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仿绒皮面料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52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仿绒皮面料生产工艺,包括:对纳米氧化锌改性处理:采用粉体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抗菌耐磨母粒制备:将石墨烯材料、超支化聚合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经硅氧烷基化的PDA和锌乙醇盐混合,挤出造粒,得到抗菌耐磨母粒;抗菌耐磨长丝制备:将锦纶切片、聚酯切片、抗菌耐磨母粒、双酰胺型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混合后熔融纺丝;耐磨仿绒皮面料制备:面梳是按照经绒组织编织而成并起绒。通过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在熔体制备化纤长丝时加入经硅氧烷基化的PDA和锌乙醇盐提高纳米氧化锌在化纤内部的均匀分布,具有持久的抗菌性能;江且由于使用了锦纶切片使得该面料具有好的耐磨性能。使用了锦纶切片使得该面料具有好的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仿绒皮面料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生产
,尤其是一种耐磨仿绒皮面料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蜂窝状晶格结构,它是人类已知的厚度最薄、质地最坚硬、导电性最好的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质,结构非常稳定,迄今为止研究者尚未发现石墨烯中有碳原子缺失的情况,碳原子之间的链接非常柔韧,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上100倍,如果用石墨烯制成包装袋,它将能承受大约两吨重的物品,几乎完全透明,却极为致密,不透水、不透气,即使原子尺寸最小的氦气也无法通过,导电性能好,石墨烯中电子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导电性超过了任何传统的导电材料,化学性质类似石墨表面,可以吸附和脱附各种原子和分子,还有抵御强酸强碱的能力。
[0003]现有的仿绒皮面料通常是使用锦纶纤维提高其耐磨性。但是现有锦纶纤维所制备的仿绒皮面料通常在抗菌性能上具有不足之处,若要提高仿绒皮面料的抗菌能力,通常是浸渍抗菌剂溶液,但是此种浸渍工艺所制备的仿绒皮面料在经过多少洗涤后其抗菌能力就会降低。并且氧化锌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若将氧化锌纳米粒子在生产化纤的过程中添加至纤维内部,则该化纤具有持久永久的抗菌能力。但是无机粒子在熔融状态下的有机物中的通常会由于两者极性的不同,而使得无机粒子会出现团聚的现象,使得所制备的化纤纤维中无机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如何通过制备一种无机粒子在纤维内部分布均匀的化纤纤维,来制备一种耐磨并且具有永久抗菌能力的面料,成为现在人们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仿绒皮面料生产工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耐磨仿绒皮面料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对纳米氧化锌的改性处理:将粉体表面改性剂与纳米氧化锌混合均匀后置于去离子水,采用紫外线照射10

15min,烘干后制备得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
[0008](2)抗菌耐磨母粒的制备:将锦纶切片、聚酯切片、石墨烯材料、超支化聚合物分别进行干燥处理,将石墨烯材料制备成纳米粒径的石墨烯粉体;将锦纶切片、聚酯切片混合后进行研磨得到混合粉体;将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石墨烯材料、超支化聚合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经硅氧烷基化的PDA和锌乙醇盐加入至混合粉体内,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抗菌耐磨母粒;
[0009](3)抗菌耐磨长丝的制备:将锦纶切片、聚酯切片、抗菌耐磨母粒、双酰胺型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后熔融,并搅拌10

15分钟;依次经过预过滤组件、计量泵,进行纺丝箱进行纺丝;所制备的抗菌耐磨长丝的规格为48

70D/64

96F;
[0010](4)耐磨仿绒皮面料的制备:所述耐磨仿绒皮面料包括面梳、中梳、底梳;所述面梳是上一步骤所制备的抗菌耐磨长丝按照经绒组织编织而成;所述面梳一侧经起绒形成绒
毛。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经绒组织为1

0/6

7//;所述中梳为1

0/1

2//,所使用的为45D/24F涤纶丝;所述底梳为2

3/1

0//,所使用的为45D/24F涤纶丝。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粉体表面改性剂为钛酸酯类、铝酸酯类、锆铝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粉体表面改性剂与纳米氧化锌按照3

