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09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9
提供能够抑制将加热线设置于传感器罩的方法受到限制的情况的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应用于发送接收用于检测车外的物体的电磁波的车载传感器的传感器罩。上述发热构造具有设置于传感器罩的加热线(8),该传感器罩位于车载传感器的电磁波的发送方向的前方。在上述发热构造中,通过针对加热线(8)的通电而使得该加热线(8)发热。上述加热线(8)具有两个电极部(11)以及多个并列部(12)。上述两个电极部(11)具有规定的长度,且相互隔开距离而配置。上述多个并列部(12)以将两个电极部(11)连结的方式互相平行地延伸。上述电极部(11)的线宽设为大于或等于多个并列部(12)的线宽的合计值。的线宽的合计值。的线宽的合计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等车辆搭载有发送接收用于检测车外的物体的电磁波的车载传感器。在车载传感器的电磁波的发送方向的前方配置有传感器罩。传感器罩用于使得从车外不易看到车载传感器。传感器罩能够使得电磁波透过。但是,随着冰雪向传感器罩的附着,传感器罩的电磁波的透过性会下降。因此,对于传感器罩,想到如专利文献1所示设置加热线(heater wire)。在该情况下,如果对加热线通电而使得该加热线发热,则附着于传感器罩的冰雪融化。由此,能够抑制因冰雪的附着而使得传感器罩的电磁波的透过性下降的情况。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454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以遍及传感器罩的要加热的整个部位的方式将一个加热线配置为较长地延伸。
[0005]这里,通电时的加热线的发热量由该加热线的电阻值R决定。加热线的电阻值R是基于加热线的电阻率ρ、长度L以及截面积S,如下式“R=ρ
·
L/S”那样规定的。根据该式可知,加热线的长度L越长,电阻值R越大,因此为了将长度L较长的加热线的发热量抑制为期望的值,必须增大加热线的截面积S。
[0006]在加热线为薄膜状的情况下,加热线的截面积S为线宽w与厚度t之积。因此,上式变为“R=ρ
·
L/(w
·
t)”。在该情况下,可知,为了将长度L较长的加热线的发热量抑制为期望的值,必须增大加热线的线宽w以及厚度t中的至少一者。然而,如果过度增大加热线的线宽w,则因加热线而导致传感器罩的电磁波的透过性下降。
[0007]在加热线为薄膜状的情况下,关于线宽w,无法设为大于或等于能够确保传感器罩的电磁波的透过性的最大值。因此,为了抑制因长度L增大而导致的加热线的发热量增大,必须增大加热线的厚度t。因此,作为将加热线设置于传感器罩的方法,例如难以采用溅射之类的无法充分减小加热线的厚度t的方法。
[0008]下面,对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0009]解决上述问题的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应用于发送接收用于检测车外的物体的电磁波的车载传感器的传感器罩。上述发热构造具有设置于所述传感器罩的加热线,所述传感器罩位于车载传感器的电磁波的发送方向的前方。关于上述发热构造,通过针对加热线的通电而使得该加热线发热。上述加热线具有两个电极部以及多个并列部。上述两个电极部具有规定的长度,且相互隔开距离而配置。上述多个并列部以将两个电极部连结的方式相互平行地延伸。上述电极部的线宽设为大于或等于多个并列部的线宽的合计值。
[0010]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增大多个并列部的各并列部的电阻值,也能够将多个并列部的合成电阻值抑制得较小。因此,在将加热线设为薄膜状的情况下,在将加热线的并列部的
线宽规定为小于能够确保传感器罩的电磁波的透过性的最大值时,即使减小并列部的厚度,也能够将多个并列部的合成电阻值抑制得较小。由此,无需为了将加热线的电阻值、即加热线的发热量抑制为期望的值而增大并列部的厚度。其结果,作为将加热线设置于传感器罩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溅射之类的无法充分减小加热线的厚度t的方法,能够抑制将加热线设置于传感器罩的方法受到限制的情况。
