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千伏冷缩电缆终端绕包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56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冷缩电缆技术领域的35千伏冷缩电缆终端绕包头,包括护套管,所述护套管靠近顶部的外壁套接冷缩管,所述护套管的顶部设置分接管,所述护套管、冷缩管与分接管外壁均绕包设置有绝缘层、耐腐蚀层与防水层,通过绝缘层绕包取代传统冷缩式加成管套接的形式,且绝缘层通过工人绕包,单层绕包的力量强度即是传统加成管套接的强度3倍,且采用反复绕包加强强度,以最少绕包五遍为基础,保证抱紧力量的强度,有效起到绝缘效果,且密封性强,在绝缘层的表面再绕包有耐腐蚀层与防水层,加强电缆在沿海或高低温地区的使用寿命,防水且耐腐蚀,多层包覆,有效避免其开裂被腐蚀和氧化,降低了施工强度与施工的要求。低了施工强度与施工的要求。低了施工强度与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5千伏冷缩电缆终端绕包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缩电缆
,具体为35千伏冷缩电缆终端绕包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冷缩终端一般为600~3000伏、8.7~15千伏与26~35千伏,而电缆冷缩终端在长期使用时,存在较多的弊端,现有冷缩终端均是采用冷缩管套接在电缆的外壁上对电缆进行保护,使用绝缘加成管,而现有技术中绝缘加成管的长度最长为50cm,则在对长度较长的电缆进行施工操作时,需要续接绝缘加成管,绝缘加成管存在间距短、密封性不强、套接在电缆上后存在进水进空气的现象,导致电缆易腐蚀和氧化,且施工强度高,要求精度也高,而使用绝缘加成管在连接电缆时,要求应力点与半导点装配时精度需要精准,而绝缘加成管由于是外部直接套接,从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装配精度达不到符合的要求,精准定位不准常见的缺点即会出现爆炸的现象,危险系数高,且在沿海或高低温地区,常见的绝缘加成管使用的为常规的硅胶制备,易出现开裂的现象,使用寿命较短。为此,我们提出35千伏冷缩电缆终端绕包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35千伏冷缩电缆终端绕包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35千伏冷缩电缆终端绕包头,包括护套管,所述护套管靠近顶部的外壁套接冷缩管,所述护套管的顶部设置分接管,所述护套管、冷缩管与分接管外壁均绕包设置有绝缘层、耐腐蚀层与防水层;
[0005]所述绝缘层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按重量分数计的原料:
[0006]母胶10~12份
[0007]增添树脂0.3~2份
[0008]有机硅胶0.1~2份
[0009]环氧树脂0.5~3份
[0010]成膜物0.3~5份
[0011]凡士林0.2~2份
[0012]沥青1~2份
[0013]促进剂0.01~0.2份
[0014]炭黑1~3份
[0015]CaCO3 30~60份
[0016]步骤一:母脂的炼制,母脂中包含天然橡胶8

12份,丁苯橡胶3

6份,丁基橡胶0.5

3份,三元乙丙橡胶0.5

4份,依次添加并对橡胶通过开炼机进行塑炼,塑炼时间为30

45min,然后等母胶的表面有光泽且无颗粒物时将炭黑加入;
[0017]步骤二:将开炼的母胶继续开炼,并在母胶中依次加入加工助剂和诸多的填料,混
炼尝试控制在20

