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基底的纳米银的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891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7
一种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基底的纳米银的制备系统,它涉及纳米银的制备装置。它是要解决现有的用作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纳米银的一致性差的问题。本制备系统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一硝酸银溶液储罐、第一蠕动泵、二水柠檬酸钠溶液储罐、第二蠕动泵、水箱、水泵、蛇盘管、风机、冷凝器、加热器、循环泵、第三蠕动泵、第二反应釜、抗坏血酸水溶液储罐、第四蠕动泵、第二硝酸银溶液储罐、第五蠕动泵、固液分离装置和控制器;两个反应釜串联,第一硝酸银溶液储罐、二水柠檬酸钠溶液储罐均与第一反应釜连接;抗坏血酸水溶液储罐、第二硝酸银溶液储罐均与第二反应釜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启动和运行。该系统用于制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基底纳米银。米银。米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基底的纳米银的制备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纳米银的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一种灵敏度极高、且无损、快速的检测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包括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等。但这些被检测物质本身的拉曼信号非常微弱,需要用基底进行表面增强才能进行实际应用,基底的质量对被检测物质的信号增强效果有直接影响。能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物质种类很多,纳米银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基底。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很多,但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制备过程的偶然性直接影响材料的一致性,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尤其是用于大规模检测新冠病毒时,基底的一致性是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要解决现有的用作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一致性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基底的纳米银的制备系统,利用自动化控制批量制备纳米银胶,从而提高材料的一致性,进而提高表面增强拉曼检测的可靠性。
[0004]本技术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基底纳米银的制备系统,包括第一反应釜1、第一硝酸银溶液储罐2、第一蠕动泵3、二水柠檬酸钠溶液储罐4、第二蠕动泵5、水箱6、水泵7、蛇盘管8、风机9、冷凝器10、加热器11、循环泵12、第三蠕动泵13、第二反应釜14、抗坏血酸水溶液储罐15、第四蠕动泵16、第二硝酸银溶液储罐17、第五蠕动泵18、固液分离装置19、控制器20;
[0005]其中第一反应釜1外设置夹套1

1;在第一反应釜1内设置搅拌器1

2、热电偶1

3;在第一反应釜1的顶部设置第一进料口和出气口,底部设置出料口;
[0006]第一硝酸银溶液储罐2经第一蠕动泵3与第一反应釜1的进料口连接;
[0007]二水柠檬酸钠溶液储罐4经第二蠕动泵5与第一反应釜1的进料口连接;
[0008]第一反应釜1的顶部的出气口与冷凝器10相连接;水箱6经水泵7、蛇盘管8与冷凝器10的冷却水入口连接;冷凝器10的冷却水出口与水箱6连接;风机9设置在蛇盘管8下方,利用风冷使蛇盘管的水冷却;冷凝器10冷凝下来的液体自然回流到第一反应釜1中;
[0009]加热器11的出液口经循环泵12与第一反应釜1的夹套1

1进口相连,夹套1

1出口与加热器11的进液口相连接;加热器11将加热介质加热后经循环泵12输送至第一反应釜1的夹套1

1内,对第一反应釜1进行加热;
[0010]其中第二反应釜14内设置第二搅拌器14

1,在第二反应釜14的顶部设置第二进料口和第三进料口,底部设置第二出料口;
[0011]第一反应釜1的出料口经第三蠕动泵13与第二反应釜14的第二进料口相连接;
[0012]抗坏血酸水溶液储罐15经第四蠕动泵16与第二反应釜14的第三进料口相连接;
[0013]第二硝酸银溶液储罐17经第五蠕动泵18与第二反应釜14的第三进料口相连接;
[0014]固液分离装置19与第二反应釜14的第二出料口连接;
[0015]热电偶1

3、第一蠕动泵3、第二蠕动泵5、第三蠕动泵13、第四蠕动泵16、第五蠕动泵18与控制器20电路连接;通过控制器20控制第一蠕动泵3、第二蠕动泵5、第三蠕动泵13、第四蠕动泵16、第五蠕动泵18的启闭。
[0016]更进一步地,第一反应釜1的材质为棕色玻璃,可以实现避光反应,减少副反应。
[0017]更进一步地,固液分离装置19为离心分离器或过滤器。
[0018]更进一步地,加热器11为导热油炉;导热油炉将其中的导热油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经循环泵12输送至第一反应釜1的夹套1

