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35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和推动机构,注射筒包括注射筒本体和设置在注射筒本体轴线方向一端的针部,注射筒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推动机构包括推动件和第一弹性件,推动件的一端伸入至注射筒内,第一弹性件用于推动推动件朝向针部运动,推动件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止挡部配合的第二止挡部。使用时,根据注射筒内的注射液的液位确定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的初始距离,以使得当注射液被挤压至针部时,第二止挡部与第一止挡部配合,即可将现有技术中推动件对注射筒靠近针部的冲击力转移至第二止挡部与第一止挡部之间,从而能够避开注射筒的薄弱部位,防止推动件以较大的力撞击注射筒的端部时,导致的端部破裂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注射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射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注射器。

技术介绍

[0002]自动注射器在使用时一般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拔掉安全盖,然后手持注射器对准机体,向下按压自动注射器,机体反作用于自动注射器的触发机构,从而使得触发机构释放推动机构,推动机构挤压注射筒中的注射液至机体内。
[0003]目前,推动机构包括推动件和压缩第一弹性件,当推动机构被释放后,压缩第一弹性件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推动推动件,从而挤压注射液至机体内。但由于压缩第一弹性件中的蓄力是一定的,而注射液的浓稠度有差别,且为了保证最为浓稠的注射液能够被挤压至机体内,第一弹性件中的蓄力一般大于推动最为浓稠的注射液所需的推动力。
[0004]但当上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推动较为稀薄的注射液时,由于注射液的阻力较小,推动件以较大的力撞击注射筒的端部,且由于注射筒的端部较为薄弱,当,容易导致端部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推动件以较大的力撞击注射筒的端部时,容易导致端部破裂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动注射器。
[0006]一种自动注射器,包括:
[0007]注射筒,包括注射筒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注射筒本体沿轴线方向一端的针部,所述注射筒本体用于盛放注射液,所述注射筒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
[0008]推动机构,包括推动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推动件的一端伸入至所述注射筒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推动件朝向所述针部运动,所述推动件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止挡所述第二止挡部,以限制所述推动件朝向所述针部移动,所述第二止挡部与第一止挡部抵接时,所述注射筒靠近所述针部一端的内壁与所述推动件之间存在间隙。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部设置在所述注射筒本体远离所述针部的一端,且与所述注射筒本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止挡部为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外径大于所述注射筒的内径。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注射器还包括支撑套管和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套设在所述推动件外,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触发压杆,所述触发压杆的一端具有转动部,所述触发压杆通过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支撑套管转动连接,所述触发压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推动件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触发压杆具有围绕与所述转动部转动的第一转动角度和第二转动角度,在第一转动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卡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二转动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将所述第二限位部释放,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态。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任一者为圆弧形凸起结构,另一者为与圆弧形凸起结构配合的圆弧形凹槽。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压杆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推动件一侧延伸的抵推杆,所述抵推杆位于靠近所述触发压杆的具有所述转动部的一端,所述触发机构包括:
[0013]移动管组,一端可移动的套设在所述触发压杆外,所述移动管组具有抵紧所述触发压杆的卡接位置和释放所述触发压杆的释放位置;
[0014]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移动管组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抵推杆抵接;
[0015]当所述移动管组在卡接位置时,所述移动管组远离所述触发压杆的端部与所述针部平齐,或者伸出于所述针部外,所述移动管组的内壁与所述触发压杆靠近所述针部一端的外壁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态,所述触发压杆处于第一转动角度;
[0016]当所述移动管组在释放位置时,所述针部伸出于所述移动管组外,所述移动管组将所述触发压杆靠近所述针部一端释放,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触发压杆处于第二转动角度。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压杆靠近所述针部的一端具有向远离所述推动件一侧延伸的钩部,所述移动管组上设置有释放口;
[0018]所述移动管组在卡接位置时,所述钩部与所述移动管组的内壁抵接,所述释放口位于所述钩部靠近所述针部的一侧;所述移动管组在释放位置时,所述钩部位于所述释放口内。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管组在释放位置时,所述钩部与所述释放口的侧壁钩接,以发出提示声响。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管组包括:
[0021]保护套管,可移动的套设在所述注射筒外;
[0022]限位管组,可移动的套设在所述触发压杆外,所述保护套管远离所述针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管组抵接,所述限位管组能够与所述支撑套管沿轴向卡接。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管组包括:
