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编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808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肌腱编织装置,所述肌腱编织装置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以及缝线;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沿各自的轴向分别具有相对的头端和尾端,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通过所述缝线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用于沿相同的头尾朝向可拆卸地装配。如此配置,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组合装配后,一次穿过待编织的肌腱组织,仅有一个穿刺点,即可完成肌腱两侧的缝合,一方面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肌腱编织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对肌腱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肌腱编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肌腱编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科及运动医学的损伤性疾病中交叉韧带损伤是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肌腱损伤中发病率是最高的。在交叉韧带手术中,肌腱编织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编织后的肌腱的质量对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成功与否会产生重要影响。肌腱编织失败会直接导致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
[000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肌腱编织方法为:使用肌腱固定夹,夹持肌腱,用带有2号不可吸收聚乙烯缝线的圆针将肌腱两端编织缝合,缝合线跨肌腱中线,有一定交叉。但是在编织过程中,一方面无法控制针距,如果针距过小,编织线紧密包裹肌腱,在肌腱与骨隧道之间形成空隙,会影响腱骨愈合。若针距过大,则会造成编织段过长,在关节腔内会有编织线外露,可能会引起滑膜反应。另一方面,目前在肌腱编织中常用的带线缝针为半弧形圆针,因半弧形缝针需要两把持针钳配合完成肌腱编织操作,操作困难且时间长,目前常用的编织方法需要进行两侧的编织,因此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肌腱编织,延长了手术时间,影响手术的进行。而半弧形圆针的针尖对肌腱组织损伤较大,容易造成对肌腱的线性切割,从而造成肌腱撕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腱编织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肌腱编织易伤害肌腱组织而导致编织失败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肌腱编织装置,其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以及缝线;
[0006]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沿各自的轴向分别具有相对的头端和尾端,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通过所述缝线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尾端连接;
[0007]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用于沿相同的头尾朝向可拆卸地装配。
[0008]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组合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朝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开放,所述第二组合件用于自所述内腔开放的一端穿入,以与所述第一组合件装配。
[0009]可选的,所述肌腱编织装置还包括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与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连接,并沿所述第一组合件的轴向延伸,所述导向轨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组合件穿入所述内腔的方向。
[0010]可选的,所述缝线通过所述导向轨与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连接;或者,所述缝线直接与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连接。
[0011]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二组合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导向轨的横截面为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横截面相适配的弧形。
[0012]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第一组合件的外轮廓的横截面为圆形,和/或,所述内腔的横截面为圆形。
[0013]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外轮廓与所述内腔相适配,所述第二组合件在穿入所述内腔后,被所述内腔限制沿径向的移动。
[0014]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内腔表面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外表面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组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周向位置。
[0015]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沿所述内腔周向开设的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外表面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相适配卡合。
[0016]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第一组合件的头端为尖锐形,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头端为钝形。
[0017]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外表面具有沿轴向分布的刻度。
[0018]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尾端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组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周向位置。
[0019]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一组合件的轴向开设的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二组合件的轴向设置的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相适配卡合。
[002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编织方法,其用于编织束状的待编织对象;所述编织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肌腱编织装置;所述编织方法包括:
[0021]准备过程,其包括:将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沿相同的头尾朝向装配,形成组合体;以及将所述缝线套在所述待编织对象上;
[0022]编织过程,其包括:所述组合体的头端朝向待编织对象,并沿所述待编织对象的径向自所述待编织对象中穿过;收拉所述组合体,以使所述缝线缠绕于所述待编织对象上;以及分离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将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分别绕过所述待编织对象后再次装配;以及
[0023]重复编织过程,其包括:重复执行所述编织过程中的至少部分步骤,直至完成对所述待编织对象的编织。
[0024]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方法中,在执行所述重复编织过程时,沿所述待编织对象的轴向依次移动预定间隔;所述预定间隔以所述第一组合件和/或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刻度为参考。
[0025]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方法中,在将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分别绕过所述待编织对象后再次装配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分别绕过所述待编织对象半周,以使重复执行所述组合体自所述待编织对象中穿过的步骤时,所述组合体的穿入点位于所述待编织对象的同一周向位置上。
[0026]综上所述,在本技术提供的肌腱编织装置及编织方法中,所述肌腱编织装置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以及缝线;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沿各自的轴向
分别具有相对的头端和尾端,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通过所述缝线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用于沿相同的头尾朝向可拆卸地装配。
[0027]如此配置,在将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组合装配后,可一次穿过待编织的肌腱组织,并拉紧缝线。而后可将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分离,令其环绕待编织的肌腱组织后,可再次将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组合装配,以重复执行穿过

拉紧

分离的步骤,来完成对待编织的肌腱组织的编织过程。由于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组合装配后,一次穿过待编织的肌腱组织,仅有一个穿刺点,即可完成肌腱两侧的缝合,一方面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肌腱编织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对肌腱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附图说明
[0028]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肌腱编织装置的示意图;
[0030]图2a~图2c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编织过程图;
[00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组合件的轴向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4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肌腱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以及缝线;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沿各自的轴向分别具有相对的头端和尾端,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通过所述缝线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用于沿相同的头尾朝向可拆卸地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腱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朝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开放,所述第二组合件用于自所述内腔开放的一端穿入,以与所述第一组合件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肌腱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腱编织装置还包括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与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连接,并沿所述第一组合件的轴向延伸,所述导向轨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组合件穿入所述内腔的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肌腱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通过所述导向轨与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连接;或者,所述缝线直接与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肌腱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导向轨的横截面为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横截面相适配的弧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肌腱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合件的外轮廓的横截面为圆形,和/或,所述内腔的横截面为圆形。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肌腱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外轮廓与所述内腔相适配,所述第二组合件在穿入所述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忠葛亮李亚民蒋佳魏代楠曹亮尤明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竞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