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86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其一侧壁设有前后排布的第二内凹部与第三内凹部,第三内凹部向内凹陷的距离大于第二内凹部向内凹陷的距离;滑块,其与第三内凹部相对设置,滑块沿左右方向滑动;回复件,其连接于滑块,回复件驱动滑块远离第三内凹部;上模,其相对于下模上下移动,上模设有前后排布的第二压块与第三楔形块,第三楔形块上下运动的轨迹与滑块的滑动轨迹相交,第三楔形块向下移动抵接滑块的右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续冲压模具,第二压块及第二内凹部对工件进行预折弯、第三楔形块及第三内凹部对工件进行二次折弯,减少横向冲压对工件的冲击力,避免工件折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冲压模具领域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冲压模具领域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冲压模具领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冲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领域,特别涉及连续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连续模指的是压力机在一次冲压行程中,采用带状冲压原材料,在一副模具上用几个不同的工位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冷冲压冲模,模具每冲压完成一次,料带定距移动一次,至产品完成。部分竖向冲压无法加工的工件,需要采用滑块将竖向冲压的力转换成横向的力,然而,滑块横向冲压工件的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工件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冲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连续冲压模具,包括:
[0006]下模,其一侧壁设有前后排布的第二内凹部与第三内凹部,所述第三内凹部向内凹陷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内凹部向内凹陷的距离;
[0007]滑块,其与所述第三内凹部相对设置,以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下模的位置为相对的右方向,所述滑块左右滑动地连接于所述下模;
[0008]回复件,其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回复件驱动所述滑块远离所述第三内凹部;
[0009]上模,其相对于所述下模上下移动,所述上模设有前后排布的第二压块与第三楔形块,所述第二压块上下运动的轨迹与所述第二内凹部在竖直方向互相错位,所述第三楔形块上下运动的轨迹与所述滑块的滑动轨迹相交,所述第三楔形块向下移动抵接所述滑块的右侧壁。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位于上模及下模之间的工件从前往后输送,上模相对于下模向下移动,工件位于第二内凹部的上方,上模的第二压块上下运动的轨迹位于下模的第二内凹部的右方,则工件被第二压块向下折弯,由于第二内凹部向左凹陷的距离小于第三内凹部向左凹陷的距离,则第二压块及第二内凹部对工件进行预折弯;随后抬起上模,被折弯的工件向后输送到第三内凹部,然后上模相对于下模向下移动,上模的第三楔形块向下移动抵接于滑块的右侧壁,第三楔形块推动滑块向左移动对工件的折弯部位进行横向冲压,使工件的折弯部位向第三内凹部横向弯折,最后抬起上模后,回复件驱动滑块向右移动,使工件的折弯部位被释放,工件向后进入下一步骤的加工;因此,第二压块及第二内凹部对工件进行预折弯、第三楔形块及第三内凹部对工件进行二次折弯,减少横向冲压对工件的冲击力,避免工件折断。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的右侧壁设有第四内凹部,所述第四内凹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内凹部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第四内凹部设于所述第三内凹部的后方,所述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保压块,所述第四内凹部与所述保压块左右间隔设置,所述保
压块的左侧壁形状与所述第四内凹部的形状相吻合。
[0012]下模右侧壁的第四内凹部形状与保压块的左侧壁形状相吻合,则工件向后移动到第四内凹部与保压快之间时,保压块与第四内凹部对工件的形状进行定型,防止工件的内应力造成工件变形。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还设有第四压块,所述第四压块位于所述第四内凹部的正上方。
[0014]第四压块位于第四内凹部的正上方,第四压块从上往下压紧工件,确保工件的形状固定,且第四压块压紧工件的过程中,保压块与第四内凹部对工件的形状进行定型,进一步保证工件的形状固定。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包括主体与镶块,所述镶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右侧壁,所述第三内凹部位于所述镶块的右侧壁。
[0016]由于滑块横向冲压工件对第三内凹部的磨损较大,镶块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的右侧壁,便于更换磨损严重的镶块,无需对主体进行拆卸,避免主体移动造成定位基准变化,重新安装新的镶块后能够尽快完成调试,尽快投入生产。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的右侧壁设有凹腔,所述镶块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凹腔中,所述镶块的右侧壁伸出于所述主体的右方。
[0018]利用主体的凹腔对镶块进行定位,从而确保镶块的位置较为固定,避免镶块位置变化造成工件的冲压制造精度下降。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设于所述第二内凹部的右方,所述第二压块位于所述第二内凹部与所述挡块之间,所述第二压块的右侧壁与所述挡块的左侧壁相抵。
[0020]由于工件的厚度差异或工件的弹力推动第二压块向右轻微变形,利用挡块对第二压块进行限位,当第二压块对工件进行冲压时,挡块阻止第二压块向右变形,有助于提高冲压精度。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块左侧壁顶部设有自润滑滑板。
[0022]第二压块与挡块之间相对滑动,容易造成第二压块的右侧壁与挡块的左侧壁磨损,在挡块左侧顶部的自润滑滑板能够确保第二压块与挡块之间的润滑,避免挡块与第二压块互相磨损。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的顶面右边缘设有第一内凹部,所述第一内凹部向下凹陷,所述第一内凹部位于所述第二内凹部的前方,所述上模设有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位于所述第一内凹部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压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内凹部相吻合。
[0024]下模顶面右边缘的第一内凹部与上模的第一压块相匹配,且第一内凹部位于第二内凹部的前方,则第一压块与第一内凹部对工件进行预先折弯,使工件在进行横向冲压时经过两道预先折弯工序,减少横向冲压对工件的冲击力,避免工件折断。
[00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压块的左侧壁与底壁之间设有圆角过渡。
[0026]第二压块向下折弯工件时,由于第二压块的左侧壁与底壁之间的位置用于折弯工件,圆角过渡增大第二压块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第二压块对工件的压强,避免第二
压块损伤工件。
[00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的左侧壁与所述第三内凹部的形状相吻合,所述滑块的左侧壁向上延伸到所述下模的上方。
[0028]滑块的左侧壁与第三内凹部的形状相吻合,且滑块的左侧壁向上延伸到下模的上方,滑块向左滑动并冲压工件时,滑块的左侧壁顶部对工件的顶部进行限位,避免工件向上弹跳,从而提高滑块横向冲压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0]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连续冲压模具,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连续冲压模具,其一实施例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连续冲压模具,其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33]图4是图3中A