1内,对第一反应釜1进行加热。
[0019]本技术的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基底的纳米银的制备系统的工作原理:
[0020]一、将浓度为0.0025mol/L的硝酸银水溶液加入到第一硝酸银溶液储罐2中,将浓度为0.1mol/L的二水柠檬酸钠水溶液加入到二水柠檬酸钠溶液储罐4中;将浓度为0.01mol/L的抗坏血酸水溶液加入到抗坏血酸水溶液储罐15中;将浓度为0.02mol/L的硝酸银水溶液加入到第二硝酸银溶液储罐17中;其中第一硝酸银溶液储罐2中的硝酸银水溶液、二水柠檬酸钠溶液储罐4中的二水柠檬酸钠水溶液、抗坏血酸水溶液储罐15中的抗坏血酸水溶液、第二硝酸银溶液储罐17中的硝酸银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5~25):1:(3~4):(2~3);
[0021]二、启动第一蠕动泵3将第一硝酸银溶液储罐2中的硝酸银水溶液输入到第一反应釜1中,启动加热器11和循环泵12,同时启动水泵7和风机9,使第一硝酸银溶液储罐2中的硝酸银水溶液升温到沸腾,并保持沸腾回流状态,进入步骤三。
[0022]三、启动第二蠕动泵5,将二水柠檬酸钠溶液储罐4中的二水柠檬酸钠水溶液逐滴滴入硝酸银水溶液中,滴速为30滴/min;滴完继续煮沸10min,得到纳米银种子溶胶;
[0023]四、启动第四蠕动泵16,将抗坏血酸水溶液储罐15中的抗坏血酸水溶液加入到第二反应釜14中,然后依次启动搅拌器14

1和第三蠕动泵13,将第一反应釜1中的纳米银种子溶胶输入至第二反应釜14抗坏血酸水溶液中并搅拌均匀。最后启动第五蠕动泵18,将第二硝酸银溶液储罐17中的硝酸银溶液输入至第二反应釜14中搅拌均匀,得到灰黑色纳米银悬浊液,经第二反应釜14底部的第二出料口放出,再经固液分离装置19分离,得到的固体产物,即为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基底的纳米银。
[0024]本技术的系统中的水箱中的冷凝水在蛇盘管8中利用风机9冷却,进行自循环,不需要外接水源,使用方便。
[0025]本实新型的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基底的纳米银的制备系统,利用控制器对各种溶液的加入量及加入速度进行自动控制,按固定比例滴加,保证了不同批次纳米银颗粒的一致性,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在不同比例条件下,生产的纳米银颗粒的形状、粒径、表面状态不同,以适应不同类别病毒检测的需要。本技术制备的基底可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基底的纳米银的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反应釜1,1

1为夹套,1

2为搅拌器,1

3为热电偶,2为第一硝酸银溶液
储罐,3为第一蠕动泵,4为二水柠檬酸钠溶液储罐4,5为第二蠕动泵,6为水箱,7为水泵,8为蛇盘管,9为风机,10为冷凝器,11为加热器,12为循环泵,13为第三蠕动泵,14为第二反应釜,14

1为第二搅拌器,15为抗坏血酸水溶液储罐,16为第四蠕动泵,17为第二硝酸银溶液储罐,18为第五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基底的纳米银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制备系统包括第一反应釜(1)、第一硝酸银溶液储罐(2)、第一蠕动泵(3)、二水柠檬酸钠溶液储罐(4)、第二蠕动泵(5)、水箱(6)、水泵(7)、蛇盘管(8)、风机(9)、冷凝器(10)、加热器(11)、循环泵(12)、第三蠕动泵(13)、第二反应釜(14)、抗坏血酸水溶液储罐(15)、第四蠕动泵(16)、第二硝酸银溶液储罐(17)、第五蠕动泵(18)、固液分离装置(19)、控制器(20);其中第一反应釜(1)外设置夹套(1

1);在第一反应釜(1)内设置搅拌器(1

2)、热电偶(1

3);在第一反应釜(1)的顶部设置第一进料口和出气口,底部设置出料口;第一硝酸银溶液储罐(2)经第一蠕动泵(3)与第一反应釜(1)的进料口连接;二水柠檬酸钠溶液储罐(4)经第二蠕动泵(5)与第一反应釜(1)的进料口连接;第一反应釜(1)的顶部的出气口与冷凝器(10)相连接;水箱(6)经水泵(7)、蛇盘管(8)与冷凝器(10)的冷却水入口连接;冷凝器(10)的冷却水出口与水箱(6)连接;风机(9)设置在蛇盘管(8)下方,利用风冷使蛇盘管的水冷却;冷凝器(10)冷凝下来的液体自然回流到第一反应釜(1)中;加热器(11)的出液口经循环泵(12)与第一反应釜(1)的夹套(1

1)进口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锡博张丹丹李娜顾大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澳华黑龙江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