[0011]另外,将电极部的线宽设为大于或等于多个并列部的线宽的合计值,由此能够将多个并列部所连结的电极部的电流密度抑制得较小。其结果,能够抑制电极部的发热量增多,能够抑制随着电极部的发热的增多而在包含电极部以及多个并列部的加热线处产生发热的不均匀的情况。
[0012]可以考虑将上述电极部配置于不与从车载传感器发送的电磁波干涉的位置。
[0013]上述电极部的线宽大于并列部的线宽。因此,电极部容易屏蔽从车载传感器发送的电磁波。然而,根据上述结构,电极部配置于不与从车载传感器发送的电磁波干涉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该电磁波由电极部屏蔽而导致电磁波对车外的物体的检测精度下降的情况。
[0014]可以考虑如下方案,即,上述车载传感器在规定的角度区域发送电磁波,上述多个并列部以相对于上述角度区域平行的方式延伸。
[0015]根据该结构,在规定的角度区域内从车载传感器发送电磁波时,该电磁波与多个并列部不易干涉。因此,能够抑制电磁波对车外的物体的检测精度因多个并列部而下降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a)是表示车载传感器、壳体以及传感器罩的示意图,(b)是表示(a)的传感器罩的由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0017]图2是表示加热线的简图。
[0018]图3是表示电极部以及并列部相对于从车载传感器发送的电磁波的位置关系的简图。
[0019]图4是表示传感器罩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参照图1~图3对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1]图1(a)表示车载传感器1、壳体2以及传感器罩4。车载传感器1发送接收用于检测车外的物体的电磁波,例如考虑采用红外线传感器。作为上述电磁波,红外线传感器将红外线朝向车外(图1的左侧)发送,另一方面,接收与车外的物体接触而反射的上述红外线,通过这种红外线的发送接收而对车外的物体进行检测。
[0022]车载传感器1收容于搭载于车辆的壳体2内。壳体2朝向车载传感器1的电磁波的发送方向的前方(图1的左侧)开口。在该壳体2的开口部安装有用于使得无法从车外直接看到车载传感器1的传感器罩4。
[0023]图1(b)放大表示传感器罩4的由图1(a)的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剖面。图1(b)所示的传感器罩4的罩基材5具有基底层6以及透明薄膜7。基底层6由PET(聚对苯二甲酸)等透
明树脂形成。透明薄膜7将基底层6的与车载传感器1相反侧的面(图1(b)的左侧的面)覆盖。罩基材5位于由车载传感器1(图1(a))发送接收的电磁波的路径上。传感器罩4的罩基材5能够使由车载传感器1发送接收的电磁波透过。
[0024]传感器罩4具有加热线8、保护层9以及AR涂层10。加热线8由铜等金属制成且通过通电而发热。加热线8配置于罩基材5(透明薄膜7)的与车载传感器1相反侧的表面。保护层9将加热线8以及透明薄膜7覆盖,由PET等透明树脂形成。AR涂层10在保护层9的与车载传感器1相反侧的面通过防反射涂敷而形成。传感器罩4的保护层9以及AR涂层10也能够使由车载传感器1发送接收的电磁波透过。
[0025]接下来,对加热线8进行详细说明。
[0026]附着于传感器罩4的冰雪通过加热线8的通电的发热而融化。由此,能够抑制因冰雪的附着而妨碍电磁波相对于传感器罩4的透过。
[0027]如图2所示,加热线8具有两个电极部11以及多个并列部12。电极部11以及并列部12均呈薄膜状。两个电极部11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彼此隔开距离地配置。多个并列部12以将两个电极部11连结的方式彼此平行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其应用于发送接收用于检测车外的物体的电磁波的车载传感器的传感器罩,所述发热构造具有设置于所述传感器罩的加热线,所述传感器罩位于所述车载传感器的电磁波的发送方向的前方,所述发热构造通过针对该加热线的通电而使得该加热线发热,其中,所述加热线具有两个电极部以及多个并列部,所述两个电极部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相互隔开距离而配置,所述多个并列部以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川钢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