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涛专利>正文

一种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933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提供自动稳固地在固定地点捕捉螃蟹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一种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中部两侧均对称连接有浮球;第一电机,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机;绕线组件,所述外壳内上部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之间设有所述绕线组件;第一拉绳,所述绕线组件两侧设有所述第一拉绳;蟹笼,所述第一拉绳下端之间连接有所述蟹笼。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具有自动为螃蟹提供食物,避免螃蟹被饿死、自动遮挡蟹笼效果,避免食物流失或被抢、自动为螃蟹生存环境供氧和能够提示使用者捕蟹位置和方便看清周围环境的优点。蟹位置和方便看清周围环境的优点。蟹位置和方便看清周围环境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捕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捕捉活螃蟹的捕蟹技术,一般是将蟹笼投入到生长有螃蟹的河流里,让螃蟹钻入蟹笼内,实现捕蟹,一段时间后,再将蟹笼取出即可,然而如此操作,首先需要人工手动将蟹笼投掷到河流内,耗费人力,其次蟹笼可能在水流包括浮力的影响下,无法稳固地在固定地点捕蟹,同时捕捉上来的螃蟹在长时间未进食后,可能饿死,而如若将食物投入到蟹笼内,则又可能被河水冲走或被其他生物强夺,并且螃蟹被捕捉后长期呆在水下,可能因缺失氧气而死亡,最后晚上捕蟹或收蟹时,周围黑暗,无法分辨且不便操作。
[0003]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自动稳固地在固定地点捕捉螃蟹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稳固地在固定地点捕捉螃蟹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第一方面,一种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中部两侧均对称连接有浮球;第一电机,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机;绕线组件,所述外壳内上部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之间设有所述绕线组件;第一拉绳,所述绕线组件两侧设有所述第一拉绳;蟹笼,所述第一拉绳下端之间连接有所述蟹笼;盖板,所述外壳中部一侧转动式连接有所述盖板;合页,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之间对称连接有所述合页;配重组件,所述外壳内部与所述绕线组件之间设有所述配重组件。r/>[0006]进一步地,绕线组件包括有:第一绕线轮,所述外壳内上部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拉绳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直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上部均连接有所述直齿轮,所述直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第一离合块,一侧所述直齿轮上部连接有所述第一离合块;导套,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下侧连接有所述导套;导杆,所述导套内侧滑动式连接有所述导杆;第一弹簧,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套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第二离合块,所述导杆下侧连接有所述第二离合块,所述第二离合块与所述第一离合块相互配合。
[0007]进一步地,配重组件包括有:支撑框,所述第二离合块中部转动式连接有所述支撑框;第一连杆,所述外壳上部一侧滑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支撑框相互配合;第二弹簧,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外壳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第一皮带轮,所述导套下侧转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一皮带轮,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也转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一皮带轮;第一传动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传动皮带;第三离合块,所述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底部连接有所述第三离合块,所述第三离合块与所述第二离合块相互配合;第一锥齿轮,一侧所述第一皮带轮传动轴下侧有所述第一锥齿轮;转轴,所述外壳内
上部一侧转动式连接有所述转轴;第二锥齿轮,所述转轴中部连接有所述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二绕线轮,所述外壳内上部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二绕线轮;第二皮带轮,所述转轴两侧均连接有所述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绕线轮内侧也均连接有所述第二皮带轮;第二传动皮带,所述相邻的第二皮带轮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二传动皮带;第二拉绳,所述第二绕线轮上均连接有所述第二拉绳;配重块,所述第二拉绳下侧均连接有所述配重块。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投食组件,投食组件包括有:推块,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滑动式连接有所述推块;第三弹簧,所述推块与外壳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三弹簧;第二连杆,所述推块上部一侧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杆;挡块,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滑动式连接有所述挡块;第四弹簧,所述挡块与所述外壳之间对称连接有所述第四弹簧;第三连杆,所述挡块一侧连接有所述第三连杆;盖子,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相互配合,所述外壳上部一侧连接有所述盖子。