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截瘫助行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95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截瘫助行矫形器,其结构包括矫形主机、躯干固定机构、护腰,矫形主机上端设有躯干固定机构,并且躯干固定机构上端外侧安装有护腰,双侧大腿、小腿在三维空间中的角度大小都将被作为主要数据由陀螺仪传感器采集并传入中央处理器,表面肌电传感器对步行中肌肉的肌力、肌张力进行实时评定,若有跌倒风险,则由振动器对该处肌肉进行振动提示,通过患者脚掌底部踩动地面反应力传感器,地面反应力传感器传入的信息,使得控制主板与里面储存的正常人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对双侧的关节机构进行调节,使得球囊受力,提高并调节球囊的受力大小,从而帮助患者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处用力,提高患者的关节处进行正常的运动并且提高运动过程的协调性。并且提高运动过程的协调性。并且提高运动过程的协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截瘫助行矫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截瘫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智能截瘫助行矫形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截瘫助行矫形器分为两种:互动式、往复式,互动式运用重力势能提供交替迈步的动力,利用装在大腿矫形器双侧的互动铰链装置作用,实现瘫痪肢体的被动前后移动,往复式利用两条横贯躯干的钢缆紧紧连接步行矫形器的两侧髋铰链,通过躯干后伸及骨盆的后倾,将拖过钢缆的移动使对策髋铰链产生被动屈曲运动,实现截瘫病人的功能性步行,但是由于现有的互动式和往复式的截瘫助行矫形器仅仅只是通过机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助行,截瘫助行矫形器难以对患者步行过程中的肌肉张力进行检测,将会对行走产生影响,患者有跌倒风险,同时截瘫助行矫形器的关节连接处较为机械化,截瘫助行矫形器在帮助患者进行步行的过程中,患者的关节处难以进行正常的运动并且协调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智能截瘫助行矫形器,其结构包括矫形主机、躯干固定机构、护腰,所述矫形主机上端设有躯干固定机构,并且躯干固定机构上端外侧安装有护腰,所述矫形主机包括互动式铰链、绑带、感应机构、膝压垫、检测机构,所述互动式铰链固定安装在感应机构顶部,并且感应机构上端安装有绑带,所述感应机构中端设有膝压垫,所述检测机构安装在感应机构内侧,所述感应机构上端设有躯干固定机构。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机构包括半月箍、陀螺仪传感器、支条、足板、固定带、地面反应力传感器,所述半月箍安装在支条顶部,并且半月箍上端安装有绑带,所述半月箍上端设有躯干固定机构,所述半月箍内侧中端和足板上端中部均嵌有陀螺仪传感器,所述支条中端设有膝压垫,并且足板上端安装在支条下端内侧,所述足板下端设有固定带,并且足板底部中端设有地面反应力传感器,所述检测机构安装在支条内侧,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共设有四个,分别设在双侧的大、小腿中段位置,佩戴位置尽量对称,收集双下肢的运动数据。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控制主板、魔术贴绑带,所述控制主板与魔术贴绑带内侧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设在躯干固定机构内侧,所述魔术贴绑带安装在支条内侧,所述魔术贴绑带内侧安放有表面肌电传感器,魔术贴绑带放置的位置在双侧的臀大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等处。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躯干固定机构包括躯干撑板、电池、启动器、导气管、关节机构,所述控制主板设在躯干撑板内侧,并且控制主板与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与启动器电连接,所述启动器与导气管相贯通,并且导气管与关节机构内部相贯通,所述关节机构顶部安装在躯干撑板外侧,所述启动器为微型气缸,通过控制主板进行连接控制。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关节机构包括固定主杆、髋支板、膝支板、球囊机
构,所述固定主杆顶部安装在躯干撑板外侧,并且固定主杆下端与髋支板相铰接,所述髋支板下端与膝支板上端相铰接,所述固定主杆与髋支板连接处和髋支板与膝支板连接处均设有球囊机构,所述球囊机构与导气管相贯通,所述固定主杆与髋支板之间和髋支板与膝支板之间通过球囊机构的铰接进行联动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囊机构包括铰接轴、压片、挤压管、球囊,所述固定主杆通过铰接轴与髋支板相铰接,所述铰接轴外侧设有压片,所述压片与挤压管一端相抵触,并且挤压管另一端与球囊相贯通,所述球囊与导气管相贯通,所述球囊共设有六个,并且呈环型均匀分布在铰接轴外侧。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双侧大腿、小腿在三维空间中的角度大小都将被作为主要数据由陀螺仪传感器采集并传入中央处理器,大腿及小腿的数据与设定的角度进行双侧实时对比,表面肌电传感器对步行中肌肉的肌力、肌张力进行实时评定,如果检测出肌肉张力系统设定值,将会对行走产生影响,有跌倒风险,则由振动器对该处肌肉进行振动提示,提醒使用者停下来进行放松、或者电疗处理。
[0010]2.躯干撑板对患者腰部进行固定支撑,患者步行的过程中,通过患者脚掌底部踩动地面反应力传感器,地面反应力传感器传入的信息,使得控制主板与里面储存的正常人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对双侧的关节机构进行调节,使得球囊受力,提高并调节球囊的受力大小,从而帮助患者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处用力,提高患者的关节处进行正常的运动并且提高运动过程的协调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截瘫助行矫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矫形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感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检测机构的以及局部俯视内侧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躯干固定机构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关节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矫形主机

