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867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所述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室,所述换热室上设有冷源入口和冷源出口;蒸汽喷射单元,设置在换热室内,蒸汽喷射单元开设有多个喷射孔,所述喷射孔适于将蒸压釜排放出的余汽喷射到换热室内与冷源接触换热;气压平衡单元,包括设置在换热室上的气压平衡管以及设置在气压平衡管上的单向流通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配置为使空气由换热室外部至换热室内部的方向单向流通,以阻止换热室内的蒸汽逸出。本申请通过在换热室内设置的蒸汽喷射单元,使得回收的蒸汽能够与冷源充分混合接触,换热效率高,并且通过设置的单向流通结构,有效地避免了换热室内的蒸汽逸出造成的热能浪费问题。成的热能浪费问题。成的热能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蒸压釜余热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蒸压釜为大型压力容器,用途十分广泛,大量应用于建筑材料、化工、医药、航空航天工业、军工等需压力蒸养生产工艺过程的生产项目中。蒸压釜对加工材料进行蒸养时,会向蒸压釜的内部输送大量的高温蒸汽,而当材料蒸养完成后,大部分的厂商都会将蒸汽直接排放在空气中,但是此时的蒸汽内具有非常大的热能,直接排放造成了能源的严重浪费。
[0003]公开号为CN20673992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蒸压釜余热利用系统,水箱上部一端设有进水管,另一端设有排汽管,水箱下部一端连接蒸汽管,蒸汽管来源于蒸压釜,水箱下部另一端设有出水管,出水管通过水泵接入蒸汽锅炉;水箱内部底面设有换热管,换热管为盘管,与蒸汽管连通。
[0004]上述申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蒸压釜的余热蒸汽进行回收利用,但是该申请中蒸压釜的余热蒸汽需先通入水箱中的盘管中,通过盘管与水箱内的水接触实现热交换,蒸汽和水不能实现充分混合接触,换热效率低,同时盘管内也易产生大量凝结水,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容易产生水垢,影响热交换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热能损失高、换热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热能损失小、换热效率高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室、蒸汽喷射单元、气压平衡单元,所述换热室上设有适于将冷源引入换热室内的冷源入口、以及适于将冷源引出的冷源出口;所述蒸汽喷射单元设置在所述换热室内,所述蒸汽喷射单元上开设有多个喷射孔,所述喷射孔适于将蒸压釜排放出的余汽喷射到所述换热室内与冷源接触换热;所述气压平衡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室上的气压平衡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气压平衡管上的单向流通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配置为使空气由所述换热室外部至所述换热室内部的方向单向流通,以所述阻止换热室内的蒸汽逸出。
[0007]可选地,所述蒸汽喷射单元包括主喷射管路和多个分支喷射管路,所述主喷射管路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主喷射管路的开口端与所述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连通;所述多个分支喷射管路间隔排布在所述主喷射管路的两侧,所述分支喷射管路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喷射孔。
[0008]可选地,所述蒸汽喷射单元设置在所述换热室的底部,所述喷射孔设置在所述分支喷射管路的上部。
[0009]可选地,所述换热室上还设有蒸汽入口,所述主喷射管路的开口端与所述蒸汽入
口连接,所述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与所述蒸汽入口之间通过蒸汽回收管连接;所述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冷凝水回收管,所述冷凝水回收管与所述蒸汽回收管连接,适于通过所述蒸汽回收管将蒸压釜在蒸养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冷凝水排放至换热室。
[0010]可选地,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冷凝水处理单元,所述冷凝水处理单元安装在所述冷凝水回收管上,适于对待排放到换热室的冷凝水进行水质处理。
[0011]可选地,所述冷凝水回收管上设置有适于控制所述冷凝水回收管通断的控制阀。
[0012]可选地,所述换热室的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冷却塔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冷却塔与回收池通过第二管路连通。
[0013]可选地,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单元和/或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液位检测单元和/或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换热室上,适于检测换热室内冷源的液位信息和/或所述换热室内的温度信息。
[0014]可选地,所述冷源入口开设在换热室的顶壁上,所述冷源出口开设在换热室的侧壁底部位置。
[0015]可选地,所述气压平衡单元设置在换热室的顶部,所述单向流通结构为设置在气压平衡管上的止回阀。
[0016]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包括上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换热室内设置的蒸汽喷射单元,所述蒸汽喷射单元具有多个适于将蒸压釜排放的余汽均匀地喷射到换热室内的喷射孔,使得回收的高温蒸汽能够与换热室内的冷源充分混合接触,提高了换热效率。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热能损失高、换热效率低的缺陷。
[0019]2、本申请通过在换热室上设置的气压平衡单元,能够有效地保证换热室内外气压平衡,避免换热室内出现负压,导致冷源无法排出的现象发生。并且通过在气压平衡管上设置的单向流通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配置为使空气由换热室外部至内部的方向单向流通,以阻止换热室内的蒸汽逸出,有效地避免了换热室内的蒸汽易通过气压平衡管逸出造成的热能浪费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避免高温蒸汽逸出灼伤工作人员。
[0020]3、本申请将蒸汽喷射单元设置在换热室的底部,且喷射孔朝上设置,使得蒸汽喷射方向由下往上,能够与换热室内得水完全且充分地接触,从而提高了蒸汽与水之间的热量交换效率,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并且气流朝上喷射不会直吹换热室的底壁及侧壁,可有效地避免对换热室产生冲蚀,延长使用寿命。
[0021]4、本申请通过设置得冷凝水回收管,将蒸压釜在蒸养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冷凝水也排放至换热室进行热交换,使得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既能够回收余汽热量又能够回收冷凝水的热量,并且将冷凝水回收管与蒸汽回收管连接一体,简化整体结构。此外,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冷凝水处理单元对待排放到换热室内的冷凝水进行水质处理,使得排放到换热室得冷凝水与冷水接触换热之后,即可直接用于锅炉等其他对水质有要求的设备,方便后续使用。
[0022]5、本申请在换热室的顶部的蒸汽出口,方便多余的蒸汽的排放,并且将蒸汽出口接入冷却塔,将冷却塔接入回收池,使得多余的蒸汽能够凝结成水并排放至回收池,进行二
次利用,从而实现了蒸汽的零排放,100%回收利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一种实施方式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示出了图1中换热室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3示出了实施例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示出了实施例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换热室;11、冷源入口;111、进水管;12、冷源出口;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室(1),所述换热室(1)上设有适于将冷源引入换热室(1)内的冷源入口(11)、以及适于将冷源引出的冷源出口(12);蒸汽喷射单元(2),设置在所述换热室(1)内,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上开设有多个喷射孔(221),所述喷射孔(221)适于将蒸压釜排放出的余汽喷射到所述换热室(1)内与冷源接触换热;气压平衡单元(3),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室(1)上的气压平衡管(31)以及设置在所述气压平衡管(31)上的单向流通结构(32),所述单向流通结构(32)配置为使空气由所述换热室(1)外部至所述换热室(1)内部的方向单向流通,以阻止所述换热室(1)内的蒸汽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包括:主喷射管路(21),所述主喷射管路(2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主喷射管路(21)的开口端与所述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连通;多个分支喷射管路(22),间隔排布在所述主喷射管路(21)的两侧,所述分支喷射管路(22)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喷射孔(2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设置在所述换热室(1)的底部,所述喷射孔(221)设置在所述分支喷射管路(22)的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室(1)上还设有蒸汽入口(13),所述主喷射管路(21)的开口端与所述蒸汽入口(13)连接,所述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与所述蒸汽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达幸张旭黄勃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