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重荧光定量PCR鉴定毕赤酵母表达体系中目的基因拷贝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874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二重荧光定量PCR鉴定毕赤酵母表达体系中目的基因拷贝数的方法,广泛适用于以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ixture、TaKaRa Ex Taq和ddH2O。
[0010]优选的,所述10
×
Ex Taq Buffer中含有20mM Mg
2+

[0011]优选的,检测P
AOX1
启动子基因的上游引物Pf、下游引物Pr的终浓度均为120nM,Taqman探针PT的终浓度为240nM;检测β

actin内参基因的上游引物βf、下游引物βr的终浓度均为120nM,Taqman探针βT的终浓度为240nM。
[0012]优选的,所述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的体积为25μL,包括:10
×
Ex Taq Buffer 3.8μL,dNTP Mixture 2μL,上游引物Pf、下游引物Pr、上游引物βf、下游引物βr各0.3μL,Taqman探针PT、Taqman探针βT各0.6μL,TaKaRa Ex Taq 0.2μL,基因组模板5μL,ddH2O 11.6μL。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二重荧光定量PCR鉴定毕赤酵母表达体系中目的基因拷贝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1)分别以毕赤酵母空白菌株基因组DNA和转化重组载体后的毕赤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针对P
AOX1
启动子基因和β

actin内参基因的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进行D

qPCR分析;
[0015](2)根据如下公式对毕赤酵母表达体系中目的基因拷贝数进行计算:
[0016][0017][0018]或利用以下估算公式:
[0019][0020][0021]其中,Copies
(Mut+)
为转化后Mut
+
型菌株中目的基因拷贝数;Copies
(Muts)
为转化后Mut
s
型菌株中目的基因拷贝数;E
X
为P
AOX1
基因的扩增效率;E
R
为β

actin内参基因的扩增效率;C
qXcal
为以空白菌株基因组为模板进行D

qPCR后,P
AOX1
基因的Cq值;C
qRcal
为以空白菌株基因组为模板进行D

qPCR后,内参基因的Cq值;C
qXtest
为以转化后菌株基因组为模板进行D

qPCR后,P
AOX1
基因的Cq值;C
qRtest
为以转化后菌株基因组为模板进行D

qPCR后,内参基因的Cq值。
[0022]优选的,步骤(1)中针对P
AOX1
启动子基因和β

actin内参基因的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为25μL,包括:10
×
Ex Taq Buffer 3.8μL,dNTP Mixture 2μL,上游引物Pf、下游引物Pr、上游引物βf、下游引物βr各0.3μL,Taqman探针PT、Taqman探针βT各0.6μL,TaKaRa Ex Taq 0.2μL,基因组模板5μL,ddH2O 11.6μL;
[0023]上游引物Pf、下游引物Pr和Taqman探针PT,其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

SEQ ID NO.3所示;上游引物βf、下游引物βr和Taqman探针βT,其序列分别如SEQ ID NO.4

SEQ ID NO.6所示。
[0024]优选的,步骤(1)中,D

qPCR分析的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5℃180s;变性95℃15s,退火50℃30s,延伸72℃15s,循环30次。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6](1)P
AOX1
基因和β

actin内参基因的扩增反应虽然在同一PCR管中进行,引物和探针之间几乎不会产生交叉干扰,且6FAM和ROX基团的发光波长相距很远,几乎没有重叠,光信号也不会发生交叉干扰。
[0027](2)如P
AOX1
基因和β

actin内参基因分开PCR,则可能带来一系列操作误差,在同一PCR管反应则可避免加样等操作带来的误差。
[0028](3)不需要知道基因组的浓度,对基因组的纯度也没有很高要求。
[0029](4)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染料法qPCR相比,探针的存在使其精密度更高。与传统探针法qPCR相比,测量精密度与其不相上下,但会节约1倍试剂成本。
[0030](5)由于反应在同一PCR管中进行,本专利技术可同时检测样本的数目比任何一种传统qPCR高1倍,即筛选效率可以提高1倍。
附图说明
[0031]图1:外源基因插入Mut+型毕赤酵母的示意图。
[0032]图2:外源基因插入Muts型毕赤酵母的示意图。
[0033]图3:qPCR的原理示意图。
[0034]图4:P
AOX1
基因的D

qPCR标准曲线(空白对照组基因组DNA稀释1、1/2、1/4、1/8、1/16、1/32、1/64六个浓度梯度)。
[0035]图5:β

actin内参基因的D

qPCR标准曲线(空白对照组基因组DNA稀释1、1/2、1/4、1/8、1/16、1/32、1/64六个浓度梯度)。
[0036]图6:空白菌株P
AOX1
基因及β

actin内参基因的单重及二重qPCR的信号强度及Cq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8]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介绍的,qPCR常被用于毕赤酵母中目的基因拷贝数的测定。目前几乎所有的测定方法都是染料法qPCR,把P
AOX1
基因和内参基因分开进行PCR。这样做可能会带来操作误差,而且染料法的重复性较差。此外,需进行2次PCR反应,浪费试剂且操作较繁琐,效率低下。
[0039]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相对低成本的、准确度高的测定毕赤酵母中目的基因拷贝数的方法。
[0040]通过qPCR计算酵母中目的基因拷贝数与多重qPCR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做酵母表达基本都要对目的基因拷贝数进行测试,但目前几乎所有文献都是用单重PCR,还未见有利用多重PCR的报道。这主要是因为多重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计算拷贝数不同,不涉及绝对定量,因此很少有用多重PCR来研究酵母表达体系的,所以在以往二者几乎没有交集。本专利技术重点围绕酵母表达体系,为基因组中目的基因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针对P
AOX1
启动子基因和β

actin内参基因的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在鉴定毕赤酵母表达体系中目的基因拷贝数中的应用;所述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包括:检测P
AOX1
启动子基因的上游引物Pf、下游引物Pr和Taqman探针PT,其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

SEQ ID NO.3所示;检测β

actin内参基因的上游引物βf、下游引物βr和Taqman探针βT,其序列分别如SEQ ID NO.4

SEQ ID NO.6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还包括:10
×
Ex Taq Buffer、dNTP Mixture、TaKaRa Ex Taq和ddH2O。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10
×
Ex Taq Buffer中含有20mM Mg
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检测P
AOX1
启动子基因的上游引物Pf、下游引物Pr的终浓度均为120nM,Taqman探针PT的终浓度为240nM;检测β

actin内参基因的上游引物βf、下游引物βr的终浓度均为120nM,Taqman探针βT的终浓度为240nM。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的体积为25μL,包括:10
×
Ex Taq Buffer 3.8μL,dNTP Mixture 2μL,上游引物Pf、下游引物Pr、上游引物βf、下游引物βr各0.3μL,Taqman探针PT、Taqman探针βT各0.6μL,TaK aRa Ex Taq 0.2μL,基因组模板5μL,ddH2O 11.6μL。6.一种基于二重荧光定量PCR鉴定毕赤酵母表达体系中目的基因拷贝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以毕赤酵母空白菌株基因组DNA和转化重组载体后的毕赤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针对P
AOX1
启动子基因和β

actin内参基因的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进行D

qPCR分析;(2)根据如下公式对毕赤酵母表达体系中目的基因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舟李海超乔善鹏刘珍妮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