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域垃圾清理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039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域垃圾清理船,包括船体、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及液体垃圾清理装置;船体设有固体垃圾仓及液体垃圾仓;固体垃圾清理装置设于船体,包括传送带、及设于传送带外侧的打捞板,传送带具有近水端及远水端,近水端沿上下向活动设置,远水端对应固体垃圾仓设置;液体垃圾清理装置包括耙吸头、驱动绳及支撑臂,耙吸头连通液体垃圾仓,支撑臂一端转动设于船体,另一端与耙吸头在上下向间隔设置,驱动绳一端穿设于支撑臂,另一端连接于耙吸头,且支撑臂可伸缩设置。本方案操作便捷,降低人工劳作强度,能够减小船体行驶阻力,并能够同时进行固体垃圾及液体垃圾的清理,清理效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域垃圾清理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域垃圾清理
,尤其涉及一种水域垃圾清理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被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已被提升为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内陆湖泊的垃圾污染现象严重,清理水域垃圾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0003]然而,现有的水域垃圾清理方式主要有人工打捞、拦截收集和大型清理机械等,人员工作环境恶劣,且清理成本高。同时,虽然现有的垃圾清理装置对于水面垃圾有许多的清理方案,但对于长时间沉积在水下的淤泥等污物缺乏处理方案,使得湖泊水域的水下垃圾无法得到彻底的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域垃圾清理船,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域垃圾清理方式中操作人员工作环境恶劣,且清理成本高,同时对水域沉积物无法进行有效清理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域垃圾清理船,该水域垃圾清理船包括:
[0006]船体,设有固体垃圾仓及液体垃圾仓;
[0007]固体垃圾清理装置,设于所述船体,所述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包括传送带、及设于所述传送带外侧的打捞板,所述传送带具有近水端及远水端,所述近水端沿上下向活动设置,以在向下活动时能够伸入至水面,且在向上活动时能够脱离水面,所述远水端对应所述固体垃圾仓设置,所述打捞板用以在所述传送带传动时将位于水面的固体垃圾带动至所述固体垃圾仓;以及,
[0008]液体垃圾清理装置,包括耙吸头、驱动绳及支撑臂,所述耙吸头连通所述液体垃圾仓,用以抽吸水域中的液体垃圾,所述支撑臂一端转动设于所述船体,另一端与所述耙吸头在上下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绳一端穿设于所述支撑臂,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耙吸头,以在所述驱动绳收放时带动所述耙吸头沿上下向活动,且所述支撑臂可伸缩设置,使得所述耙吸头与所述船体之间的距离可调。
[0009]可选地,所述固体垃圾清理装置还包括:
[0010]活动框,与所述近水端铰接连接;
[0011]固定框,设于所述船体,且对应于所述固体垃圾仓设置,所述远水端自所述固定框伸至所述固体垃圾仓中;以及,
[0012]伸缩驱动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框上,所述伸缩驱动部的伸缩端与所述活动框铰接连接,用以在伸缩时驱动所述近水端沿上下向活动。
[0013]可选地,所述近水端伸入至水面时,所述传送带的倾斜角度为α,40
°
≤α≤50
°

