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负压发生器在标本出站装置中的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0554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0
一款负压发生器在标本出站装置中的结构,其特征为,负压发生器设计有空气吸入口、压缩空气接入口和空气排放口,在接收端的水平传输管道与垂直出站管道的弯管道上设有排气口,负压发生器的空气排放口安装在弯管道的下管口,负压发生器的空气吸入口接标本出站的垂直管道,压缩空气管道接在负压发生器压缩空气接入口上,注入一份空气流量时,从空气排放口排出的流量是压缩空气接入口流量的四倍,调整负压发生器压缩空气接入口的空气流量,可改变空气吸入口负压进入量,负压发生器从空气排放口排放的流量和传输用的压缩空气排放可在同一管道口排出,利用负压发生器作为标本出站时的缓冲器是最为安全科学的方法,也是无故障和长寿命的结构设计。命的结构设计。命的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款负压发生器在标本出站装置中的结构


[0001]一款负压发生器在标本出站装置中的结构属于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中标本传输设备中的接收端标本出站时的缓冲机构,也是一种标本出站时的减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血样标本传输系统中,由于系统采用正压推送标本的方式,为避免管道中的标本在传输过程中因管道压力发生任意碰撞和标本出站的减速处理是标本传输技术的关键一环,标本在密闭的管道中高速运行时很难有效的控制标本出站的运行速度,解决好标本出站的速度确保标本全过程传输时的质量不发生问题的重要课题,针对该问题推出本解决方案。
[0003]负压发生器是一款利用压缩空气注入后向进入出站管道的标本形成反向空气流,与管道中的正向传输空气形成对冲后一并从一个空气排放口排出,在出站的垂直管道下口形成负压环境,标本利用自重缓慢滑出管道。在负压发生器压缩空气接入口注入一份空气流量时,从空气排放口排出的流量是压缩空气接入口流量的四倍,根据系统实际传输压力的大小,调整负压发生器压缩空气接入口的空气流量,可改变空气吸入口负压进入量,从而可改变压缩空气向上管道的排放量,与传输用气压产生反方向的空气阻力,实现标本减速缓冲出站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款负压发生器在标本出站装置中的结构,其特征为,负压发生器设计有空气吸入口、压缩空气接入口和空气排放口,在接收端的水平传输管道与垂直出站管道之间的弯管道上设计有排气口,所述的负压发生器的空气排放口安装在弯管道的下管口,负压发生器的空气吸入口接标本出站的垂直管道,压缩空气管道接在负压发生器压缩空气接入口上,负压发生器压缩空气接入口的空气流量接有流量控制阀。
[0006]所述的负压发生器为一无源金属结构体,负压发生器内腔非等直径夹层设计,内腔设计有一圈排气环,负压发生器内腔直径大于标本外直径,负压发生器共设计三个端口,空气排放口和空气吸入口设计在负压发生器管道的两头。
[0007]压缩空气接入口设计在垂直管道腰部靠口一端,压缩空气接入口直径小于另外两个管口直径,所述的空气吸入口形成的空气流是向负压发生器内部流动的空气流,空气吸入口生成的是空气负压。
[0008]负压发生器压缩空气接入口注入一份空气流量时,从空气排放口排出的流量是压缩空气接入口流量的四倍,调整负压发生器压缩空气接入口的空气流量,可改变空气吸入口负压进入量。
[0009]负压发生器从空气排放口排放的流量和传输用的压缩空气排放可在同一管道口排出,负压发生器从空气排放口排放的流量等于或小于传输用的压缩空气排放量。
[0010]压缩空气接入口接入的压缩空气,其流量大小决定了负压的产生量,压缩空气接入口接入的压缩空气压力大小与产生的负压成正比关系。
[0011]采用负压发生器设计为标本出站时的缓冲装置具有:
[0012]压缩空气入口接入的压缩空气,其流量大小决定负压的产生量,其压力大小与产生的负压成正比关系,控制方便安全。
[0013]压缩空气接入口输入一份空气流量时,空气排放口会产生四份的空气流量,空气吸入口会引入三份的空气流量,控制稳定高效。
[0014]空气吸入口形成的空气流是向负压发生器内部流动的空气流,空气吸入口为负压端口。利用负压发生器作为标本出站时的缓冲器是一种简单科学的方法,撑握好压缩空气流量的注入量是缓冲效果的关键,每一套标本传输系统因传输管道长度及高度的不同,其传输用的空气压力也不同,在标本出站时所需的反向气流量也是不相同的,调控好负压发生器中的压缩空气的注入量是保证标本出站安全的关键。
