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吊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70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用吊笼,重点针对人员进出船舱的转运以及船舱内悬停作业时安全性要求,在立体承力框架的中间部位水平方向设置栏杆,框架的一个侧面栏杆下设置栏杆门,剩余侧面栏杆下设置栅栏,与栏杆共同起防护作用;栏杆门中间部位内侧设置门闩,用于在栏杆门意外脱落或没有关闭时降低人员跌落风险,栏杆或框架竖向立柱上向吊笼内设置支撑杆并连接扶手,扶手设置于栏杆内侧便于工作人员抓扶,同时降低手臂等人体部位与吊笼外物体碰撞致伤的概率;框架顶部设置开关防护顶棚,用于防止异物从顶部掉落;框架内设置基于滑轮的自救装置,吊运过程中设备掉电时可用于人员自救出吊笼。多重防护设计可有效降低船用吊运作业的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吊笼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用吊装
,具体涉及一种船用吊笼。

技术介绍

[0002]自卸船、火箭运输船、部分特殊货船等经常需要人员进出船舱,开展船用设备检查、维护等日常工作,一般通过船用吊机利用船用吊笼进行转运,有时还需要悬停作业。
[0003]该船用吊笼要求结构简单、安全、方便人员作业,普通吊篮、吊笼、吊箱等吊机转运装置实用性不强,一般存在漏空较多、人员扶手易磕碰、头顶异物掉落无防范、吊笼进出门有安全隐患等安全措施不足,特别是悬吊作业时更需要加强吊笼的安全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船用吊笼,能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船用吊笼,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承力立体框架,所述框架的中间部位水平方向设置栏杆,便于人员悬吊作业,所述框架的一个侧面栏杆下设置栏杆门,用于方便人员进出吊笼,剩余侧面栏杆下设置栅栏,所述栏杆门中间部位内侧设置门闩,用于在栏杆门意外脱落或没有关闭时降低人员跌落风险,所述栏杆和/或所述框架竖向立柱上斜向上或斜向下,并向吊笼内设置支撑杆并连接扶手,扶手通常斜向上设置于栏杆内侧便于工作人员抓扶,同时降低手臂等人体部位与吊笼外物体碰撞致伤的概率,所述框架顶部设置防护顶棚,用于防止异物从顶部掉落,可开合的顶棚打开时可方便将较重或较大的物件从顶部置入或取出吊笼,所述框架顶部设置至少3个吊耳,3个以上吊耳可防止吊笼单边倾斜,发生危险,一般对于方形框架,可在框架的4个竖向支撑立柱顶端各设置一个吊耳,即累计设置4个吊耳,同时起吊时吊点超过人的头部,避免起吊绳磕碰人头部的风险;所述框架内设置自救装置,所述自救装置包括简易自救装置,主要用于发生掉电等意外事件、吊笼悬停于空中时,吊笼内人员可以用来自行安全出吊笼。
[0006]进一步的,所述顶棚包括固定防护板状结构、单扇单侧开合结构、双扇双侧开合结构、卷帘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开合结构包括内开式结构或外开式结构,且一般为内开式,方便操作;所述卷帘结构在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开启装置,框架对称的另一侧设有收卷装置,所述开启装置和收卷装置包括手动拉绳或拉索等;所述自救装置包括设置在顶部的定滑轮、套装于定滑轮的自救绳和设置在框架底部的应急门;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框架顶部中间的加强筋上或框架侧边承力横杆上;所述自救绳包括呢绒绳、麻绳等;所述应急门包括圆形门或方形门,仅能向上向吊笼内打开。
[0007]进一步的,所述顶棚包括双扇内开式结构,所述顶棚开合结构的一侧设有转轴,所述顶棚闭合状态置于框架顶部,打开状态置于框架设置转轴的一侧,所述顶棚沿转轴方向可水平移动,一般为小范围移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俯视形状包括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其他形状,所述框架底部设置支撑架和/或底板,所述底板下设置与框架相连的加强筋,可供人员站立或放置物
品,所述框架底部设置缓冲垫;所述框架至少包括3个竖向支撑立柱,方形框架包括4个立柱,所述立柱通过水平向加强筋连接在一起形成承力框架整体;框架包括支撑脚,一般立柱的底端即为支撑脚,方形框架包括4个支撑脚,支撑脚底部套装或安装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包括橡胶垫、塑料垫、弹簧垫等;缓冲垫设计可缓冲吊笼落地或落入船舱时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人员转运的安全性;框架高一般不小于1.8m,主要考虑人员站立时的舒适度,且便于顶部操作;框架一般采用角钢和/或圆钢焊接,以保证整个框架的强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栏杆与框架的连接包括焊接、螺钉连接、卡接和/或插接,一般方形框架四个侧面各设置一根栏杆;栏杆取材可同框架,栏杆设置高度一般在1m左右,主要用于防止人员意外出吊笼,并提高框架结构强度,扶手高度一般1.1m左右。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方式栏杆的两端设置滑槽,所述栏杆两端的框架上设置第一销轴或螺栓,和第二销轴或螺栓,所述滑槽包括竖向滑槽、横向滑槽、斜向滑槽、折弯滑槽、斜向滑槽与折弯滑槽组合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销轴或螺栓一般设置在框架相邻立柱上,将所述销轴或螺栓套进栏杆滑槽后沿滑槽滑动实现栏杆的卡接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沿第一销轴或第二销轴的垂直方向,设置第三销轴,如果为螺栓设置方式同销轴;所述销轴上设有台阶或顶端设有销帽,用于防止栏杆沿销轴或螺栓脱落;仅竖向滑槽或仅横向滑槽时,一般还需增加滑槽卡扣等设计,以防栏杆沿滑槽意外脱落。
