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冰供冷系统、冷藏车及其制冰供冷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9988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冰供冷系统、冷藏车及其制冰供冷控制方法,属于制冷控制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冰浆供冷系统和制冷剂供冷系统,冰浆供冷系统制备冰浆,将冰浆输送至待制冷空间换热管路的入口实现制冷;制冷剂供冷系统通过压缩制冷机组将制冰过程中产生的气态制冷剂回收利用。冷藏车包括冷藏箱体和驾驶室,利用上述制冰供冷系统为冷藏箱体和/或驾驶室制冷。该方法是检测储浆筒中当前的含冰率和待制冷空间的当前温度,根据含冰率设定阈值、含冰率上限值、设定温度阈值及高、低控制温度,控制冰浆供冷系统和制冷剂供冷系统的开启与停止。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两种制冷方式相互配合实现灵活的储冷和制冷,系统稳定可靠,制冷效率高、能耗小,制冷效果良好。制冷效果良好。制冷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冰供冷系统、冷藏车及其制冰供冷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制冰供冷系统、冷藏车及其制冰供冷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直接接触式流态冰浆制取器能够将制冷剂与载冷剂正对碰撞从而实现制冰,如公告号为CN 110500833 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直接接触式流态冰浆制取器及制取方法》。这种直接接触式制冰方式能够提高制冰效率。但是现有的制冰制冷方式仅是简单将制备出的冰浆用于冷藏车、冷库等制冷设施的制冷,制冷方式单一。虽然现有的一些制冷系统出现了多种制冷方式,但是制冷效率不高且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冰供冷系统、冷藏车及其制冰供冷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制冷系统制冷效率低且能耗大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制冰供冷系统技术方案为:
[0005]该制冰供冷系统包括冰浆供冷系统和制冷剂供冷系统;
[0006]所述冰浆供冷系统包括制冰筒和储浆筒,制冰筒上设置有冰浆出口、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和载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和载冷剂入口均位于冰浆出口上方,所述载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入口相对布置以使输入的载冷剂和制冷剂正对碰撞;所述制冰筒的冰浆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储浆筒的冰浆入口,储浆筒的冰浆出口通过管路接入待制冷空间的换热管路的入口,所述换热管路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制冰筒的载冷剂入口;
[0007]所述制冷剂供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待制冷空间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换热管路;所述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的入口,所述压缩机的输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的入口,所述冷凝器的输出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蒸发器的入口和制冷剂的入口,所述蒸发器的输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的入口。
[0008]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冷藏车技术方案为:
[0009]所述冷藏车包括冷藏箱体和驾驶室,所述冷藏车还包括制冰供冷系统,该制冰供冷系统包括冰浆供冷系统和制冷剂供冷系统;
[0010]所述冰浆供冷系统包括制冰筒和储浆筒,制冰筒上设置有冰浆出口、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和载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和载冷剂入口均位于冰浆出口上方,所述载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入口相对布置以使输入的载冷剂和制冷剂正对碰撞;所述制冰筒的冰浆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储浆筒的冰浆入口,储浆筒的冰浆出口通过管路接入待制冷空间换热管路的入口,所述待制冷空间换热管路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制冰筒的载冷剂入口;
[0011]所述制冷剂供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冷藏车上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待制冷空间换热管路;所述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的入口,所述压缩机的输出口通过管路
连接冷凝器的入口,所述冷凝器的输出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蒸发器的入口和制冷剂入口,所述蒸发器的输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的入口;
[0012]所述待制冷空间为冷藏箱体和/或驾驶室。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制冷剂与载冷剂正对碰撞产生的气态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压缩实现循环制冷,载冷剂部分发生相变,在制冰筒下部生成冰浆,将制冰筒内上层较浓的冰浆储存在储冰筒内,为冷藏车、冷库等设施供冷,从而能够通过相变储冷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环保。因此,本申请的制冷系统将两种制冷方式相互配合实现灵活的储冷和制冷,系统稳定可靠,制冷效率高、能耗小,制冷效果良好。
[0014]针对上述制冰供冷系统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在换热管路的出口与载冷剂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固液分离器,固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换热管路的出口,固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连接储浆筒,固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连接载冷剂入口;固液分离器用于对换热管路输出的冷媒进行固液分离,将未全部融化的固体冰颗粒通过第一出口流回储浆筒,将融化后的液体通过第二出口、载冷剂入口流入制冰筒。
[0015]通过固液分离器能够将未全部融化的固体冰颗粒分离出来进行回收利用,不仅提高制冷效率,而且进一步降低了能耗。
[0016]针对上述制冰供冷系统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在储浆筒的冰浆出口与换热管路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浆体泵,用于将储浆筒中的冰浆泵送给换热管路实现换热,在储浆筒的冰浆出口与浆体泵之间设置有阀门,在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入口、制冷剂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节流阀。
[0017]通过制冷剂回流及节流阀调节,能够调节蒸发器入口流量,节流减压,从而进一步提高制冷性能。
[0018]针对上述冷藏车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在待制冷空间换热管路的出口与载冷剂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固液分离器,固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待制冷空间换热管路的出口,固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连接储浆筒,固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连接载冷剂入口;固液分离器用于对换热管路输出的冷媒进行固液分离,将未全部融化的固体冰颗粒通过第一出口流回储浆筒,将融化后的液体通过第二出口、载冷剂入口流入制冰筒。通过固液分离器能够将未全部融化的固体冰颗粒分离出来进行回收利用,不仅提高制冷效率,而且进一步降低了能耗。
