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干通气组件的矿井通风抢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955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主干通气组件的矿井通风抢救方法,在矿井中铺设送风组件;首先,沿着矿井巷道,分段密封拼接敷设预制的主干通气组件并连为一体,并做好防鼠虫啃噬,防变形防腐蚀措施;然后,在各个井室安装使用组件,并将使用组件与主干通气组件通过旁通组件连接;其次,进行通气送风试验并对送风组件做醒目标记。进行通气送风试验并对送风组件做醒目标记。进行通气送风试验并对送风组件做醒目标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主干通气组件的矿井通风抢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主干通气组件的矿井通风抢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的重要部分,它既可以促进矿井的生产又会制约生产,所以优化矿井的通风系统直接关系着矿井安全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经济与社会的意义。本文对于矿井通风系统的重要性和优化通风系统的方法展开了分析,并结合实例说明了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对于矿井安全生产的意义,对于提高矿井生产的安全性能和效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地下矿井通风装置大都采用机械强制通风设备,其不足之处是机械通风设备难以处理巷道中的有害气体瓦斯和粉尘等。原因是靠吹风往外吹,扬尘大,有害气体在巷道中穿行,吹风设备运转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磁场和震动,形成热力障碍,使洞外空气不能顺畅地进入巷道中,巷道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不能及时全部排出到洞外,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降低了矿工的体能,也就降低了矿山的生产效率,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在采煤初期,在没有通风巷道的掘进工作中最易发生瓦斯爆炸。同时,吹风设备造成能耗高、噪音大、维修费用等,增加了企业生产的成本。由于吹风设备存在多个接电点,造成起火的几率也相应比较高,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行通风设备大多是接力式的通风系统,有一台设备发生故障时,整个通风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影响生产和安全。CN201220165397.6 地下矿井可移动式自然通风及瓦斯收集装置,虽然提供了一套设备,但是其不适用发生矿难例如塌方等通风情况。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基于主干通气组件的矿井通风抢救方法,其母案是矿井通风抢救方法,专利号,202110140767.4,申请日:20210202。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主干通气组件的矿井通风抢救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当发生矿难时,执行以下步骤:S3.1,首先,井上中心通过主干通气组件,向矿井下各井室送入含有设定水分量的湿润空气,通过鼓气风机增压输送;然后,湿润空气通过反向弯头组件进入到回气管路;其次,在回气管路中通过毛细增湿纤维,附着水分并加湿空气;再次,进口处毛细纤维先吸收水分后再加湿空气;S3.2,首先,人员逃到支撑架体处,并关闭支撑逃生门;然后,用手按下通讯按钮,向井上中心求援并汇报情况;其次,打开支护组件饮食存储部,取出预存的水、饮食及急救箱,以应所需;再次,将使用面罩带动头上;紧接着,用手或脚按住使用按压常闭阀柄以打开使用接入阀体,供被困人员呼吸使用,等待救援。