A的剖视示意图;
[0034]图5是图3中B

B的剖视示意图;
[0035]图6是图3中C

C的剖视示意图;
[0036]图7是图3中D

D的剖视示意图。
[0037]100、下模,101、主体,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100),其一侧壁设有前后排布的第二内凹部(120)与第三内凹部(130),所述第三内凹部(130)向内凹陷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内凹部(120)向内凹陷的距离;滑块(200),其与所述第三内凹部(130)相对设置,以所述滑块(200)相对于所述下模(100)的位置为相对的右方向,所述滑块(200)左右滑动地连接于所述下模(100);回复件(300),其连接于所述滑块(200),所述回复件(300)驱动所述滑块(200)远离所述第三内凹部(130);上模(400),其相对于所述下模(100)上下移动,所述上模(400)设有前后排布的第二压块(420)与第三楔形块(430),所述第二压块(420)上下运动的轨迹与所述第二内凹部(120)在竖直方向互相错位,所述第三楔形块(430)上下运动的轨迹与所述滑块(200)的滑动轨迹相交,所述第三楔形块(430)向下移动抵接所述滑块(200)的右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00)的右侧壁设有第四内凹部(140),所述第四内凹部(140)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内凹部(130)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第四内凹部(140)设于所述第三内凹部(130)的后方,所述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保压块(500),所述第四内凹部(140)与所述保压块(500)左右间隔设置,所述保压块(500)的左侧壁形状与所述第四内凹部(140)的形状相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400)还设有第四压块(440),所述第四压块(440)位于所述第四内凹部(140)的正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其峻占闷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玉凯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