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均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22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输送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混凝土均一器,包括连接法兰盘、缓冲料仓及传输带,缓冲料仓及传输带均为中空结构,缓冲料仓的一端与连接法兰盘固接,缓冲料仓的另一端设有传输带,传输带的内部与缓冲料仓的内部相连通;缓冲料仓为变径结构,传输带为扁平状,传输带端面的两端为圆弧状,中间为方形开口,圆弧的弧长大于开口的宽度;混凝土中不同下落速度的材料进入缓冲料仓,在缓冲料仓的变径结构处富集集中后再经传输带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混凝土较高的下落空间分成多个下落单元,每个下落单元中的缓冲料仓将不同下落速度的材料进行富集集中后再传输,有效地解决了分离现象,提高了混凝土最终均一稳定性。高了混凝土最终均一稳定性。高了混凝土最终均一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均一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输送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混凝土均一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基建行业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应用混凝土浇筑越来越普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当混凝土自由落体超过2米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导致石子与胶凝材料的下落速度不同,使得石子与胶凝材料落到浇筑面的时间差较大,石子和胶凝材料相互分离产生混凝土离析现象。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后,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防止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发生。
[0003]为了解决混凝土离析的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金属板的方式,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离析的问题;但是对于基坑及主塔浇筑混凝土的离析问题效果一般,并且在浇筑工作中,连接后的金属串筒间隙较多,混凝土浆液易在间隙处溅出,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高塔类工程项目中混凝土主要原材料在下落过程中的分离现象,提高施工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均一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包括连接法兰盘、缓冲料仓及传输带,所述缓冲料仓及传输带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缓冲料仓的一端与连接法兰盘固接,所述缓冲料仓的另一端设有传输带,所述传输带的内部与缓冲料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缓冲料仓为变径结构,所述传输带为扁平状,所述传输带端面的两端为圆弧状,中间为方形开口,圆弧的弧长大于开口的宽度;混凝土中不同下落速度的材料进入所述缓冲料仓,在所述缓冲料仓的变径结构处富集集中后再经传输带传输。
[0007]其中:所述缓冲料仓的变径结构为,所述缓冲料仓靠近连接法兰盘的一端为中空圆柱,所述缓冲料仓靠近传输带的另一端为缩径段。
[0008]所述均一器为多个,各所述均一器通过各自的连接法兰盘串联连接,上一个所述均一器的传输带插设于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均一器的缓冲料仓中。
[0009]所述连接法兰盘为两个,所述缓冲料仓靠近连接法兰盘一端的端部沿径向向外翻,形成翻边,所述翻边被夹紧固定于两个连接法兰盘之间。
[0010]所述连接法兰盘上沿圆周方向分别开设有多个均一器连接孔及多个法兰盘连接孔,各所述均一器连接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各所述法兰盘连接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且与所述均一器连接孔间隔设置;所述翻边上沿圆周方向分别开设有多个均一器连接孔及多个法兰盘连接孔,所述翻边上的均一器连接孔、法兰盘连接孔的数量与连接法兰盘上的均一器连接孔、法兰盘连接孔数量相同,一一对应。
[0011]每个所述均一器连接孔中均插设有螺杆,多个所述均一器通过螺杆串联连接;每
个所述法兰盘连接孔中均插设有螺栓,每个均一器中的两个所述连接法兰盘及翻边通过螺栓固接。
[0012]所述翻边的直径与连接法兰盘的外径相等。
[0013]所述连接法兰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法兰盘连接孔,所述翻边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法兰盘连接孔,所述翻边上的法兰盘连接孔与连接法兰盘上的法兰盘连接孔数量相同、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法兰盘的外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延伸边,所述延伸边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均一器连接孔;所述翻边的直径与延伸边的内径相等。
[0014]每个所述均一器连接孔中均插设有螺杆,多个所述均一器通过螺杆串联连接;每个所述法兰盘连接孔中均插设有螺栓,每个均一器中的两个所述连接法兰盘及翻边通过螺栓固接。
[0015]所述均一器连接孔的数量为3或4的倍数。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缓冲料仓设计成变径结构,传输带设计成扁平状,既保证混凝土的运输,又对混凝土内部骨料有限制流动的作用,利用产品变径实现混凝土的均一流动。