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挡住组件,挡住组件包括有:挡板,所述外壳下部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所述挡板;棘齿轮,所述外壳内下部一侧对称转动式连接有所述棘齿轮;第三皮带轮,所述棘齿轮传动轴一侧和所述挡板传动轴一侧均连接有所述第三皮带轮;第三传动皮带,两侧所述第三皮带轮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三传动皮带;支撑杆,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滑动式连接有所述支撑杆;第五弹簧,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外壳之间对称连接有所述第五弹簧;推杆,所述支撑杆上部一侧滑动式连接有所述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推块相互配合;第六弹簧,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所述第六弹簧;棘齿条,所述支撑杆下部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所述棘齿条,所述棘齿条与所述棘齿轮相互配合;第七弹簧,所述棘齿条与所述支撑杆之间上下对称连接有所述第七弹簧;限位块,所述挡板中部一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所述限位块;第八弹簧,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外壳相互配合,所述限位块与挡板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八弹簧。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供氧组件,供氧组件包括有:第二电机,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二电机;涡轮,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一侧连接有所述涡轮;进气管,所述外壳内上部一侧连接有所述进气管。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提示组件,提示组件设置在外壳上部一侧。
[0012]进一步地,提示组件包括有:灯泡,所述外壳上部一侧安装有所述灯泡;支撑架,所述外壳上部一侧连接有所述支撑架;太阳能板,所述支撑架上部安装有所述太阳能板。
[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蟹笼向下移动远离推块,挡块向前移动复位,打开盖子,食物倒入外壳内,随后蟹笼推动推块向上移动后,带动挡块向后移动,食物从挡块开口处被推出,掉落至蟹笼内,达到自动为螃蟹提供食物的效果,避免螃蟹被饿死;(2)本专利技术通过蟹笼向下移动,推动挡板向外侧转动,同时推块下移远离推杆,支撑杆和棘齿条向下移动,捕蟹完毕后,蟹笼和推块向上移动,推动推杆、支撑杆和棘齿条向上移动,带动棘齿轮和挡板向内侧抓转动,挡板挡住蟹笼,达到自动遮挡蟹笼效果,避免食物流失或被抢;(3)本专利技术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带动涡轮转动,将空气通过进气管传入河里,达到自动为螃蟹生存环境供氧的效果;(4)本专利技术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为灯泡供电,点亮灯泡,达到能够提示使用者捕蟹位置和方便看清周围环境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绕线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配重组件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配重组件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投食组件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投食组件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投食组件的第三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挡住组件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C处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1),所述外壳(1)中部两侧均对称连接有浮球(2);第一电机(7),所述外壳(1)内上部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机(7);绕线组件(8),所述外壳(1)内上部与所述第一电机(7)输出轴之间设有所述绕线组件(8);第一拉绳(3),所述绕线组件(8)两侧设有所述第一拉绳(3);蟹笼(4),所述第一拉绳(3)下端之间连接有所述蟹笼(4);盖板(6),所述外壳(1)中部一侧转动式连接有所述盖板(6);合页(5),所述盖板(6)与所述外壳(1)之间对称连接有所述合页(5);配重组件(9),所述外壳(1)内部与所述绕线组件(8)之间设有所述配重组件(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其特征在于,绕线组件(8)包括有:第一绕线轮(81),所述外壳(1)内上部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一绕线轮(81),所述第一拉绳(3)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绕线轮(81)上;直齿轮(82),所述第一绕线轮(81)上部均连接有所述直齿轮(82),所述直齿轮(82)之间相互啮合;第一离合块(83),一侧所述直齿轮(82)上部连接有所述第一离合块(83);导套(84),所述第一电机(7)输出轴下侧连接有所述导套(84);导杆(85),所述导套(84)内侧滑动式连接有所述导杆(85);第一弹簧(87),所述导杆(85)与所述导套(84)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87);第二离合块(86),所述导杆(85)下侧连接有所述第二离合块(86),所述第二离合块(86)与所述第一离合块(83)相互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捕捉活螃蟹的捕蟹装置,其特征在于,配重组件(9)包括有:支撑框(91),所述第二离合块(86)中部转动式连接有所述支撑框(91);第一连杆(92),所述外壳(1)上部一侧滑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杆(92),所述第一连杆(92)与所述支撑框(91)相互配合;第二弹簧(93),所述第一连杆(92)与所述外壳(1)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93);第一皮带轮(94),所述导套(84)下侧转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一皮带轮(94),所述外壳(1)内上部一侧也转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一皮带轮(94);第一传动皮带(95),所述第一皮带轮(94)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传动皮带(95);第三离合块(96),所述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94)底部连接有所述第三离合块(96),所述第三离合块(96)与所述第二离合块(86)相互配合;第一锥齿轮(97),一侧所述第一皮带轮(94)传动轴下侧有所述第一锥齿轮(97);转轴(99),所述外壳(1)内上部一侧转动式连接有所述转轴(99);第二锥齿轮(98),所述转轴(99)中部连接有所述第二锥齿轮(98),所述第一锥齿轮(97)与所述第二锥齿轮(98)相互啮合;第二绕线轮(912),所述外壳(1)内上部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所述第二绕线轮(912);第二皮带轮(910),所述转轴(99)两侧均连接有所述第二皮带轮(910),所述第二绕线轮(912)内侧也均连接有所述第二皮带轮(910);第二传动皮带(911),所述相邻的第二皮带轮(910)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二传动皮带(911);第二拉绳(913),所述第二绕线轮(912)上均连接有所述第二拉绳(913);配重块(914),所述第二拉绳(913)下侧均连接有所述配重块(91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李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