[0015]负压发生器从空气排放口排放的流量和传输用的压缩空气排放可在同一管道口排出,负压发生器从空气排放口排放的流量等于或小于传输用的压缩空气排放量。
[0016]标本经负压发生器垂直向下出管道时利用了标本自重的自由落体作用,由于标本的自重影响,向下的速度会有偏差,但向下出站的冲击都是在安全范围内,利用负压发生器作为标本出站时的缓冲器是最为安全科学的方法,也是无故障和长寿命的结构设计。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和现有设备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阐述对本装置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图1为本技术装置运行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负压发生器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分别为:20、负压发生器;21、负压排放口;22、空气吸入口;23、压缩空气接入口;24、内腔;25、金属壳体;26、水平传输管道;27、传输弯管道;28、接收端出口;60、流量泄放装置;61、泄放装置外壳;62、空气缓存仓;63、空气排放口; 64、空气泄放孔;65、空气过滤消音器;260、压缩空气排出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机构的实施例和现有设备的技术解决方案,结合附图阐述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有利于对该技术的了解。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4]如图1所示,负压发生器在标本出站装置中的运行结构示意图中包括:
[0025]负压发生器20中的三个管道接口,空气吸入口22接有系统传输管道的垂直管道,也是系统传输管道最后的一段,标本出站将从该管道接收端出口28滑出,压缩空气接入口23通过调压阀接在压力空气储气出口上,负压排放口21接传输弯管道27下管口,负压发生器20由金属壳体25包裹,金属壳体25为夹层设计,内腔24为压缩空气进入后集聚流量爆发场,在接收端的水平传输管道26与垂直出站管道之间的传输弯管道27上设计有空气排放口63,本设计采用流量泄放装置60的空气缓存仓62进行空气流量的泄放;泄放装置外壳61内中心的传输管道布满了空气泄放孔64;空气排放口63,接有空气过滤消音器65。
[0026]流量泄放装置60的设计,有利于二股空气流快速通过布满了空气泄放孔64的传输管道排放到空气缓存仓62中,布满了空气泄放孔64的传输管道其全部空气泄放孔的面积之和远大于传输管道的直径面积,既有利于标本出站时的传输压力的释放,也有利于
[0027]最后的一段垂直管道负压的生成,标本经缓冲后从接收端出口28滑出。
[0028]负压发生器在标本出站时的缓冲过程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款负压发生器在标本出站装置中的结构,其特征为,负压发生器设计有空气吸入口、压缩空气接入口和负压排放口,在接收端的水平传输管道与垂直出站管道之间的弯管道上设计有排气口,所述的负压发生器的负压排放口安装在弯管道的下管口,负压发生器的空气吸入口接标本出站的垂直管道,压缩空气管道接在负压发生器压缩空气接入口上,负压发生器压缩空气接入口的空气流量接有流量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负压发生器在标本出站装置中的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负压发生器为一无源金属结构体,负压发生器内腔非等直径夹层设计,内腔设计有一圈排气环,负压发生器内腔直径大于标本外直径,负压发生器共设计三个端口,负压排放口和空气吸入口设计在负压发生器管道的两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负压发生器在标本出站装置中的结构,其特征为,压缩空气接入口设计在垂直管道腰部靠口一端,压缩空气接入口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飚门钰清涂卫国赵文彬万岭万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优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