1、躯干固定机构

2、护腰

3、互动式铰链

11、绑带

12、感应机构

13、膝压垫

14、检测机构

15、半月箍

13a、陀螺仪传感器

13b、支条

13c、足板

13d、固定带

13e、地面反应力传感器

13f、控制主板

15a、魔术贴绑带

15b、躯干撑板

21、电池

22、启动器

23、导气管

24、关节机构

25、固定主杆

25a、髋支板

25b、膝支板

25c、球囊机构

25d、铰接轴

d1、压片

d2、挤压管

d3、球囊

d4。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截瘫助行矫形器,其结构包括矫形主机1、躯干固定机构2、护腰3,
所述矫形主机1上端设有躯干固定机构2,并且躯干固定机构2上端外侧安装有护腰3,所述矫形主机1包括互动式铰链11、绑带12、感应机构13、膝压垫14、检测机构15,所述互动式铰链11固定安装在感应机构13顶部,并且感应机构13上端安装有绑带12,所述感应机构13中端设有膝压垫14,所述检测机构15安装在感应机构13内侧,所述感应机构13上端设有躯干固定机构2。
[0020]其中,所述感应机构13包括半月箍13a、陀螺仪传感器13b、支条13c、足板13d、固定带13e、地面反应力传感器13f,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截瘫助行矫形器,其结构包括矫形主机(1)、躯干固定机构(2)、护腰(3),所述矫形主机(1)上端设有躯干固定机构(2),并且躯干固定机构(2)上端外侧安装有护腰(3),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形主机(1)包括互动式铰链(11)、绑带(12)、感应机构(13)、膝压垫(14)、检测机构(15),所述互动式铰链(11)固定安装在感应机构(13)顶部,并且感应机构(13)上端安装有绑带(12),所述感应机构(13)中端设有膝压垫(14),所述检测机构(15)安装在感应机构(13)内侧,所述感应机构(13)上端设有躯干固定机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截瘫助行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机构(13)包括半月箍(13a)、陀螺仪传感器(13b)、支条(13c)、足板(13d)、固定带(13e)、地面反应力传感器(13f),所述半月箍(13a)安装在支条(13c)顶部,并且半月箍(13a)上端安装有绑带(12),所述半月箍(13a)上端设有躯干固定机构(2),所述半月箍(13a)内侧中端和足板(13d)上端中部均嵌有陀螺仪传感器(13b),所述支条(13c)中端设有膝压垫(14),并且足板(13d)上端安装在支条(13c)下端内侧,所述足板(13d)下端设有固定带(13e),并且足板(13d)底部中端设有地面反应力传感器(13f),所述检测机构(15)安装在支条(13c)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截瘫助行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15)包括控制主板(15a)、魔术贴绑带(15b),所述控制主板(15a)与魔术贴绑带(15b)内侧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