具有距离,待中国无忧花种子自然成熟自然落入所述收集网,转移至杀菌液中浸泡5min~10min,在阴凉通风无直射光处晾干。
[0029]进一步地,还包括对所述待播种子进行种皮划破处理。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至少具有以下的优势,第一方面,充分利用龙眼树的遮阴和规律性修枝、林下腐殖质丰富、温度、湿度和光线条件等特殊条件,有利于促进中国无忧花种子萌芽;第二方面,结合自然对中国无忧花幼苗进行驯化,避免幼苗从大棚到户外容易死亡的问题,提高育苗成功率;第三方面,整个过程不需要另外施用有机肥、化合肥等,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第四方面,充分尊重中国无忧花幼苗期需要遮阴,成苗后需要全阳的特点,促进中国无忧花健康成长。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成苗率。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龙眼树覆盖的区域经过划分后的俯视示意图;
[0034]图2为图1中的龙眼树覆盖的区域经过整平后的俯视示意图;
[0035]图3为图2中龙眼树及其覆盖区域的正视示意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待播种子对表皮进行划破后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将待播种子植入苗圃区后的简化示意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国无忧花种子采摘的简化示意图;
[0039]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国无忧花种子采摘的简化示意图;
[004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从收集网获得的中国无忧花果荚爆开露出种子的实物图;
[0041]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选取得到的品质良好的中国无忧花种子的实物图;
[0042]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国无忧花种子种皮划破的部位示意图;
[0043]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在1#龙眼树下繁殖两年得到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实物图;
[0044]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在5#龙眼树下繁殖两年得到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实物图。
[0045]附图标号说明:
[0046]10、龙眼树;
[0047]20、地面;21、第一区域;22、第二区域;23、苗圃区;24、排水沟道;
[0048]30、待播种子;31、划痕;
[0049]40、中国无忧花;50、收集网;51、支撑架;52、网体;60、杀菌药。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51]请参阅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
[0052]具体地,该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成熟的龙眼树在地面的正投影为第一区域;选取自所述第一区域边缘向所述龙眼树的根颈所在位置缩进1m以上的区域为第二区域;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除草、翻土整平处理,得到苗圃区;对中国无忧花种子进行种杀菌处理,得到待播种子;将所述待播种子播种于所述苗圃区,并用所述苗圃区的土壤覆盖所述待播种子以及对所述苗圃区进行浇水处理;在种子发芽至发芽后的一年,控制所述苗圃区的温度在15℃以上、相对湿度在35%以上,并及时进行除草、除虫害和浇水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苗圃区的边缘至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之间的任意位置形成环绕所述龙眼树的排水沟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龙眼树最靠近地面的树枝与所述苗圃区的距离在1.0m~1.5m之间;和/或,所述龙眼树的树龄在5~30年之间,且所述第一区域在过去的三年内不施加除草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颗所述待播种子在所述苗圃区的间距在15cm~30cm之间;和/或,覆盖所述待播种子的土壤的厚度在0.5cm~1.5cm。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中国无忧花实生苗的繁殖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桂红黄天萍李凌飞杨蕾蕾陈朋秦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