[0011]进一步的,所述门闩包括可拆卸门闩,所述门闩包括可拆卸门闩,所述门闩与框架连接包括卡接或插接,所述卡接方式门闩的两端设置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竖向滑槽、横向滑槽、斜向滑槽、折弯滑槽、斜向滑槽与折弯滑槽组合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门闩两端的框架上设置销轴或螺栓,具体连接结构可与卡接或插接的栏杆一致;所述销轴或螺栓一般设置在框架相邻立柱上,将所述销轴或螺栓套进门闩滑槽后沿滑槽滑动实现门闩的卡接固定;人员进吊笼后应将门闩放置到位,所述销轴上设有台阶或顶端设有销帽,用于防止门闩沿销轴或螺栓脱落;仅竖向滑槽或仅横向滑槽时,一般还需增加滑槽卡扣等设计,以防栏杆沿滑槽意外脱落;设置门闩是进一步保障人员安全的举措,门闩取下一般临时放置于底板或立柱上,栏杆门下侧底板或任一立柱合适位置均可设置临时放置门闩的卡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门闩插接于栏杆门两侧框架的立柱上,所述栏杆门两侧框架的立柱上设置U型插槽,U型插槽上设置可水平转动的卡销,用于在门闩插入U型槽后,卡销转动90度,可防止门闩脱落。
[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有针对性的安全和方便操作设计,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吊笼可满足自卸船、火箭运输船、部分特殊货船等人员进出船舱吊运及悬吊空中作业的需求,同时也可满足非大件物品船内自吊运需求。对于其他有类似安全及作业需求的吊装设备,本专利技术同样适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一种船用吊笼正视图;
[0015]图2是一种船用吊笼侧视图;
[0016]图3是一种船用吊笼俯视图;
[0017]图4是栏杆或门闩的滑槽卡接示意图。
[0018]图中标记如下:
[0019]框架1、栏杆2、栏杆门3、栅栏4、门闩5、扶手6、顶棚7、吊耳8、底板9;
[0020]缓冲垫11;
[0021]滑槽31、第一销轴32、第二销轴33;
[0022]转轴71;
[0023]加强筋9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实施例1:一种船用吊笼——固定顶棚,栏杆门上的栏杆和门闩为卡接方式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针对21500T自卸船吊运需求,设计了一种船用吊笼,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包括承力立体框架,所述框架的中间部位水平方向设置栏杆2,便于人员悬吊作业,所述框架的一个侧面栏杆下设置栏杆门3,用于方便人员进出吊笼,剩余侧面栏杆下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吊笼,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包括立体框架,所述框架的中间部位水平方向设置栏杆(2),所述框架的一个侧面栏杆下设置栏杆门(3),剩余侧面栏杆下设置栅栏(4),所述栏杆门中间部位内侧设置门闩(5),所述栏杆和/或所述框架斜向吊笼内设置支撑杆并连接扶手(6),所述框架顶部设置防护顶棚(7),所述框架顶部设置至少3个吊耳(8),所述框架内设置自救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包括固定防护板状结构、单扇单侧开合结构、双扇双侧开合结构、卷帘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开合结构包括内开式结构或外开式结构;所述自救装置包括设置在顶部的定滑轮、套装于定滑轮的自救绳和设置在框架底部的应急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包括双扇内开式结构,所述顶棚开合结构的一侧设有转轴(71),所述顶棚闭合状态置于框架顶部,打开状态置于框架设置转轴的一侧,所述顶棚沿转轴方向可水平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船用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俯视形状包括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框架底部设置支撑架和/或底板(9),所述底板下设置与框架相连的加强筋(91),所述框架底部设置缓冲垫(1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船用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与框架的连接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姚灵霞盛建军徐梁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