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彦宏专利>正文

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804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包括立板和固定板,立板的底端套设有U型架,且U型架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顶面上,立板和U型架上共同贯穿开设有两个穿孔,且两个穿孔呈对称设置,每个穿孔内均插设有螺纹杆,两个螺纹杆的端部共同连接有底座,立板与固定板之间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座,支撑柱的底端连接有下连接座,立板远离支撑柱的一面设有吸能缓冲保护部件,立板远离支撑柱一面的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限位条。本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的抗冲击能力强,能够有效避免因来自泥土砂石等外部的冲击而损坏的情况发生,提升了本护坡防护装置使用的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够保障护坡防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常进行。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土建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土建施工即土木建筑工程的建造,涵盖了地上、地下、陆地、水上、水下等各范畴内的房屋、道路、铁路、机场、桥梁、水利、港口、隧道、给排水、防护等诸工程范围内的设施与场所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工程物的建设,其既包括工程建造过程中的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项技术活动。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是一种用于保护护坡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公园、道路等场所,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现有技术中的护坡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一般由底板和站板组成,这使得护坡防护装置的抗冲击能力不强,致使传统的护坡防护装置很容易在泥土砂石等的冲击下而损坏,降低了使用的安全性的同时,也影响护坡正常的防护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抗冲击能力不强,导致容易在泥土砂石等的冲击下而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包括立板和固定板,所述立板的底端套设有U型架,且所述U型架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顶面上,所述立板和U型架上共同贯穿开设有两个穿孔,且两个穿孔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穿孔内均插设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端部共同连接有底座,每个所述螺纹杆远离底座一端的外周均套接有与其相配合工作的螺母,所述立板与固定板之间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座,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连接有下连接座,所述立板远离支撑柱的一面设有吸能缓冲保护部件,所述立板远离支撑柱一面的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限位条。
[0005]由此可见:本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通过吸能缓冲保护部件能够有效抵抗来自外部的冲击,抗冲击能力强,从而使得本护坡防护装置在使用时能够有效避免因来自泥土砂石等外部的冲击而损坏的情况发生,提升了本护坡防护装置使用的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够保障护坡防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底座与U型架的外壁相贴合。
[0008]进一步,所述下连接座与固定板的顶面相连接,所述上连接座与立板的侧壁相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吸能缓冲保护部件包括基底板和承压板,所述基底板和承压板之间有间距,所述基底板的四角处均连接有第一定位环,每个所述第一定位环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柱,所述承压板靠近基底板的一侧与四个所述缓冲柱位置对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环,且所述缓冲柱远离第一定位环的一端分别插入至相对应第二定位环内,所述基
底板靠近承压板一侧的中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的外周套设有伸缩弹簧,所述承压板靠近基底板一侧与伸缩弹簧位置对应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基底板和承压板的前后端面由上到下都均匀设有多个强化缓冲机构。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远离承压板的一端插入至伸缩弹簧的内部。
[0011]进一步,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与基底板的侧壁相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承压板的侧壁相连接。
[0012]由此可见,缓冲柱以及伸缩弹簧对承压板传递来的作用力进行吸收和缓冲处理,并且通过支撑柱对立板的侧向加固支撑,使得由立板通过承压板传递至伸缩弹簧以及缓冲柱处,使得本护坡防护装置在使用时能够有效避免因来自泥土砂石等外部的冲击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0013]进一步,所述强化缓冲机构包括侧翼块,所述侧翼块呈横向设置,所述侧翼块的侧壁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分别设有吸能块和衔接块,所述衔接块的侧壁与活动槽的内壁与吸能块的两端位置对应处均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吸能块的两端与定位柱位置对应处均开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定位凹陷,且每个所述定位柱分别插入至各自所对应的定位凹陷内,所述缓冲柱和吸能块均采用带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制成。
[0014]由此可见,当泥土砂石等冲击承压板时,冲击所产生的作用力压动承压板时,承压板带动衔接块对吸能块进行挤压。
[0015]进一步,所述侧翼块靠近活动槽的一侧与基底板的外壁相连接,所述衔接块的一端延伸出活动槽,且所述衔接块延伸出活动槽的一端与承压板的外壁相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衔接块的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移动块,所述活动槽内腔的上下壁均开设有与限位移动块相匹配的限位滑槽,且每个所述限位移动块均活动设置于所对应的限位滑槽内。
[0017]由此可见,通过限位滑槽对限位移动块运动的限位导向处理,使得衔接块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偏斜,从而保障衔接块运动的稳定性。
[0018]进一步,所述基底板插入至两个所述L型限位条之间。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提供的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中基底板的侧视图;
[0024]图4为图1提供的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中强化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提供的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中侧翼块的侧视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立板;2、U型架;3、固定板;4、螺纹杆;5、螺母;6、基底板;7、L 型限位条;8、承压板;9、侧翼块;10、第一定位环;11、支撑柱;12、下连接座;13、上连接座;14、底座;15、缓冲柱;16、第一定位凸起;17、伸缩弹簧;18、吸能块;19、衔接块;20、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包括立板(1)和固定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的底端套设有U型架(2),且所述U型架(2)固定连接于固定板(3)的顶面上,所述立板(1)和U型架(2)上共同贯穿开设有两个穿孔,且两个穿孔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穿孔内均插设有螺纹杆(4),两个所述螺纹杆(4)的端部共同连接有底座(14),每个所述螺纹杆(4)远离底座(14)一端的外周均套接有与其相配合工作的螺母(5),所述立板(1)与固定板(3)之间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座(13),所述支撑柱(11)的底端连接有下连接座(12),所述立板(1)远离支撑柱(11)的一面设有吸能缓冲保护部件,所述立板(1)远离支撑柱(11)一面的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限位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4)与U型架(2)的外壁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座(12)与固定板(3)的顶面相连接,所述上连接座(13)与立板(1)的侧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建施工用护坡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缓冲保护部件包括基底板(6)和承压板(8),所述基底板(6)和承压板(8)之间有间距,所述基底板(6)的四角处均连接有第一定位环(10),每个所述第一定位环(10)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柱(15),所述承压板(8)靠近基底板(6)的一侧与四个所述缓冲柱(15)位置对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环,且所述缓冲柱(15)远离第一定位环(10)的一端分别插入至相对应第二定位环内,所述基底板(6)靠近承压板(8)一侧的中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凸起(16),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6)的外周套设有伸缩弹簧(17),所述承压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宏
申请(专利权)人:刘彦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