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杆照明灯防撞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0037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杆照明灯防撞监测系统,涉及防撞监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将高杆照明灯进行多方面防撞监测的技术问题,将分析对象实时承受的风力进行分析,从而对实时风力撞击进行监测预警,保证分析对象不会受到风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对象的风力监测能够对分析对象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检测,降低了分析对象的故障风险;判断分析对象的底部受到撞击的风险,从而对分析对象能够进行精准监测,防止分析对象数量多导致撞击监测的准确性降低,且监测成本升高,造成防撞监测的效率降低。成防撞监测的效率降低。成防撞监测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杆照明灯防撞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撞监测
,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杆照明灯防撞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杆灯杆适用大型广场,有造型美观,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的特点。产品特点:造型美观,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照明面积大,照明效果好,电动/手动升降系统操作方便,灯盘升至工作位置后,能将灯盘自动脱、挂钩,钢丝绳卸荷,光源照明控制分有手控、时间控制和微电脑控制。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无法将高杆照明灯进行多方面防撞监测,以至于高杆照明灯的位置设定以及使用均存在风险,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
[000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杆照明灯防撞监测系统,将分析对象实时承受的风力进行分析,从而对实时风力撞击进行监测预警,保证分析对象不会受到风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对象的风力监测能够对分析对象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检测,降低了分析对象的故障风险;判断分析对象的底部受到撞击的风险,从而对分析对象能够进行精准监测,防止分析对象数量多导致撞击监测的准确性降低,且监测成本升高,造成防撞监测的效率降低。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杆照明灯防撞监测系统,包括服务器,服务器将高杆照明灯标记为分析对象,服务器通讯连接有:
[0008]风力撞击监测单元,用于将投入使用的分析对象进行风力撞击监测,将分析对象实时承受的风力进行分析,从而对实时风力撞击进行监测预警,通过分析获取到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系数,通过风力撞击监测系统比较生成风力撞击风险信号和风力撞击安全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0009]底部撞击风险分析单元,用于将分析对象进行底部撞击风险分析,判断分析对象的底部受到撞击的风险,从而对分析对象能够进行精准监测,将分析对象底部区域标记为待分析区域,通过分析获取到待分析区域内分析对象的底部撞击风险系数,通过底部撞击风险系数的比较生成底部撞击高风险信号和底部撞击低风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0010]实时顶部撞击分析单元,用于将分析对象进行顶部撞击分析,通过实时顶部撞击分析生成顶部低风险信号和顶部高风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0011]实时运行分析单元,用于将分析对象进行实时运行分析,判断分析对象的实时运行是否合格,通过实时运行分析生成实时运行合格信号和实时运行不合格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风力撞击监测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0013]采集到分析对象对应各个方位的平均迎风面积、分析对象对应同一迎风面积的最长迎风时长以及对应迎风面积承受的最大风力值,通过分析获取到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系数,将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系数与风力撞击监测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0014]若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系数超过风力撞击监测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结果为高强度风力承受,生成风力撞击风险信号并将风力撞击风险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若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系数未超过风力撞击监测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结果为低强度风力承受,生成风力撞击安全信号并将风力撞击安全信号发送至服务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底部撞击风险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0016]采集到待分析区域内通行主体的实时通行数量、对应通行主体的最快通行速度以及待分析区域内通行主体对应通行轨迹的方向转变频率,通过分析获取到待分析区域内分析对象的底部撞击风险分析系数;将待分析区域内分析对象的底部撞击风险分析系数与底部撞击风险分析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0017]若待分析区域内分析对象的底部撞击风险分析系数超过底部撞击风险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待分析区域内分析对象存在底部撞击高风险,生成底部撞击高风险信号并将底部撞击高风险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若待分析区域内分析对象的底部撞击风险分析系数未超过底部撞击风险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待分析区域内分析对象不存在底部撞击高风险,生成底部撞击低风险信号并将底部撞击低风险信号发送至服务器。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实时顶部撞击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0019]采集到分析对象的最高高度与鸟群飞行高度的差值以及分析对象的最高位置处鸟群飞行的频率,并将分析对象的最高高度与鸟群飞行高度的差值以及分析对象的最高位置处鸟群飞行的频率分别与高度差值阈值和飞行频率阈值进行比较:
[0020]若分析对象的最高高度与鸟群飞行高度的差值超过高度差值阈值,且分析对象的最高位置处鸟群飞行的频率超过飞行频率阈值,则判定分析对象的实时顶部撞击风险低,生成顶部低风险信号并将顶部低风险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若分析对象的最高高度与鸟群飞行高度的差值未超过高度差值阈值,或者分析对象的最高位置处鸟群飞行的频率未超过飞行频率阈值,则判定分析对象的实时顶部撞击风险高,生成顶部高风险信号并将顶部高风险信号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顶部高风险信号后,将对应分析对象进行高度调节或者进行位置更换。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实时运行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0022]采集到分析对象当前灯光覆盖面积与当前位置需灯光覆盖面积的比值以及分析对象的光通量与周边环境的光通量对应差值,并将分析对象当前灯光覆盖面积与当前位置需灯光覆盖面积的比值以及分析对象的光通量与周边环境的光通量对应差值分别与覆盖面积比值阈值和光通量差值阈值进行比较:
[0023]若分析对象当前灯光覆盖面积与当前位置需灯光覆盖面积的比值超过覆盖面积比值阈值,且分析对象的光通量与周边环境的光通量对应差值超过光通量差值阈值,则判定对应分析对象的实时运行分析合格,生成实时运行合格信号并将实时运行合格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若分析对象当前灯光覆盖面积与当前位置需灯光覆盖面积的比值未超过覆盖面
积比值阈值,或者分析对象的光通量与周边环境的光通量对应差值未超过光通量差值阈值,则判定对应分析对象的实时运行分析不合格,生成实时运行不合格信号并将实时运行不合格信号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实时运行不合格信号后,将对应分析对象进行维护调节。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中,将分析对象实时承受的风力进行分析,从而对实时风力撞击进行监测预警,保证分析对象不会受到风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对象的风力监测能够对分析对象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检测,降低了分析对象的故障风险;判断分析对象的底部受到撞击的风险,从而对分析对象能够进行精准监测,防止分析对象数量多导致撞击监测的准确性降低,且监测成本升高,造成防撞监测的效率降低;对分析对象实时进行顶部撞击分析,降低分析对象顶部撞击的风险,同时对其顶部撞击进行实时预测,以便于及时进行区域疏散,降低了分析对象撞击带来的影响;判断分析对象的实时运行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杆照明灯防撞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服务器将高杆照明灯标记为分析对象,服务器通讯连接有:风力撞击监测单元,用于将投入使用的分析对象进行风力撞击监测,将分析对象实时承受的风力进行分析,从而对实时风力撞击进行监测预警,通过分析获取到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系数,通过风力撞击监测系统比较生成风力撞击风险信号和风力撞击安全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底部撞击风险分析单元,用于将分析对象进行底部撞击风险分析,判断分析对象的底部受到撞击的风险,从而对分析对象能够进行精准监测,将分析对象底部区域标记为待分析区域,通过分析获取到待分析区域内分析对象的底部撞击风险系数,通过底部撞击风险系数的比较生成底部撞击高风险信号和底部撞击低风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实时顶部撞击分析单元,用于将分析对象进行顶部撞击分析,通过实时顶部撞击分析生成顶部低风险信号和顶部高风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实时运行分析单元,用于将分析对象进行实时运行分析,判断分析对象的实时运行是否合格,通过实时运行分析生成实时运行合格信号和实时运行不合格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杆照明灯防撞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力撞击监测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采集到分析对象对应各个方位的平均迎风面积、分析对象对应同一迎风面积的最长迎风时长以及对应迎风面积承受的最大风力值,通过分析获取到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系数,将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系数与风力撞击监测系数阈值进行比较:若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系数超过风力撞击监测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结果为高强度风力承受,生成风力撞击风险信号并将风力撞击风险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若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系数未超过风力撞击监测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分析对象的风力撞击监测结果为低强度风力承受,生成风力撞击安全信号并将风力撞击安全信号发送至服务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杆照明灯防撞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底部撞击风险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采集到待分析区域内通行主体的实时通行数量、对应通行主体的最快通行速度以及待分析区域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嘉顿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