[0024]内限位套,其外壁上设置有弹块,沿所述内限位套的轴向且指向针部方向,所述弹块的厚度依次递增的;
[0025]外限位套,远离所述针部的一端与保护套管抵接,所述外限位套沿其轴向开设有位置相对的第一卡接口和第二卡接口,所述第一卡接口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接口更靠近所述针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外限位套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外限位套相对于所述内限位套移动;
[0026]所述外限位套相对于所述内限位套具有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所述外限位套在第一移动位置时,所述弹块与所述第一卡接口卡接;
[0027]所述外限位套在第二移动位置时,所述弹块位于所述第二卡接口内,以发出提示声响,所述弹块靠近所述针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口抵接,所述内限位套远离所述针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套管抵接。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注射器还包括壳体和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撑套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远离所述针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推动件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推动件的内壁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支撑
套管相抵。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套管内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伸入至所述推动件内,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注射器还包括壳体和保护套,所述注射筒和推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针部伸出于所述壳体外,所述保护套套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针部的一端。
[0031]上述的自动注射器,通过在注射筒上设置第一止挡部,在推动件上设置第二止挡部,可根据注射筒内的注射液的液位确定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的初始距离,以使得当注射液被挤压至针部时,第二止挡部与第一止挡部配合,即可将现有技术中推动件对注射筒靠近针部的冲击力转移至第二止挡部与第一止挡部之间,从而能够避开注射筒的薄弱部位,防止推动件以较大的力撞击注射筒的端部时,导致的端部破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自动注射器的爆炸图;
[0033]图2为自动注射器在使用前(除去壳体和保护套)的内部结构图;
[0034]图3为为自动注射器在使用前(除去壳体和保护套)的内部剖视图;
[0035]图4为为自动注射器在使用时(除去壳体和保护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筒,包括注射筒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注射筒本体沿轴线方向一端的针部,所述注射筒本体用于盛放注射液,所述注射筒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推动机构,包括推动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推动件的一端伸入至所述注射筒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推动件朝向所述针部运动,所述推动件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止挡所述第二止挡部,以限制所述推动件朝向所述针部移动,所述第二止挡部与第一止挡部抵接时,所述注射筒靠近所述针部一端的内壁与所述推动件之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设置在所述注射筒本体远离所述针部的一端,且与所述注射筒本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止挡部为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外径大于所述注射筒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注射器还包括支撑套管和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套设在所述推动件外,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触发压杆,所述触发压杆远离所述针部的一端具有转动部,所述触发压杆通过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支撑套管转动连接,所述触发压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推动件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触发压杆具有围绕与所述转动部转动的第一转动角度和第二转动角度,在第一转动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卡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二转动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向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转动,第一限位部将所述第二限位部释放,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任一者为圆弧形凸起结构,另一者为与圆弧形凸起结构配合的圆弧形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压杆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推动件一侧延伸的抵推杆,所述抵推杆位于靠近所述触发压杆的转动部的一端,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移动管组,一端可移动的套设在所述触发压杆外,所述移动管组具有抵紧所述触发压杆的卡接位置和释放所述触发压杆的释放位置;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移动管组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抵推杆抵接;当所述移动管组在卡接位置时,所述移动管组远离所述触发压杆的端部与所述针部平齐,或者伸出于所述针部外,所述移动管组的内壁与所述触发压杆靠近所述针部一端的外壁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态,所述触发压杆处于第一转动角度;当所述移动管组在释放位置时,所述针部伸出于所述移动管组外,所述移动管组将所述触发压杆靠近所述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元浩金开锋刘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鈊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