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客车座椅的旋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15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量化客车座椅的旋转机构,具体涉及客车座椅配件领域,包括安装于客车车厢位置的座椅支撑架,以及可拆卸组装于座椅支撑架顶部的可旋转组件,且座椅支撑架及座椅分别与可旋转组件两侧之间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所述可旋转组件包括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内部的转向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座与转向组件之间的条件位置限定和体位位置限定机构组成,可确保在乘客在座椅上乘坐时,即使有人恶意或无意调节可调节件,也不会造成可旋转组件处于解锁状态,以座位上承重作为判定是否能进行旋转调节的必要调节,较传统机械解锁既能进行旋转的机构相比,可确保装有本旋转机构的使用安全性。使用安全性。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客车座椅的旋转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座椅配件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量化客车座椅的旋转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坐火车旅行时,乘客常常会因为购买到逆向的座位而感到头晕,或因为太阳光照问题造成的不适问题,虽然现有列车上配有遮光板配件,但临近车窗乘客若不同步关闭车窗的遮光板同样会造成该乘客的不适感;为解决该问题,在长途客车行驶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乘务员对座椅方向进行旋转,可有效解决该技术问题。
[0003]但正因为该可旋转座椅方式的存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旋转机构的角度偏差或未对角度进行锁止问题,在行程过程中车辆发生晃动造成座椅角度转动,容易造成相邻座位上乘客的擦伤或该位置乘客的掉落问题,从而引发乘客的安全问题;其次现有的客车旋转机构多采用钥匙或单独配件进行锁止或或解锁的,若该配件不慎丢失或磨损,容易造成该旋转机构无法顺畅转动,不便于乘务人员随时随地的对需要的座椅进行角度转动;再者,现有技术中虽然有着不需要锁止机构或解锁机构就在座椅位置的的座椅旋转机构,但其容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相邻乘客的好奇操作或不慎操作造成旋转机构的解锁,这样若不及时锁止,容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造成该座位转动,给相邻乘客及该座位上乘客的安全问题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轻量化客车座椅的旋转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座椅上有乘客时因旋转机构转动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此外,解决现有旋转机构的不易调节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量化客车座椅的旋转机构,包括安装于客车车厢位置的座椅支撑架,以及可拆卸组装于座椅支撑架顶部的可旋转组件,且座椅支撑架及座椅分别与可旋转组件两侧之间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所述可旋转组件包括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内部的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用作旋转基座的下底座、与下底座转动设置有转向盘,以及安装于转向盘顶部的上固定盘;其中,所述安装座包括主体基板,及设置于主体基板顶部中心处用于收纳下底座的放置槽,且放置槽内壁均匀固定设有多个限位凸块,所述转向盘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受力下压卡槽,所述受力下压卡槽与限位凸块适配卡合在座椅受力时对下底座与转向盘的转向进行条件位置限定;所述转向盘内壁固定设置有两根止位柱,所述下底座内部设有可调节件,可调节件与止位柱插接限位,对下底座与转向盘的转向进行体位位置限定。
[000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基板两端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槽,其中安装孔槽用于收纳座椅支撑架与安装座固定组装时的固定螺栓;其中,所述下底座固定安装于放置槽内腔,且放置槽与下底座对应位置对应开设有收纳槽。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调节件包括设置于安装座底部的横杆以及设置于横杆中心处的操控部件,且横杆顶部两侧均固定设有上纵杆,上纵杆顶端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圆台状的定位凸块,所述上纵杆顶外侧套设有限位弹簧,其中定位凸块设置于收纳槽位置,且定位凸块顶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安装座对应的收纳槽未纵向贯穿主体基板,且该收纳槽的中心处与主体基板底部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用于收纳上纵杆,且通孔孔径大于上纵杆外径且小于限位弹簧内径与定位凸块底端口径。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底座内腔处固定设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与下底座呈同圆心设置,且定位盘外侧呈圆形阵列分布有多个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由伸缩杆和弹簧组成,且该限位组件两端分布与下底座内壁和转向盘内壁相连,且限位组件对应的伸缩杆顶端仅与转向盘内壁内壁接触并无连接关系,且限位组件对应的伸缩杆底端与下底座内壁固接;所述定位盘上开设有两条与定位盘同圆心设置的180
°
