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半导体器件朝着更高的元件密度,以及更高的集成度的方向发展。晶体管作为最基本的半导体器件目前正被广泛应用,因此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元件密度和集成度的提高,平面晶体管的栅极尺寸也越来越短,传统的平面晶体管对沟道电流的控制能力变弱,产生短沟道效应,产生漏电流,最终影响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
[0003]为了更好的适应特征尺寸的减小,半导体工艺逐渐开始从平面MOSFET向具有更高功效的三维立体式的晶体管过渡,如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且目前形成栅极的工艺过程中,通常采用栅极切断(Gate Cut)技术对条状栅极进行切断,切断后的栅极与不同的晶体管相对应,可以提高晶体管的集成度。此外,多个栅极沿着延伸方向排列成一列时,通过栅极切断技术,能够高精度地缩小栅极切断后,断开的栅极间的对接方向的间距(Gate Cut CD)。
技术实现思路
[00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包括衬底以及凸立于所述衬底的鳍部,所述鳍部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栅极结构,位于所述衬底上且横跨所述鳍部,所述栅极结构覆盖所述鳍部的部分顶部和部分侧壁;隔断结构,贯穿栅极切断位置处的所述栅极结构,所述隔断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栅极结构进行分割,其中,沿垂直于所述衬底表面的方向,所述隔断结构包括位于部分厚度的所述栅极结构中的第一隔断结构、以及位于剩余厚度的所述栅极结构中的第二隔断结构,所述第一隔断结构的底部和第二隔断结构的顶部相接触,且所述第二隔断结构的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一隔断结构的侧壁向所述栅极结构中凹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结构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隔断结构的底部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隔断结构的顶部尺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断结构的底部尺寸与所述第一隔断结构的顶部尺寸的差值为1纳米至3纳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中的所述第二隔断结构沿垂直于所述衬底表面方向的高度为10纳米至30纳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结构沿垂直于所述衬底表面方向延伸至部分厚度的所述衬底中。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栅极切断位置处,所述隔断结构沿垂直于所述衬底表面方向的总高度为90纳米至150纳米。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断结构中形成有空气间隙。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层间介质层,位于所述基底上,且覆盖所述栅极结构的侧壁;所述隔断结构还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层间介质层中。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邻所述隔断结构相接触。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衬底表面方向,位于所述层间介质层中的隔断结构的底部高于所述隔离结构底部,低于所述隔离结构顶部。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结构的材料包括含氮的介质材料或含氧的介质材料,所述含氮的介质材料包括氮化硅,所述含氧的介质材料包括氧化硅。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结构包括金属栅极结构。13.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基底,包括衬底以及凸立于所述衬底的鳍部,所述衬底上形成有横跨所述鳍部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覆盖所述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肖杏宇,纪世良,张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