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侧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130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侧润滑装置,包括立轴本体,所述立轴本体的外部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内壁与立轴本体外壁之间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轴套的顶部安装有为环形结构的储油盒,所述轴套两侧的内部设有润滑腔,所述润滑腔与储油盒之间通过溢流通道相连通,且所述润滑腔位于立轴本体的一侧内壁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出液孔,并且所述轴套的内壁上粘接固定有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完全覆盖出液孔。该轨侧润滑装置能够实现持续的自动润滑功能,避免采用人工手动操作的麻烦,以保证润滑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侧润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润滑
,具体为一种轨侧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轨侧润滑装置能够实现持续的自动润滑功能,避免采用人工手动操作的麻烦,以保证润滑的效果。
[0003]目前轨侧润滑装置都是通过驱动装置带动立轴转动使转鼓旋转进行作业,随着立轴长时间运转需要对其轨侧位置进行润滑处理,而现有的对轨侧位置润滑的方式大多都是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常常因有死角而难以进行润滑,不能保证润滑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侧润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轨侧位置在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润滑时,常常因有死角而难以进行润滑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侧润滑装置,包括立轴本体,所述立轴本体的外部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内壁与立轴本体外壁之间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轴套的顶部安装有为环形结构的储油盒,所述轴套两侧的内部设有润滑腔,所述润滑腔与储油盒之间通过溢流通道相连通,且所述润滑腔位于立轴本体的一侧内壁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出液孔,并且所述轴套的内壁上粘接固定有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完全覆盖出液孔。
[0006]优选的,所述润滑腔的内部设有呈竖向分布的挡板,且所述挡板内侧与润滑腔内壁之间的空间设有若干个橡胶分隔块。
[0007]优选的,所述橡胶分隔块将挡板内侧与润滑腔内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分流腔,且所述挡板上设有若干个与分流腔内部互通的分流孔。
[0008]优选的,所述吸水海绵为环形结构,且所述吸水海绵的内壁与立轴本体的外壁相互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轴套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口,且所述轴套底端的凹口底壁上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有固定螺栓。
[0010]优选的,所述轴套的底部套接有端盖,且所述端盖顶部的两侧均设有与固定螺栓结构相吻合的螺纹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轨侧润滑装置能够实现持续的自动润滑功能,避免采用人工手动操作的麻烦,以保证润滑的效果。该装置通过在轴套的两侧内部设置润滑腔,当储油盒通过添加适量的润滑油后会从溢流通道流入到润滑腔的内部,并且进入润滑腔的内部润滑油能够通过若干个分流腔进行分流来浸湿整块吸水海绵,这时吸水海绵能够与立轴本体的外壁进行摩擦接触以起到持续的自动润滑功能,避免采用人工手动操作的麻烦不能保证对润滑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轨侧润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轨侧润滑装置的润滑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一种轨侧润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立轴本体;2、轴套;3、轴承;4、储油盒;5、溢流通道;6、润滑腔;7、出液孔;8、吸水海绵;9、固定螺栓;10、端盖;11、挡板;12、橡胶分隔块;13、分流腔;14、分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轨侧润滑装置,包括立轴本体1,立轴本体1的外部套设有轴套2,轴套2内壁与立轴本体1外壁之间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3连接,轴套2的顶部通过螺丝安装有为环形结构的储油盒4,储油盒4顶部的一侧设有加液口,轴套2两侧的内部设有润滑腔6,润滑腔6与储油盒4之间通过溢流通道5相连通,且润滑腔6位于立轴本体1的一侧内壁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出液孔7,并且轴套2的内壁上通过金属胶粘剂粘接固定有吸水海绵8,吸水海绵8完全覆盖出液孔7,此结构当立轴本体1通过轴承3在轴套2内部长时间运转需要进行润滑处理时,储油盒4能够通过在内部添加适量的润滑油使其从溢流通道5流入到润滑腔6的内部,进入到润滑腔6内部的润滑油能够再通过若干个出液孔7流入到吸水海绵8的内部,这使得被润滑油浸湿的吸水海绵8能够通过与立轴本体1的外壁进行摩擦接触,以起到持续的自动润滑功能,避免采用人工手动操作的麻烦不能保证对立轴本体1轨侧部位润滑的效果,润滑腔6的内部设有呈竖向分布的挡板11,挡板11的上下两端与润滑腔6上下两侧内壁焊接固定,与且挡板11内侧与润滑腔6内壁之间的空间设有若干个橡胶分隔块12,橡胶分隔块12将挡板11内侧与润滑腔6内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空间大小相等的分流腔13,且挡板11上设有若干个与分流腔13内部互通的分流孔14,此结构进入到润滑腔6内部的润滑油能够通过分流孔14流入到多个分流腔13内,这使得润滑油能够更加均匀的在润滑腔6内部进行流动然后通过出液孔7分散流出,以提高润滑油对吸水海绵8整体浸湿的效果,吸水海绵8为环形结构,且吸水海绵8的内壁与立轴本体1的外壁相互贴合,此结构立轴本体1在运转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的与吸水海绵8的内壁进行接触,以提高吸水海绵8对立轴本体1外壁整体润滑的效果,轴套2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口,且轴套2底端的凹口底壁上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有固定螺栓9,轴套2的底部套接有端盖10,且端盖10顶部的两侧均设有与固定螺栓9结构相吻合的螺纹孔,此结构端盖10能够通过套接在轴套2的底部并利用固定螺栓9固定在螺纹孔内,这使得端盖10能够快速的在轴套2的底部进行拆装以便对底端的轴承3进行润滑维护。
[001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轨侧润滑装置时,首先当驱动装置带动立轴本体1转动时,立轴本体1就能够通过轴承3在轴套2内部进行旋转带动转鼓进行作业,当立轴本体1长时间运转需要对其侧轨部位进行润滑处理时,先通过储油盒4顶部的一侧的加液口向储油盒4内部加入适量的润滑油,这时储油盒4内部的润滑油先会从溢流通道5流入到润滑腔6的内部,流
入到润滑腔6内部的润滑油再通过分流孔14流入到多个分流腔13内,流入到到分流腔13内的润滑油最后从若干个出液孔7流出并接触吸水海绵8,这时被润滑油浸湿的吸水海绵8能够通过与立轴本体1的外壁进行摩擦接触,以起到持续的自动润滑功能,当需要对轴承3进行润滑维护时,从轴套2底端两侧的凹口转动固定螺栓9,当固定螺栓9从端盖10顶部的螺纹孔内转出时,这时端盖10就方便的从轴套2的底部拆卸下来,再对轴承3进行滑维护,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001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侧润滑装置,包括立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轴本体(1)的外部套设有轴套(2),所述轴套(2)内壁与立轴本体(1)外壁之间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3)连接,所述轴套(2)的顶部安装有为环形结构的储油盒(4),所述轴套(2)两侧的内部设有润滑腔(6),所述润滑腔(6)与储油盒(4)之间通过溢流通道(5)相连通,且所述润滑腔(6)位于立轴本体(1)的一侧内壁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出液孔(7),并且所述轴套(2)的内壁上粘接固定有吸水海绵(8),所述吸水海绵(8)完全覆盖出液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侧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腔(6)的内部设有呈竖向分布的挡板(11),且所述挡板(11)内侧与润滑腔(6)内壁之间的空间设有若干个橡胶分隔块(12)。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林峰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美菲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