5质量份:20质量份的比例混合。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步骤(2)中,锦纶切片与聚酯切片按照1:1的质量份配置;所述石墨烯材料、超支化聚合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经硅氧烷基化的PDA和锌乙醇盐的用量分别占混合粉体质量百分比为5

10%wt、3

5%wt、10

15%wt、1

2%wt、1

2%wt。
[00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步骤(3)中,锦纶切片、聚酯切片按照1:1的质量份配置;所述抗菌耐磨母粒的用量占锦纶切片和聚酯切片质量之和的5

10%wt,所述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占锦纶切片和聚酯切片质量之和的3

5%wt。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种耐磨仿绒皮面料生产工艺,通过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在熔体制备化纤长丝时加入经硅氧烷基化的PDA和锌乙醇盐提高纳米氧化锌在化纤内部的均匀分布,具有持久的抗菌性能;并且由于使用了锦纶切片使得该面料具有好的耐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一
[0019]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耐磨仿绒皮面料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20](1)对纳米氧化锌的改性处理:将粉体表面改性剂与纳米氧化锌混合均匀后置于去离子水,采用紫外线照射10

15min,烘干后制备得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
[0021]进一步的,所述粉体表面改性剂与纳米氧化锌按照3

5质量份:20质量份的比例混合。在本实施例中是按照3质量份:20质量份的比例混合
[0022]进一步的,所述粉体表面改性剂为钛酸酯类偶联剂、铝酸酯类偶联剂、锆铝酸盐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为钛酸酯类和铝酸酯类按照1:1的重量比组成的混合物。
[0023](2)抗菌耐磨母粒的制备:将锦纶切片、聚酯切片、石墨烯材料、超支化聚合物分别进行干燥处理,将石墨烯材料制备成纳米粒径的石墨烯粉体;将锦纶切片、聚酯切片混合后进行研磨得到混合粉体;将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石墨烯材料、超支化聚合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经硅氧烷基化的PDA和锌乙醇盐加入至混合粉体内,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抗菌耐磨母粒。
[0024]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锦纶切片与聚酯切片按照1:1的质量份配置;所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石墨烯材料、超支化聚合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经硅氧烷基化的PDA和锌乙醇盐的用量分别占混合粉体质量百分比为10

15%wt、5

10%wt、3

5%wt、10

15%wt、
1

2%wt、1

2%wt。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石墨烯材料、超支化聚合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经硅氧烷基化的PDA和锌乙醇盐的用量分别占混合粉体质量百分比为10%、5%wt、5%wt、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仿绒皮面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纳米氧化锌的改性处理:将粉体表面改性剂与纳米氧化锌混合均匀后置于去离子水,采用紫外线照射10

15min,烘干后制备得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2)抗菌耐磨母粒的制备:将锦纶切片、聚酯切片、石墨烯材料、超支化聚合物分别进行干燥处理,将石墨烯材料制备成纳米粒径的石墨烯粉体;将锦纶切片、聚酯切片混合后进行研磨得到混合粉体;将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锌、石墨烯材料、超支化聚合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经硅氧烷基化的PDA和锌乙醇盐加入至混合粉体内,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抗菌耐磨母粒;(3)抗菌耐磨长丝的制备:将锦纶切片、聚酯切片、抗菌耐磨母粒、双酰胺型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后熔融,并搅拌10

15分钟;依次经过预过滤组件、计量泵,进行纺丝箱进行纺丝;所制备的抗菌耐磨长丝的规格为48

70D/64

96F;(4)耐磨仿绒皮面料的制备:所述耐磨仿绒皮面料包括面梳、中梳、底梳;所述面梳是上一步骤所制备的抗菌耐磨长丝按照经绒组织编织而成;所述面梳一侧经起绒形成绒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仿绒皮面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绒组织为1

0/6

7//;所述中梳为1

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菊明陶聪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华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