[0014]可选地,所述打捞板的高度为h,30cm≤h≤45cm。
[0015]可选地,所述伸缩驱动部为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推杆与所
述活动框铰接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打捞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打捞板沿所述传送带的传动方向间隔设置;和/或,
[0017]所述打捞板沿所述传送带的传动方向贯设有多个漏孔。
[0018]可选地,所述支撑臂包括安装柱及悬臂,所述安装柱绕自身轴向转动设于所述船体,所述悬臂与所述耙吸头沿上下向间隔设置,且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柱;
[0019]所述液体垃圾清理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船体的卷扬电机,所述驱动绳一端缠绕于所述卷扬电机的驱动端,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悬臂,且与所述耙吸头连接,所述卷扬电机的驱动端转动时收放所述驱动绳。
[0020]可选地,所述液体垃圾清理装置还包括:
[0021]导向杆,沿所述悬臂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向杆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悬臂连接,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悬臂间隔设置;
[0022]支撑臂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丝杆及螺母,所述驱动电机沿上下向活动设于所述船体,且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以及,
[0023]驱动环,转动设于所述螺母上,且套设于所述主体部,以在所述驱动电机工作时带动所述悬臂绕所述安装柱的轴向转动。
[0024]可选地,所述悬臂包括固定杆及伸缩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柱,所述伸缩杆沿自身长度方向活动设于所述固定杆;
[0025]所述液体垃圾清理装置还包括悬臂驱动部,所述悬臂驱动部设于所述固定杆,且输出端与所述伸缩杆驱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伸缩杆沿自身长度方向活动;
[0026]所述驱动绳依次穿设于所述固定杆及所述伸缩杆。
[0027]可选地,所述耙吸头的入口侧设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一端与所述耙吸头转动连接。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域垃圾清理船在工作时,将传送带的近水端向下活动至伸入水面,从而在传送带转动时打捞板能够将水面漂浮的固体垃圾带动至固体垃圾仓中,以实现对固体垃圾的清理,操作便捷,降低人工劳作强度;而在不需要进行固体垃圾打捞时,将近水端向上活动至远离水面的位置,以减小船体行驶阻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且结构简单,起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0029]此外,在需要对水域液体垃圾进行清理时,能够通过驱动绳的收放及支撑臂的转动使得耙吸头能够朝多个方向活动,进而使得耙吸头的清理位置更加灵活,提高液体垃圾清理效率;同时由于支撑臂可伸缩设置,使得靠近船体的水域位置均可得到清理,实现液体垃圾清理无死角、且操作便捷。
[0030]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3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域垃圾清理船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中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及固体垃圾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图1中液体垃圾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6]图5为图3中耙吸头与滤网的组合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00

水域垃圾清理船、1

船体、11

固体垃圾仓、12

液体垃圾仓、13
‑ꢀ
排水管道、2

固体垃圾清理装置、21

传送带、211

近水端、212

远水端、 22

打捞板、23

活动框、24

固定框、25

伸缩驱动部、3

液体垃圾清理装置、31

耙吸头、32

驱动绳、33

支撑臂、331

安装柱、332

悬臂、3321
‑ꢀ
固定杆、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域垃圾清理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船体,设有固体垃圾仓及液体垃圾仓;固体垃圾清理装置,设于所述船体,所述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包括传送带、及设于所述传送带外侧的打捞板,所述传送带具有近水端及远水端,所述近水端沿上下向活动设置,以在向下活动时能够伸入至水面,且在向上活动时能够脱离水面,所述远水端对应所述固体垃圾仓设置,所述打捞板用以在所述传送带传动时将位于水面的固体垃圾带动至所述固体垃圾仓;以及,液体垃圾清理装置,包括耙吸头、驱动绳及支撑臂,所述耙吸头连通所述液体垃圾仓,用以抽吸水域中的液体垃圾,所述支撑臂一端转动设于所述船体,另一端与所述耙吸头在上下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绳一端穿设于所述支撑臂,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耙吸头,以在所述驱动绳收放时带动所述耙吸头沿上下向活动,且所述支撑臂可伸缩设置,使得所述耙吸头与所述船体之间的距离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垃圾清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垃圾清理装置还包括:活动框,与所述近水端铰接连接;固定框,设于所述船体,且对应于所述固体垃圾仓设置,所述远水端自所述固定框伸至所述固体垃圾仓中;以及,伸缩驱动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框上,所述伸缩驱动部的伸缩端与所述活动框铰接连接,用以在伸缩时驱动所述近水端沿上下向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域垃圾清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近水端伸入至水面时,所述传送带的倾斜角度为α,40
°
≤α≤5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域垃圾清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板的高度为h,30cm≤h≤45c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域垃圾清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部为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推杆与所述活动框铰接连接。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卫潘峰邹琪林陈泷杨景怿熊庭江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