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墙与水平梁之间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183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墙与水平梁之间连接结构,包括上钢筋梁板、下钢筋梁板与抗震框架柱,所述上钢筋梁板与下钢筋梁板间砌筑有抗震框架柱,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间的上钢筋梁板与下钢筋梁板间锚定有竖向分布筋,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间横向锚定有水平分布筋,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间锚定有预制隔离板;施工简单,受力明确,由于采用隔离板的方案,能够使结构的刚度没有发生变化,按照原有设计计算的模型来受力,另外对现场的施工要求很低,减少了固定挤塑板等其它措施,在震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不需要担心隔离构件的移动,采用隔离板还可以使室内平整,并且节省造价,并可缩短工期,节约材料成本、施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保证结构安全。保证结构安全。保证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墙与水平梁之间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领域为一种现浇墙与水平梁之间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外墙防水质量要求的提升,结合铝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多层、高层住宅项目采用了全现浇混凝土外墙。现有施工时现场多采用挤塑板等置于原有梁及混凝土现浇外墙之间以阻碍直接连接,但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挤塑板等难固定而使现浇外墙与原有结构构件浇筑为整体,使原有结构刚度改变,在地震时不能按照原有的结构计算模型受力,使其对整体造成影响,为使全现浇混凝土外墙满足结构设计假定,就需要将剪力墙和混凝土构造墙从受力性能上分割开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墙与水平梁之间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现浇墙与水平梁之间连接结构,包括上钢筋梁板、下钢筋梁板与抗震框架柱,所述上钢筋梁板与下钢筋梁板间砌筑有抗震框架柱,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间的上钢筋梁板与下钢筋梁板间锚定有竖向分布筋,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间横向锚定有水平分布筋,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间锚定有预制隔离板,所述预制隔离板为两片,所述竖向分布筋与水平分布筋位于两片预制隔离板之间,两片所述的预制隔离板的间腔内填充有混凝土填充体。
[0006]优选的,所述上钢筋梁板的上方砌设有上混凝土梁板。
[0007]优选的,所述竖向分布筋与水平分布筋均安装设计强度需求分布,所述竖向分布筋与水平分布筋相互垂直,所述竖向分布筋与水平分布筋的交叉点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竖向分布筋与水平分布筋均为前层面与后层面,对应层面所述的竖向分布筋位于水平分布筋的内侧。
[0009]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填充体内埋设有中置PVC管,所述PVC管贴合抗震框架柱的内壁。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一种现浇墙与水平梁之间连接结构,施工简单,受力明确,由于采用隔离板的方案,能够使结构的刚度没有发生变化,按照原有设计计算的模型来受力,另外对现场的施工要求很低,减少了固定挤塑板等其它措施,在震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不需要担心隔离构件的移动,采用隔离板还可以使室内平整,并且节省造价,并可缩短工期,节约材料成本、施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保证结构安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下半部右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上半部左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中部左侧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外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下钢筋梁板,2、上钢筋梁板,3、抗震框架柱,4、上混凝土梁板,5、竖向分布筋,6、水平分布筋,7、混凝土填充体,8、预制隔离板,9、中置PVC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现浇墙与水平梁之间连接结构,包括上钢筋梁板2、下钢筋梁板1与抗震框架柱3,所述上钢筋梁板2与下钢筋梁板1间砌筑有抗震框架柱3,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3间的上钢筋梁板2与下钢筋梁板1间锚定有竖向分布筋5,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3间横向锚定有水平分布筋6,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3间锚定有预制隔离板8,所述预制隔离板8为两片,所述竖向分布筋5与水平分布筋6位于两片预制隔离板8之间,两片所述的预制隔离板8的间腔内填充有混凝土填充体7。
[0020]上钢筋梁板2、下钢筋梁板1与抗震框架柱3为现有的砌筑结构,通过在内部锚定水平分布筋6与竖向分布筋5,能有效对混凝土填充体7进行内部强度支撑,并增加整体的强度,混凝土填充体7配合水平分布筋6与竖向分布筋5,能够对整体结构的应力进行整体承载,预制隔离板8通过自身的结构及安装位置,对待通过混凝土填充空间进行有效的构成封闭腔体结构,方便混凝土的填充、震动填实。
[0021]具体而言,所述上钢筋梁板2的上方砌设有上混凝土梁板4。
[0022]通过砌设的上混凝土梁板4,为其上建筑结构提供建设基础。
[0023]具体而言,所述竖向分布筋5与水平分布筋6均安装设计强度需求分布,所述竖向分布筋5与水平分布筋6相互垂直,所述竖向分布筋5与水平分布筋6的交叉点固定连接。
[0024]通过竖向分布筋5与水平分布筋6的想回垂直分布,保证整体受力时,能够更加分散的传导,而不同的建筑结构对水平分布筋6与竖向分布筋5的密度需求不同,适应设计需求,能够有效的保证强度,而交叉点的固定连接,构成整体受力分布结构。
[0025]具体而言,所述竖向分布筋5与水平分布筋6均为前层面与后层面,对应层面所述的竖向分布筋5位于水平分布筋6的内侧。
[0026]通过水平分布筋6与竖向分布筋5的双层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整体的承载强度,而通过竖向分布筋5位于水平分布进行的内侧,对主要进行载荷的竖向分布筋5进行保护。
[0027]具体而言,所述混凝土填充体7内埋设有中置PVC管9,所述PVC管贴合抗震框架柱3的内壁。
[0028]通过设置中置PVC管9,对整体结构的内部布线及温湿度变化时产生的应力形变进
行吸收,增加整体性。
[0029]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在上钢筋梁板2的下表面、下钢筋梁板1的上表面及抗震框架柱3的内侧面开设锚定孔,而竖向分布筋5与水平分布筋6安装需求进行有效的锚定,并对交叉点进行固定,同时将中置PVC管9固定于水平分布筋6之间,而后将预制隔离板8锚定于上钢筋梁板2、下钢筋梁板1与抗震框架构成的框口内,构成腔体,而后将混凝土导入腔体内,对水平分布筋6与竖向分布筋5进行包覆,并通过外部震动装置,使得内部混凝土有效的填实。
[00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墙与水平梁之间连接结构,包括上钢筋梁板(2)、下钢筋梁板(1)与抗震框架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筋梁板(2)与下钢筋梁板(1)间砌筑有抗震框架柱(3),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3)间的上钢筋梁板(2)与下钢筋梁板(1)间锚定有竖向分布筋(5),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3)间横向锚定有水平分布筋(6),两所述的抗震框架柱(3)间锚定有预制隔离板(8),所述预制隔离板(8)为两片,所述竖向分布筋(5)与水平分布筋(6)位于两片预制隔离板(8)之间,两片所述的预制隔离板(8)的间腔内填充有混凝土填充体(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墙与水平梁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筋梁板(2)的上方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春辉翁威张雪段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