[0006]一种基于主干通气组件的矿井通风抢救方法 ,通过定期通过清理装置对主干通气组件进行清理,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清理装置放置到主干通气组件中,并通过清理软轴拉线牵拉尾部,并作为前行的后支撑力;然后,启动清理后驱动头组与清理前驱动头组在反三角内进气支撑管路中行走,同时,清理中部行走轮与主通风管道对应内侧壁滚动接触,通过清理变向啮合齿轮组件使得清理中部旋转轴反向旋转,从而使得清理中部切向板旋转,清理中部铰接单向弯臂铲板将脏污铲起来并旋转抛送到清理中部存储内腔;其次,清理中部铰接单向弯臂铲板回程时产生折叠,到露出时候,再次打开;再次,清理之后,通过清理软轴拉线回拉;当遇到弯道,通过清理后驱动头组或清理前驱动头组的导向头进行变向拐弯。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0007]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护详细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清理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 1、主干通气组件;2、旁通组件;3、使用组件;4、支撑组件;5、防护组件;6、正三角外支撑;7、反三角内进气支撑管路;8、通讯电缆;9、鼓气风机;10、回气管路;11、毛细增湿纤维;12、反向弯头组件;13、使用外支撑正三角架;14、使用中心反三角管路;15、进口处毛细纤维;16、使用返回管路;17、通讯按钮;18、使用接入阀体;19、使用按压常闭阀柄;20、使用面罩;21、饮食存储部;22、支撑架体;23、支撑逃生门;24、支撑加强筋;25、支撑固定锚杆;26、防护顶部V型架;27、防护工艺栅孔;28、防护铰接立板;29、防护顶撑立龙骨;30、防护倒V顶板;31、防护摆动支撑架;32、防护摆动轴;33、防护底部球心座;34、防护底部抓地座;35、清理装置;36、清理软轴拉线;37、清理后驱动头组;38、清理前驱动头组;39、清理连接软轴;40、清理中部存储车厢;41、清理中部存储内腔;42、清理中部入位开口;43、清理中部旋转轴;44、清理中部切向板;45、清理中部铰接单向弯臂铲板;46、清理变向啮合齿轮组件;47、清理中部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的矿井通风抢救组件 ,包括送风组件、支护清理组件;送风组件包括一端与井口连通且一端探入矿井之中的主干通气组件1,用于向矿井下各井室送入空气;在主干通气组件1上旁接有若旁通组件2,旁通组件2用于实现空气与对应井室连接的使用组件3连通;使用组件3用于给困在对应井室人员补充空气;支护组件包括至少设置在使用组件3之上的支撑组件4,以防止使用组件3被落石损坏;在井室顶部设置有位于支撑组件4上方的防护组件5;清理装置35,对应对主干通气组件1进行清理 。
[0015]本实施例的矿井通风抢救组件 ,包括一端与井口连通且一端探入矿井之中的主干通气组件1,用于向矿井下各井室送入空气;在主干通气组件1上旁接有若旁通组件2,旁通组件2用于实现空气与对应井室连接的使用组件3连通;使用组件3用于给困在对应井室人员补充空气;主干通气组件1及旁通组件2均包括正三角外支撑6;在正三角外支撑6中心设置有反三角内进气支撑管路7,其进口处有位于井口的送风机与加湿器;在反三角内进气支撑管路7与正三角外支撑6之间三角处分别有上空隙处及两下角空隙处;在上空隙处有通讯电缆8;在两下角空隙处设置有回气管路10;在主干通气组件1的终端,回气管路10与反三角内进气支撑管路7通过反向弯头组件12连通;在回气管路10内腔和/或反三角内进气支撑管路7内腔中,设置有鼓气风机9,在回气管路10和/或反三角内进气支撑管路7中设置有毛细增湿纤维11,以加湿空气;旁通组件2的反三角内进气支撑管路7进口旁接在对应侧的主干通气组件1的回气管路10上;旁通组件2的回气管路10出口旁接在对应侧的主干通气组件1的回气管路10上,在旁通组件2的回气管路10或反三角内进气支撑管路7上设置有单向阀。
[0016]使用组件3包括使用外支撑正三角架13,设置在使用外支撑正三角架13中倒置有使用中心反三角管路14,在使用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通风抢救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当发生矿难时,执行以下步骤:S3.1,首先,井上中心通过主干通气组件(1),向矿井下各井室送入含有设定水分量的湿润空气,通过鼓气风机(9)增压输送;然后,湿润空气通过反向弯头组件(12)进入到回气管路(10);其次,在回气管路(10)中通过毛细增湿纤维(11),附着水分并加湿空气;再次,进口处毛细纤维(15)先吸收水分后再加湿空气;S3.2,首先,人员逃到支撑架体(22)处,并关闭支撑逃生门(23);然后,用手按下通讯按钮(17),向井上中心求援并汇报情况;其次,打开支护组件饮食存储部(21),取出预存的水、饮食及急救箱,以应所需;再次,将使用面罩(20)带动头上;紧接着,用手或脚按住使用按压常闭阀柄(19)以打开使用接入阀体(18),供被困人员呼吸使用,等待救援。2.一种矿井通风抢救方法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宇孙国文杜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