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织物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007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05
本申请涉及织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经编织物及其加工方法。本申请的经编织物,主要由前梳纱和后梳纱按质量比(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编织物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织物加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经编织物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纺织行业中,经编织物属于后起之秀,它是由一组或几组经纱在经编针织机上同时编织成圈、相互串套而成的针织物。在这种针织物中,一组经纱的每根纱线在一个线圈横列中只形成一个或两个线圈,然后在下一横列中再形成线圈。由一根纱线形成的线圈沿着针织物的经向配置。与古老的机织或者是纬编相比较而言,经编以其广泛的产品品种而逐渐站稳了市场,如薄形织物、衬衫织物、弹力织物等。
[0003]经编织物用来制备贴身衣物时,一般采用聚酯纱进行编织而成,主要由于聚酯纱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同时抗皱免烫能力佳,耐光性以及耐晒性较好,不怕霉菌,作为贴身衣物穿时,更加亲肤。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聚酯纱之间的摩擦系数较高,一经摩擦容易积聚静电荷,从而导致聚酯纱在编织的过程中出现断裂的情况,同时,皮肤干燥的人穿这类贴身衣物时,容易导致产生静电,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由经编织物制成的贴身衣物的抗静电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经编织物及其加工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经编织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经编织物,主要由前梳纱和后梳纱按质量比(50

80):(18

58)组成,所述前梳纱为经过抗静电液整理的合成纱,所述后梳纱为氨纶包芯纱,所述抗静电液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50
‑<br/>60份、抗静电油剂1

2份、平滑剂5

10份、乳化剂5

8份、氯化钠2

3份、氧化石墨烯1

2份。
[0007]优选的,所述合成纱为聚酯纱、聚酰胺纱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合成纱为聚酯纱。
[0008]优选的,所述抗静电液与前梳纱浴比为(3

6):1。优选的,所述浸渍时间为40

50min。
[0009]优选的,所述抗静电油剂由氧化石墨烯、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按质量比(1

2):(5

10)组成。
[0010]优选的,所述后梳纱的单丝旦数为2

4旦。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后梳纱的单丝旦数低于2旦,就不能赋予经编织物合适的斥力,如果单丝旦数过高,就由于经编织物的斥力增大过多,很难进行经编和针织加工,同时,编织后的经编织物的手感变差。
[0012]优选的,所述合成纱的单丝旦数为0.2

0.8旦。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合成纱的旦数低于0.2旦,则制得的织物柔软度较佳,但是前梳纱、后梳纱针织时,容易出现缠绕的情况,降低针织的效率,如果旦数大于0.8
旦,则针织后的织物手感较差,由此织物得到的衣物穿着不舒适。
[0014]优选的,所述乳化剂由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脂肪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按质量比(2

4):(1

2)组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乳化剂用于改善乳浊液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剂,聚集在油/水的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和减少形成乳浊液所需要的能力,便于与抗静电油剂、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从而改善前梳纱在针织过程中因静电出现的易断头的情况,提高前梳纱的可纺性,进而提高经编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和强度。
[0016]优选的,所述平滑剂为蓖麻油。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蓖麻油的主要成分是蓖麻酸甘油酯,蓖麻酸上连接有羟基,致使蓖麻油的极性比其他植物油强,在摩擦表面更易吸附成膜,同时,蓖麻油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酸含量较低,从而导致蓖麻油抗氧化性能较佳,蓖麻油的加入便于在经编织物的表面形成抗静电层。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经编织物的加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经编织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抗静电液制备:将上述原料混合,即得抗静电液;(2)前梳纱整理:将合成纱放入抗静电液中浸渍,即得整理后的前梳纱;(3)织物制备:将后梳纱与步骤(2)得到的整理后的前梳纱针织成织物;(4)织物后整理:将步骤(3)得到织物放入浸渍液中浸没,即得经编织物,其中,浸渍液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50

60份、分散剂1

2份、抗静电剂8

10份、粘合剂1

2份、活性炭8

10份,所述抗静电剂为改性淀粉、抗静电剂SE、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两种,所述改性淀粉为由聚乙烯蜡、二乙醇胺、硬脂酸油脂制得的中间物与淀粉、水、丙烯酸熔融混合,冷却切粒即得。
[0019]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中的任意一种。
[0020]优选的,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乙烯蜡加热熔融,加入二乙醇胺、硬脂酸油脂,加热熔融后加入氧化锌得到中间产物;将玉米淀粉和水加热到80℃使玉米糊化,糊化时间为1h左右,得到糊化的玉米淀粉;将中间产物、丙烯酸、糊化后的玉米淀粉按30:30:40的质量比混合并加热熔融后一起加入到30份的EVA中,继续加热搅拌均匀后冷却切粒,即得。其中,聚乙烯蜡100份、二乙醇胺50份、硬脂酸油脂50份、氧化锌20份。
[0021]优选的,所述经编织物与浸渍液的浴比为(5

7):1。
[0022]优选的,所述浸渍时间为50

60min。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梳纱经过抗静电液整理后,在前梳纱的外层形成一层薄薄的抗静电层,提高前梳纱的抗静电性,进而减少前梳纱在针织过程中出现断头的情况,经过整理后的前梳纱与未经整理的后梳纱在针织过程中,便于降低由于摩擦产生的前梳纱、后梳纱缠绕的情况,进而提高经编织物的加工效率,同时,将经编织物放在浸渍液中进行整理,进而浸渍液中的抗静电成分吸附在经编织物的外层,同时,无机抗静电成分填充在经编织物的孔隙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经编织物的抗静电性能。
[0024]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剂由改性淀粉、抗静电剂SE、碳纳米管按质量比(3

5):(3

5):(2

3)组成。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静电剂由改性淀粉、抗静电剂SE、碳纳米管三种组分复配得到,对三种组分的配比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发挥抗静电剂的作用,改性淀粉、抗静电剂SE在经编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吸附层,从而增大经编织物与摩擦体之间的间距,进而减少
电荷出现迁移的情况,碳纳米管通过吸收外界热量,从而穿越导电填料间的位垒区,将静电荷导出,多种抗静电组分相互配合,进而提高经编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另外,抗静电液中的无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前梳纱和后梳纱按质量比(50

80):(18

58)组成,所述前梳纱为经过抗静电液整理的合成纱,所述后梳纱为氨纶包芯纱,所述抗静电液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50

60份、抗静电油剂1

2份、平滑剂5

10份、乳化剂5

8份、氯化钠2

3份、氧化石墨烯1

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梳纱的单丝旦数为2

4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纱的单丝旦数为0.2

0.8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由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脂肪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按质量比(2

4):(1

2)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剂为蓖麻油。6.一种如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抗静电液制备:将上述原料混合,即得抗静电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纯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