[0019]针对上述冷藏车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与驾驶室之间设置有供热管路,所述供热管路用于将冷凝器产生的热量提供给驾驶室,所述供热管路上设置有供热阀门。通过设置供热管路能够利用冷凝器产生的热量为驾驶室供热,实现能量的充分利用,节能环保,且减少供热成本。
[0020]针对上述冷藏车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在储浆筒的冰浆出口与待制冷空间的换热管路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浆体泵,用于将储浆筒中的冰浆泵送给待制冷空间的换热管路实现换热,在储浆筒的冰浆出口与浆体泵之间设置有阀门,在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入口、制冷剂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节流阀。通过制冷剂回流及节流阀调节。能够调节蒸发器入口流量,节流减压,从而进一步提高制冷性能。
[0021]针对上述冷藏车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制冰供冷系统的供电电源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冷藏车的混合式发电机发电、储能电池和冷藏车的动力电源。为冷藏车的制冰供冷系统设置了多种供电方式,多种供电方式相互配合,保证了制冰供冷系统的正常可靠
工作,而且,通过太阳能发电方式供电与冰浆储冷和制冷系统相结合大大节省了冷藏车的燃油消耗,减少CO2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
[002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冷藏车的制冰供冷控制方法技术方案为:
[0023]检测储浆筒中当前的含冰率和待制冷空间的当前温度,当储浆筒中当前的含冰率小于含冰率设定阈值,且待制冷空间的当前温度小于低温控制温度时,由制冰供冷系统进行制冰,制冰供冷系统和制冷剂供冷系统不对待制冷空间进行供冷;当储浆筒中当前的含冰率小于含冰率设定阈值,且待制冷空间的当前温度大于等于低温控制温度时,制冰供冷系统进行制冰,制冰供冷系统和/或制冷剂供冷系统对待制冷空间进行供冷;当储浆筒中当前的含冰率大于等于含冰率设定阈值,且含冰率小于等于含冰率上限值时,若待制冷空间的当前温度小于等于低温控制温度时,由制冰供冷系统进行制冰,制冰供冷系统和制冷剂供冷系统不对待制冷空间进行供冷;当储浆筒中当前的含冰率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冰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制冰供冷系统包括冰浆供冷系统和制冷剂供冷系统;所述冰浆供冷系统包括制冰筒和储浆筒,制冰筒上设置有冰浆出口、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和载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和载冷剂入口均位于冰浆出口上方,所述载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入口相对布置以使输入的载冷剂和制冷剂正对碰撞;所述制冰筒的冰浆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储浆筒的冰浆入口,储浆筒的冰浆出口通过管路接入待制冷空间的换热管路的入口,所述换热管路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制冰筒的载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供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待制冷空间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换热管路;所述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的入口,所述压缩机的输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的入口,所述冷凝器的输出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蒸发器的入口和制冷剂的入口,所述蒸发器的输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的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换热管路的出口与载冷剂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固液分离器,固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换热管路的出口,固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连接储浆筒,固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连接载冷剂入口;固液分离器用于对换热管路输出的冷媒进行固液分离,将未全部融化的固体冰颗粒通过第一出口流回储浆筒,将融化后的液体通过第二出口、载冷剂入口流入制冰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储浆筒的冰浆出口与换热管路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浆体泵,用于将储浆筒中的冰浆泵送给换热管路实现换热,在储浆筒的冰浆出口与浆体泵之间设置有阀门,在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入口、制冷剂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节流阀。4.一种冷藏车,所述冷藏车包括冷藏箱体和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车还包括制冰供冷系统,该制冰供冷系统包括冰浆供冷系统和制冷剂供冷系统;所述冰浆供冷系统包括制冰筒和储浆筒,制冰筒上设置有冰浆出口、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和载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和载冷剂入口均位于冰浆出口上方,所述载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入口相对布置以使输入的载冷剂和制冷剂正对碰撞;所述制冰筒的冰浆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储浆筒的冰浆入口,储浆筒的冰浆出口通过管路接入待制冷空间换热管路的入口,所述待制冷空间换热管路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制冰筒的载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供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冷藏车上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待制冷空间换热管路;所述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的入口,所述压缩机的输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的入口,所述冷凝器的输出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蒸发器的入口和制冷剂入口,所述蒸发器的输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的入口;所述待制冷空间为冷藏箱体和/或驾驶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车,其特征在于,在待制冷空间换热管路的出口与载冷剂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固液分离器,固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待制冷空间换热管路的出口,固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国张凯宁一霖任意涛郭树满尚会超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