[0018]2.本专利技术将混凝土较高的下落空间分成多个下落单元,每个下落单元中的缓冲料仓将不同下落速度的材料进行富集集中后再传输,有效地解决了不同材料的下落速度不同产生的分离现象,提高了混凝土最终稳定性。
[0019]3.本专利技术传输带端口两侧的圆弧形状,避免了混凝土在传输带内积料。
[0020]4.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法兰盘与翻边之间用于连接的法兰盘连接孔和相邻均一器之间用于连接的均一器连接孔分开设置,既保证了均一器之间的连接,又使连接法兰盘与翻边之间连接牵固。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个串联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的左视图;
[0025]图5为图4的结构俯视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的左视图;
[0027]图7为图6的结构俯视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0029]其中:1为连接法兰盘,2为缓冲料仓,3为传输带,4为螺杆,5为均一器连接孔,6为法兰盘连接孔,7为翻边,8为延伸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31]如图1、图3~5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金属材质的连接法兰盘1、橡胶材质的缓冲料仓2及橡胶材质的传输带3,缓冲料仓2及传输带3均为中空结构,缓冲料仓2为变径结构,缓冲料
仓2的一端与连接法兰盘1固接,缓冲料仓2的另一端设有传输带3,传输带3的内部与缓冲料仓2的内部相连通。
[0032]本实施例的缓冲料仓2的变径结构为,缓冲料仓2靠近连接法兰盘1的一端为中空圆柱,缓冲料仓2靠近传输带3的另一端为缩径段。
[0033]本实施例的连接法兰盘1为圆环形钢板。连接法兰盘1为两个,缓冲料仓2靠近连接法兰盘1一端的端部沿径向向外翻,形成翻边7,翻边7被夹紧固定于两个连接法兰盘1之间,翻边7的直径与连接法兰盘1的外径相等。连接法兰盘1上沿圆周方向分别开设有多个均一器连接孔5及多个法兰盘连接孔6,各均一器连接孔5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各法兰盘连接孔6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且与均一器连接孔5间隔设置;翻边7上沿圆周方向分别开设有多个均一器连接孔5及多个法兰盘连接孔6,翻边7上的均一器连接孔5、法兰盘连接孔6的数量与连接法兰盘1上的均一器连接孔5、法兰盘连接孔6数量相同,一一对应。为了方便定位,均一器连接孔5的数量为3或4的倍数;本实施例连接法兰盘1上的均一器连接孔5及翻边7上的均一器连接孔5均为3个。
[0034]每个法兰盘连接孔6中均插设有螺栓,每个均一器中的两个连接法兰盘1及翻边7通过螺栓固接。
[003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均一器可为多个,各均一器通过各自的连接法兰盘1串联连接,上一个均一器的传输带3插设于相邻的下一个均一器的缓冲料仓2中。每个均一器连接孔5中均插设有螺杆4,多个均一器通过螺杆4串联连接。
[0036]本实施例的传输带3为扁平状,传输带3端面的两端为圆弧状,中间为方形开口,圆弧的弧长大于开口的宽度,两端圆弧的设计可以避免积料。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均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法兰盘(1)、缓冲料仓(2)及传输带(3),所述缓冲料仓(2)及传输带(3)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缓冲料仓(2)的一端与连接法兰盘(1)固接,所述缓冲料仓(2)的另一端设有传输带(3),所述传输带(3)的内部与缓冲料仓(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缓冲料仓(2)为变径结构,所述传输带(3)为扁平状,所述传输带(3)端面的两端为圆弧状,中间为方形开口,圆弧的弧长大于开口的宽度;混凝土中不同下落速度的材料进入所述缓冲料仓(2),在所述缓冲料仓(2)的变径结构处富集集中后再经传输带(3)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均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料仓(2)的变径结构为,所述缓冲料仓(2)靠近连接法兰盘(1)的一端为中空圆柱,所述缓冲料仓(2)靠近传输带(3)的另一端为缩径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均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一器为多个,各所述均一器通过各自的连接法兰盘(1)串联连接,上一个所述均一器的传输带(3)插设于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均一器的缓冲料仓(2)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均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法兰盘(1)为两个,所述缓冲料仓(2)靠近连接法兰盘(1)一端的端部沿径向向外翻,形成翻边(7),所述翻边(7)被夹紧固定于两个连接法兰盘(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均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法兰盘(1)上沿圆周方向分别开设有多个均一器连接孔(5)及多个法兰盘连接孔(6),各所述均一器连接孔(5)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各所述法兰盘连接孔(6)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且与所述均一器连接孔(5)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保权赵庆华李植淮赵贵英刘丹娜张慧冬张红永
申请(专利权)人: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