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9994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再生剂,包括:50~70重量份的基础油分,0.5~5重量份的增塑剂,10~20重量份的增黏树脂;所述基础油分为芳香烃含量为60%~70%的轻质油;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和柔性聚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黏树脂为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松香树脂乳液:将松香树脂乳液加热直至软化成流动状,然后向松香树脂乳液中加入氧化剂并使之反应得到红外光谱C=O官能团指数在0.16~0.32的混合乳液,最后调整所述混合乳液pH值为4.2~5.8,即得所述改性松香树脂乳液。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沥青再生剂的制备方法、使用方法。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性能更好,适用性更强,可有效恢复沥青材料尤其是高黏沥青的黏结力。黏沥青的黏结力。黏沥青的黏结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再生
,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恢复沥青黏结力的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排水沥青路面由于其良好的排水性能、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能等,在道路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排水路面特殊的骨架—空隙结构,在温度、雨雪、紫外线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高黏沥青胶结料的黏结力降低,发生剥落、飞散、坑槽等病害,导致路用性能降低。
[0003]沥青的再生是老化的逆过程,通常可通过掺加再生剂来对老化沥青进行再生。通过掺加再生剂(主要成分为低粘度油分)改善沥青四组分之间的配伍关系,溶解和分散多余的沥青质,提高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使其恢复和接近原性能。
[0004]当前技术中关于沥青再生研究的很多,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911321455.2公开了一种老化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由植物油20~50份、增塑剂0.5~4份,表面活性剂0.5~8份,抗氧化剂0.5~8份组成,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

10,所述抗氧化剂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所述植物油选自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蓖麻油、亚麻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塑剂为环氧化植物油。该老化沥青再生剂主要针对的是基质沥青的再生,随着越来越多改性沥青的应用,该再生剂的使用条件受到了一定限制。又如专利CN106497097B公开了一种增效型沥青再生剂的制备方法,先萃取轻质油,再将橡胶粉进行改性,最后将所得的浓缩轻质油、橡胶粉、SBS、抗老化剂、耐老化剂进行混合后制备增效型沥青再生剂。该专利技术虽能提升沥青的耐老化、高温和粘弹性,但该再生剂配方中含有橡胶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刺鼻气味,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SBS价格昂贵,在其配方中占比较高,再生剂成本大。
[0005]CN201410828996.5的一种反应型废旧SBS改性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组分调节剂、结构修复剂、增塑剂和缓粘剂改善废旧SBS改性沥青的高低温及疲劳性能。采用结构修复剂与老化沥青反应,该过程中存在副反应,产物转化效率低,增加使用成本,同时由于改性沥青老化的复杂性,副反应的产物可能会影响改性沥青的性能。
[0006]综上可知,现有沥青再生技术普遍存在适用性差,再生性能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现有沥青再生技术普遍无法有效恢复沥青材料尤其是高黏沥青的黏结力,无法满足排水沥青路面所使用高黏沥青的黏结力再生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沥青再生剂,其再生性能更好,适用性更强,可有效恢复沥青材料尤其是高黏沥青的黏结力。
[0008]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一种沥青再生剂,包括:50~70重量份的基础油分,0.5~5重量份的增塑剂,10~
20重量份的增黏树脂;所述基础油分为芳香烃含量为60%~70%的轻质油;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和柔性聚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黏树脂为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松香树脂乳液:将松香树脂乳液加热直至软化成流动状,然后向松香树脂乳液中加入氧化剂并使之反应得到红外光谱C=O官能团指数在0.16~0.32的混合乳液,最后调整所述混合乳液pH值为4.2~5.8,即得所述改性松香树脂乳液。
[0010]优选地,所述柠檬酸酯类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柠檬酸三乙酯、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1]优选地,所述柔性聚酯类增塑剂为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己二酸二甘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2]优选地,所述基础油分为糠醛抽出油。
[0013]优选地,所述氧化剂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硝酸中的一种。
[0014]优选地,向松香树脂乳液中加入氧化剂后通过以下条件使之反应:在75~80℃下反应30min,室温静置反应1h~2h。
[0015]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再生剂还包括:0.5~5重量份的抗氧化剂。
[0016]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剂为2,6

二叔丁基对甲酚。
[0017]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沥青再生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除改性松香树脂乳液以外的其他组分混合并预热至130~140℃,初步搅拌后,再放入剪切机剪切0.5~1h,剪切温度为140~160℃,剪切速率为4000

5000r/min,完成后在160~180℃保温发育2h,得到溶解液;然后将改性松香树脂乳液和溶解液体混合均匀。
[0018]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沥青再生剂的使用方法,按照2%~8%的添加量向老化沥青中加入所述沥青再生剂。
[0019]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以芳香烃含量为60%~70%的轻质油作为基础油分,以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和/或柔性聚酯类增塑剂作为增塑剂,这两种基础组分相互溶解性强,且对其他组分的相容性强,可兼顾再生后沥青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为恢复沥青黏结力的再生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构型;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采用特殊的改性松香树脂乳液进行增黏,用氧化剂对松香树脂乳液进行改性,可使得其分子式中不稳定的C=C氧化为羧基,并控制溶液pH值来保证羧基的稳定性,该改性松香树脂中包含的羧基活性基团大幅度提升了改性沥青与集料的黏结力。采用本专利技术再生剂再生后的沥青稳定均匀,与石料间的黏结力可恢复接近至正常水平,同时使用改性松香乳液可防止原料团聚,最大化发挥再生剂对于废旧高黏沥青的黏结力恢复的促进作用。
[0021]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增塑剂具有高低温性能好,无需加热拌合等特点,将其用于制备再生剂可使所制沥青再生剂具有良好调节沥青黏度和延度的作用,有利于使所制再生沥青具有良好延展性能;此外,其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可生物降解,极大的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1

6中改性松香树脂乳液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思路是以芳香烃含量为60%~70%的轻质油作为基础油分,以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和/或柔性聚酯类增塑剂作为增塑剂,并添加特殊的改性松香树脂乳液作为增黏树脂,以大幅提高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性能,尤其是沥青黏结力的再生性能。
[0024]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沥青再生剂,包括:50~70重量份的基础油分,0.5~5重量份的增塑剂,10~20重量份的增黏树脂;所述基础油分为芳香烃含量为60%~70%的轻质油;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和柔性聚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黏树脂为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松香树脂乳液:将松香树脂乳液加热直至软化成流动状,然后向松香树脂乳液中加入氧化剂并使之反应得到红外光谱C=O官能团指数在0.16~0.32的混合乳液,最后调整所述混合乳液pH值为4.2~5.8,即得所述改性松香树脂乳液。
[0025]优选地,所述柠檬酸酯类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柠檬酸三乙酯、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再生剂,其特征在于,包括:50~70重量份的基础油分,0.5~5重量份的增塑剂,10~20重量份的增黏树脂;所述基础油分为芳香烃含量为60%~70%的轻质油;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和柔性聚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黏树脂为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松香树脂乳液:将松香树脂乳液加热直至软化成流动状,然后向松香树脂乳液中加入氧化剂并使之反应得到红外光谱C=O官能团指数在0.16~0.32的混合乳液,最后调整所述混合乳液pH值为4.2~5.8,即得所述改性松香树脂乳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沥青再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酸酯类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柠檬酸三乙酯、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沥青再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聚酯类增塑剂为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己二酸二甘醇酯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沥青再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分为糠醛抽出油。5.如权利要求1所述沥青再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张文轩王家庆李雪连王晓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