35min,然后混炼好的胶料停放24h小时以上,然后经压延机挤压成型,然后将成型后的贴合在聚酰亚胺薄膜的两面上,从而得到双面型胶带,制备成绝缘胶带;
[0018]所述耐腐蚀层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按重量分数计的原料:
[0019]纳米铝合金粉末0.5份
[0020]聚四氟乙烯1.5份
[0021]玄武岩纤维丝5份
[0022]压敏胶10份
[0023]水性环氧树脂30份
[0024]乙烯基三胺5份
[0025]去离子水35份
[0026]氢氧化钠10份
[0027]七水合硫酸锌21份
[0028]三氯化铁2份
[0029]步骤一:将纳米铝合金粉末与聚四氟乙烯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然后放入熔融炉中融化成液体,生成新的合金,将合金放入氢氧化钠、七水合硫酸锌与三氯化铁混合后的溶液中浸泡;
[0030]浸泡30分钟后取出,然后将干燥后的合金经过研磨装置对其进行研磨,研磨成颗粒外径50μm颗粒粉末,然后在粉末中添加水性环氧树脂、乙烯基三胺与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混合;
[0031]步骤二:取一段胶带成型用的模具中,将玄武岩纤维丝先放置在模具内侧中固定,然后将搅拌后的混合液倒入模具中,冷凝成型后取出,将压敏胶粘合在腐蚀层的表面从而得到最终的耐腐蚀胶带。
[0032]所述防水层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按重量分数计的原料:
[0033]玻璃纤维布:30份
[0034]聚乙烯:12份
[0035]抗氧剂:2份
[0036]环氧树脂:15份
[0037]阻燃剂:1份
[0038]抗氧剂:1份
[0039]胶黏剂:6份
[0040]防霉剂:0.2份
[0041]抗紫外线剂:1份
[0042]步骤一:首先选取玻璃纤维布,以玻璃纤维布为主体制备防水胶带,将聚乙烯、抗氧剂、环氧树脂、阻燃剂、抗氧剂、胶黏剂、防霉剂、抗紫外线剂制备为防水涂层,将制备成后的涂层喷涂玻璃纤维布的表面,或将玻璃纤维布浸泡在涂层中,通过反复多次浸泡增强涂层的厚度,最后塑性成防水胶带。
[0043]进一步的,35千伏冷缩电缆终端绕包头,绕包工艺如下:
[0044]步骤一:首先在护套管顶部靠近分接管的位置,将冷缩管套接在分接管的外壁上,收缩固定;
[0045]步骤二:首先在冷缩管套接在外套管的尾端绕包上绝缘层,绝缘层包覆在外套管与冷缩管的外壁上,将冷缩管与外套管连接处紧密包覆;
[0046]步骤三:以分接管上的冷缩管为起点重新绕包,将绝缘层包覆在穿过分接管中电缆的表面,且根据电缆的长度持续包覆,绝缘层在包覆的过程中缠绕时,后续缠绕的胶带压合在原有胶带层上一半的位置,且绕包经过拉伸紧密绕包;
[0047]步骤四:绕包时,绝缘层往复绕包至少层,然后在绝缘层的表面在包覆一层耐腐蚀层,在耐腐蚀层的表面包覆一层防水层,最终即可完成对电缆终端的绕包。
[00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49]1.本专利技术通过绝缘层绕包取代传统冷缩式加成管套接的形式,且绝缘层通过工人绕包,单层绕包的力量强度即是传统加成管套接的强度3倍,且采用反复绕包加强强度,以最少绕包五遍为基础,保证抱紧力量的强度,有效起到绝缘效果,且密封性强;
[0050]2.本专利技术在绝缘层的表面再绕包有耐腐蚀层与防水层,加强电缆在沿海或高低温地区的使用寿命,防水且耐腐蚀,多层包覆,有效避免其开裂被腐蚀和氧化,降低了施工强度与施工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51]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52]图2为本专利技术绝缘层、耐腐蚀层与防水层结构示意图。
[0053]图中:1、护套管;2、冷缩管;3、分接管;4、绝缘层;5、耐腐蚀层;6、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5]请参阅图1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35千伏冷缩电缆终端绕包头,包括护套管1,护套管1靠近顶部的外壁套接冷缩管2,护套管1的顶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35千伏冷缩电缆终端绕包头,包括护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管(1)靠近顶部的外壁套接冷缩管(2),所述护套管(1)的顶部设置分接管(3),所述护套管(1)、冷缩管(2)与分接管(3)外壁均绕包设置有绝缘层(4)、耐腐蚀层(5)与防水层(6);所述绝缘层(4)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按重量分数计的原料:母胶10~12份增添树脂0.3~2份有机硅胶0.1~2份环氧树脂0.5~3份成膜物0.3~5份凡士林0.2~2份沥青1~2份促进剂0.01~0.2份炭黑1~3份CaCO3 30~60份步骤一:母脂的炼制,母脂中包含天然橡胶8

12份,丁苯橡胶3

6份,丁基橡胶0.5

3份,三元乙丙橡胶0.5

4份,依次添加并对橡胶通过开炼机进行塑炼,塑炼时间为30

45min,然后等母胶的表面有光泽且无颗粒物时将炭黑加入;步骤二:将开炼的母胶继续开炼,并在母胶中依次加入加工助剂和诸多的填料,混炼尝试控制在20

35min,然后混炼好的胶料停放24h小时以上,然后经压延机挤压成型,然后将成型后的贴合在聚酰亚胺薄膜的两面上,从而得到双面型胶带,制备成绝缘胶带;所述耐腐蚀层(5)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按重量分数计的原料:纳米铝合金粉末0.5份聚四氟乙烯1.5份玄武岩纤维丝5份压敏胶10份水性环氧树脂30份乙烯基三胺5份去离子水35份氢氧化钠10份七水合硫酸锌21份三氯化铁2份步骤一:将纳米铝合金粉末与聚四氟乙烯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然后放入熔融炉中融化成液体,生成新的合金,将合金放入氢氧化钠、七水合硫酸锌与三氯化铁混合后的溶液中浸泡;浸泡30分钟后取出,然后将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四新王广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创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