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75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安装在居民楼的楼顶并且与公共烟道相连,包括:导烟壳、油烟净化装置,导烟壳的底部开设有进烟口,进烟口与公共烟道对接,导烟壳上还安装有第一排烟管、第二排烟管,油烟净化装置与第一排烟管相连,第二排烟管与外界大气相连并且第二排烟管内安装有开关控制阀门,油烟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净化设备、第二净化设备、抽风机,第一净化设备、第二净化设备依次设置在抽风机与第一排烟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第一净化设备、第二净化设备对公共烟道内的气体进行分步处理,先使用物理方式通过电场吸附的物理方式对油烟颗粒进行吸附;再使用化学方式通过紫外光照射将油烟分子进行分解,减少排放气体的异味。味。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居民楼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居民楼一般采用高层的设计结构,高层的居民楼一般设置有公共烟道,每户居民将油烟机的排气口连接到公共烟道上,通过公共烟道将厨房油烟排出到室外,但是居民的做饭时间相对一致,所以在做饭高峰期的时候所有居民将油烟排放到公共烟道内,此时间段小区的排放的废气超标,所以需要对集中排放的烟气进行处理,专利号为“202022893545 .3”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油烟净化机,通过在公共烟道处设置油烟净化装置,公共烟道内排出的油烟在经过油烟净化装置后再排出到室外,可以大大的减少油烟对于周围环境的污染。
[0003]但是该装置仅仅设置了静电吸附装置对油烟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效果并不是非常的好,并且现有的蜂窝式结构或者平板结构的放电模块效果不佳,同时容易出现拉弧放电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油烟净化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居民楼公共烟道内的油烟净化设备,净化原理过于单一,净化效果不好。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安装在居民楼的楼顶并且与公共烟道相连,包括:导烟壳、油烟净化装置,所述导烟壳的底部开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与所述公共烟道对接,所述导烟壳上还安装有第一排烟管、第二排烟管,所述油烟净化装置与所述第一排烟管相连,所述第二排烟管与外界大气相连并且所述第二排烟管内安装有开关控制阀门,所述油烟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净化设备、第二净化设备、抽风机,所述第一净化设备、第二净化设备依次设置在抽风机与所述第一排烟管之间。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净化设备具体为电场油烟吸附装置,所述电场油烟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器外筒、放电模块,所述吸附器外筒水平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排烟管对接,所述放电模块安装在所述吸附器外筒内,所述放电模块安装在所述吸附器外筒内,所述放电模块上安装有多个通风圆筒并且将通风圆筒设置成阳极,每个通风圆筒内均安装有一个阴极针,通风圆筒与阴极针在大电压的加持下产生电场,当油烟气体经过通风圆筒时油烟颗粒被电场牵引吸附。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放电模块的外部采用纳米材料外套进行包裹。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净化设备具体为UV油烟光解净化器,所述UV油烟光解净化器具体包括:光解外筒、紫外灯,所述光解外筒水平设置并且与所述吸附器外筒对接,所述紫外灯安装在所述光解外筒内。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抽风机安装在所述光解外筒的尾部。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排烟管、吸附器外筒、光解外筒均设置成尺寸一致的方形筒结构,所述第一排烟管与所述吸附器外筒通过法兰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光解外筒与所述吸附器外筒之间通过法兰进行对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设置第一净化设备、第二净化设备对公共烟道内的气体进行分步处理,先使用物理方式通过电场吸附的物理方式对油烟颗粒进行吸附;再使用化学方式通过紫外光照射将油烟分子进行分解,减少排放气体的异味。
[0014]2.本技术在放电模块上设置多个通风圆筒并且在每个通风圆筒内安装一个阴极针,提高电场吸附效果;同时在放电模块外部包裹纳米绝缘材料,避免拉弧放电现象产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放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

导烟壳;101

第一排烟管;102

第二排烟管;201

吸附器外筒;202

纳米材料外套;203

放电模块;204

通风圆筒;205

阴极针;301

光解外筒;4

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安装在居民楼的楼顶并且与公共烟道相连,包括:导烟壳1、油烟净化装置,所述导烟壳1的底部开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与所述公共烟道对接,所述导烟壳1上还安装有第一排烟管101、第二排烟管102,所述油烟净化装置与所述第一排烟管101相连,所述第二排烟管102与外界大气相连并且所述第二排烟管102内安装有开关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净化设备、第二净化设备、抽风机4,所述第一净化设备、第二净化设备依次设置在抽风机4与所述第一排烟管101之间。本技术设置第一净化设备、第二净化设备对公共烟道内的气体进行分步处理,先使用物理方式通过电场吸附的物理方式对油烟颗粒进行吸附;再使用化学方式通过紫外光照射将油烟分子进行分解,减少排放气体的异味。
[0019]以下对本技术的第一净化设备进行具体的描述,所述第一净化设备具体为电场油烟吸附装置,所述电场油烟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器外筒201、放电模块203,所述吸附器外筒201水平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排烟管101对接,所述放电模块203安装在所述吸附器外筒201内,所述放电模块203安装在所述吸附器外筒201内,所述放电模块203上安装有多个通风圆筒204并且将通风圆筒204设置成阳极,每个通风圆筒204内均安装有一个阴极针205,通风圆筒204与阴极针205在大电压的加持下产生电场,当油烟气体经过通风圆筒204时油烟颗粒被电场牵引吸附。
[0020]现有的油烟净化设备在采用电场吸附方式进行净化时,由于要施加较大的电场,容易出现拉弧放电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在放电模块203的外部采用纳米材料外套202进行包裹。
[0021]为了进一步对油烟气体进行净化,本技术的第二净化设备具体为UV油烟光解净化器,所述UV油烟光解净化器具体包括:光解外筒301、紫外灯,所述光解外筒301水平设置并且与所述吸附器外筒201对接,所述紫外灯安装在所述光解外筒301内,所述抽风机4安装在所述光解外筒301的尾部。利用化学方法对油烟颗粒进行光解处理。
[0022]为方便装置进行拆卸运输,同时方便设备进行拆卸维修,本技术的第一排烟管101、吸附器外筒201、光解外筒301均设置成尺寸一致的方形筒结构,所述第一排烟管101与所述吸附器外筒201通过法兰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光解外筒301与所述吸附器外筒201之间通过法兰进行对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安装在居民楼的楼顶并且与公共烟道相连,包括:导烟壳(1)、油烟净化装置,所述导烟壳(1)的底部开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与所述公共烟道对接,所述导烟壳(1)上还安装有第一排烟管(101)、第二排烟管(102),所述油烟净化装置与所述第一排烟管(101)相连,所述第二排烟管(102)与外界大气相连并且所述第二排烟管(102)内安装有开关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净化设备、第二净化设备、抽风机(4),所述第一净化设备、第二净化设备依次设置在抽风机(4)与所述第一排烟管(10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居民油烟二次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设备具体为电场油烟吸附装置,所述电场油烟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器外筒(201)、放电模块(203),所述吸附器外筒(201)水平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排烟管(101)对接,所述放电模块(203)安装在所述吸附器外筒(201)内,所述放电模块(203)上安装有多个通风圆筒(204)并且将通风圆筒(204)设置成阳极,每个通风圆筒(204)内均安装有一个阴极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鼎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