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991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选取原料组分,混合制得混合料;步骤2: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修复材料和素土混合,形成修复材料;步骤3:将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修复材料和水混合制备出浆料,基于土遗址的病害,通过调节修复材料和水的比例制备出浆料,将浆料置入压力注浆机,使用压力注浆机对土遗址的病害进行修复。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修复材料性能优良、体积稳定,与遗址的兼容性好,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修复材料的修复方法在土遗址病害的修复上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在土遗址病害的修复上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在土遗址病害的修复上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土建筑墙体病害修复以及古遗址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河流土遗址、生土民居(建筑)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乡土文化的传承是比较重要的项目。生土材料被视为“绿色混凝土”,在于其具有先天性的优点:与气候相适应的热稳定性和吸放湿作用,能改善空气质量、冬暖夏凉;经济性和便利性,生土材料可就地取材;宜操作性,生土建筑施工技术简单、维护方便;可循环和环境友好性,生土建筑拆除方便、可回收利用;较好的室内使用环境,良好的隔声和防风渗透性能;一定的耐久性;绿色生态性。因此,生土建筑这种古老的建筑类型,至今仍具有生命力。
[0003]但是,生土建筑存在着力学性能低、耐水性差的一些缺点,这也导致其土料易受潮,易于破坏。因此尽快开展生土建筑(土遗址)的保护和修复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关于土遗址保护,提出遗址的病害类型及加固方法。其中加固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加固法。物理加固法主要有锚固、砌补技术等。在研究过程中,钢筋、木材、楠竹和土工长丝这些成为了主要的加固土遗址所用的锚杆材料。化学加固主要是向素土中添加改性材料,是现有较为常用的加固方法。如添加水硬性石灰、糯米灰浆桐油、烧料姜石、石灰

偏高岭土(L

MK)等材料,通过土体中物质与改性材料的化学反应提高遗址土的性能。生物加固法主要是基于生物碳化原理,加固材料主要有有机、无机以及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无机材料的优点主要是耐老化性能好,且与砖石土等遗址本体在物理化学性质上比较接近,因而兼容性较好。但在实践中其容易出现如:耐水性、渗透性普遍较差的问题。而有机材料有良好的耐水性和渗透性,但其耐久性以及与土体的兼容性较差,且成本较高不利于规模化生产。目前采用了各种材料加固土遗址,如PS溶液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其固结后脆性、收缩变形较大,形成修复部分与土遗址两张皮的现象,从而导致修复部分整体脱落;灰浆糯米灰膏、桐油等修复其耐久性不好,且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因此选择合适的胶凝材料是遗址修复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修复材料与土体兼容性较差,修复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0007]步骤1:按照偏高岭土1

4份,氢氧化钙1

4份,微硅粉1

4份选取原料组分,混合制得混合料;
[0008]步骤2:按照1∶5的比例将混合料和素土混合,制备得到修复材料;
[0009]步骤3:将按照1∶4

2∶3的比例将修复材料和水混合制备出浆料,基于土遗址的病害,通过调节修复材料和水的比例制备出浆料,将浆料置入压力注浆机,使用压力注浆机对
土遗址的病害进行修复;
[0010]步骤4:基于对比实验确认修复前后,遗址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大小,对修复结果进行评价,确认修复结果。
[0011]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2]步骤1中,修复材料的组分配比为:偏高岭土1

3份,氢氧化钙2

4份,微硅粉2

4份。
[0013]步骤1中,混合料的组分配比为:偏高岭土1份,氢氧化钙2份,微硅粉4份。
[0014]压力注浆机包括依次连接的料斗和机箱,料斗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在远离漏斗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可替换的喷嘴头,其中,喷嘴头包括有三角形喷嘴、圆形喷嘴、针管型喷嘴以及长条形喷嘴。
[0015]步骤3具体为:
[0016]土遗址的病害包括有大面积坍塌、裂隙以及表面剥蚀,其中;
[0017]对于大面积坍塌;预制素土砖,清理待修复部分表面,得到素土砖,将浆料注入压力注浆机内,使用带三角形喷嘴的压力注浆机将土砖粘结补砌在遗址的坍塌部位;
[0018]对于裂隙;搅拌调制好的浆料,去除裂缝表面的杂土,将裂隙剔成V形凹槽,并在裂缝上洒水保湿;根据裂缝的形状和大小选择使用针管型喷嘴或长条形喷嘴,通过压力注浆机将浆料注进V形凹槽的裂缝中进行修复;
[0019]对于表面剥蚀;搅拌配置好的浆料,用压力风清理剥蚀面的浮土,并洒水保湿;采用圆形喷嘴,通过压力喷浆机,将浆料喷涂至剥蚀面。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通过采针对不同病害类型,提出不同的修复工艺。对于大面积坍塌、缺失的病害,采取粘接砌筑修复法;裂缝采取注浆修复法;表面脱落、剥蚀采取喷涂法修复。对修复前后生土墙温度、湿度、剥蚀率、裂缝率变化,对ACS材料的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修复材料与土遗址的兼容性较好,修复材料与遗址本体性质相近,修复后基本不会改变遗址的原有性质,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在单掺时,修复材料无测限抗压强度随材料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在复掺时,材料两两组合在最优比例情况下,无测限抗压强度随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中素土和修复材料的击实曲线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中0
°
、45
°
以及90℃贯通裂缝修复强度恢复效果曲线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中压力注浆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中几种可更换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中修复效果评价中监测点TDR探头的布设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中修复前后土体变化关系曲线图。
[0030]图中,1.可更换喷嘴,2.料斗,3.机箱,4.扶手,5.遗址本体,6.浆料,7.螺纹,8.喷眼,9.三角形喷嘴,10.圆形喷嘴,11.针管形喷嘴,12.长条形喷嘴,13.素土砖,14.TDR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0032]如图1

图3所示,以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偏高岭土1

4份,氢氧化钙1

4份,微硅粉1

4份。
[0033]按单掺,复掺(两掺),复合掺(三掺)每个成分以及不同含量,分别找出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的配比。
[0034]复合掺配比正交试验;
[0035]设M1为改性材料的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按照偏高岭土1

4份,氢氧化钙1

4份,微硅粉1

4份选取原料组分,混合制得混合料;步骤2:按照1∶5的比例将混合料和素土混合,制备得到修复材料;步骤3:将按照1∶4

2∶3的比例将修复材料和水混合制备出浆料,基于土遗址的病害,通过调节修复材料和水的比例制备出浆料,将浆料置入压力注浆机,使用压力注浆机对土遗址的病害进行修复;步骤4:基于对比实验确认修复前后,遗址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大小,对修复结果进行评价,确认修复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修复材料的组分配比为:偏高岭土1

3份,氢氧化钙2

4份,微硅粉2

4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土建筑墙体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料的组分配比为:偏高岭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才辉邱嵩李铸卿刘小平张继文马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