圆弧状的定位滑行槽,且两个止位柱与定位滑行槽一一对应分布设置,此外两条定位滑行槽端点纵向位置与定位槽位置重叠,且止位柱外径与定位槽内径相当。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操控部件设置为与横杆固接的手持环结构;或操控部件设置为与横杆固接的环绕绳结构;或操控部件设置为与横杆可螺纹拆卸的手持环结构。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支撑架包括横向杆、纵向杆及竖杆,其中竖杆作为整体座椅支撑架的纵向高度支撑,底部通过螺丝与车厢底板固定,而可调节件的操控部件由横向杆与纵向杆组成的空腔位置伸出,其中座椅支撑架的横向杆、纵向杆及竖杆均由铝合金、镁合金或塑钢的轻量化材料制得,在不影响车身强度的情况下,降低车身自重,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及保证车辆的提速效果。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盘内径大于下底座外径,且转向盘外径与放置槽内径相当;且限位弹簧和限位组件同时处于伸展状态下,止位柱底端插入定位槽内部。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固定盘设置下端开口的圆盘状,且上固定盘上边沿处均匀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其中上固定盘与座椅之间使用固定螺栓通过固定孔位置进行固定;两个止位柱设置为同尺寸但距离转向盘圆心距离不等位置,其中两根止位柱与转向盘转向盘圆心距离分别与两个定位滑行槽的半径相当。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座与转向组件之间的条件位置限定和体位位置限定机构组成,可确保在乘客在座椅上乘坐时,即使有人恶意或无意调节可调节件,也不会造成可旋转组件处于解锁状态,以座位上承重作为判定是否能进行旋转调节的必要调节,较传统机械解
锁既能进行旋转的机构相比,可确保装有本旋转机构的使用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止位柱与可调节件构建的体位位置限定机构,可在人员未就坐座椅时推动座椅进行验证,可根据在无人乘坐座位的条件下简单的进行检查转向后的旋转机构是否旋转到位,从而判定该位置下的旋转机构是否处于角度锁止状态,在乘坐座椅前即进行安全检验,进一步确保后续乘坐过程中的安全性能;3、本专利技术采用不同形式的操控部件作为可调节件的调节端,可便于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用方案,从而确保本旋转机构的实际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旋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旋转组件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向盘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向盘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底座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底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可调节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可调节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可调节件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客车座椅的旋转机构,包括安装于客车车厢位置的座椅支撑架(1),以及可拆卸组装于座椅支撑架(1)顶部的可旋转组件(2),且座椅支撑架(1)及座椅分别与可旋转组件(2)两侧之间均通过固定螺栓(3)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组件(2)包括安装座(10)和设置于安装座(10)内部的转向组件(20);所述转向组件(20)包括用作旋转基座的下底座(201)、与下底座(201)转动设置有转向盘(202),以及安装于转向盘(202)顶部的上固定盘(203);其中,所述安装座(10)包括主体基板(101),及设置于主体基板(101)顶部中心处用于收纳下底座(201)的放置槽(102),且放置槽(102)内壁均匀固定设有多个限位凸块(103),所述转向盘(202)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受力下压卡槽(204),所述受力下压卡槽(204)与限位凸块(103)适配卡合在座椅受力时对下底座(201)与转向盘(202)的转向进行条件位置限定;所述转向盘(202)内壁固定设置有两根止位柱(205),所述下底座(201)内部设有可调节件(209),可调节件(209)与止位柱(205)插接限位,对下底座(201)与转向盘(202)的转向进行体位位置限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客车座椅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基板(101)两端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槽(104),其中安装孔槽(104)用于收纳座椅支撑架(1)与安装座(10)固定组装时的固定螺栓(3);其中,所述下底座(201)固定安装于放置槽(102)内腔,且放置槽(102)与下底座(201)对应位置对应开设有收纳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客车座椅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件(209)包括设置于安装座(10)底部的横杆(210)以及设置于横杆(210)中心处的操控部件(211),且横杆(210)顶部两侧均固定设有上纵杆(212),上纵杆(212)顶端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圆台状的定位凸块(214),所述上纵杆(212)顶外侧套设有限位弹簧(213),其中定位凸块(214)设置于收纳槽位置,且定位凸块(214)顶端开设有定位槽(215);所述安装座(10)对应的收纳槽未纵向贯穿主体基板(101),且该收纳槽的中心处与主体基板(101)底部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用于收纳上纵杆(212),且通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兴曾庆国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车船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