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62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渣浆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包括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本体中部的吸入口,所述本体包括有位于中部的吸入口环以及位于所述吸入口环的周缘且正对于一叶轮的过流侧,所述过流侧包括基体部以及若干个第一耐磨体,所述第一耐磨体靠近所述叶轮的一侧与所述基体部处于同一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延长使用寿命。能延长使用寿命。能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


[0001]本技术涉及渣浆泵
,特别涉及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

技术介绍

[0002]渣浆泵是指通过借助离心力(泵的叶轮的旋转)的作用使固、液混合介质能量增加的一种机械,将电能转换成介质的动能和势能的设备。主要适用于:矿山、电厂、疏浚、冶金、化工、建材及石油等行业领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在蜗形泵壳中,液体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最后以较高的压力流入排出管道,送至需要场所。液体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时,在叶轮中心形成了一定的真空,由于贮槽液面上方的压力大于泵入口处的压力,液体便被连续压入叶轮中。
[0003]其中叶轮是渣浆泵的核心元件之一,其主要功用是连接在泵壳的外部,使得泵壳形成一个完整的壳体;其中在前护板的中部具有吸入口,用于水流通过后进入到泵壳中;其中在前护板与叶轮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或空隙内也会流入水流,并且随着叶轮的转动,在这个间隙或空隙之间的水流也会受到驱动力,使得大部分水流在回流到吸入口中,少部分被离心出去,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在该过程中弧板靠近叶轮的一侧都会受到水流的作用,由于渣浆泵的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很容易引起弧板的该侧发生磨损,从而使得弧板乃至泵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旨在解决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本体中部的吸入口,所述本体包括有位于中部的吸入口环以及位于所述吸入口环的周缘且正对于一叶轮的过流侧,所述过流侧包括基体部以及若干个第一耐磨体,所述第一耐磨体靠近所述叶轮的一侧与所述基体部处于同一平面。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耐磨体呈三角形状、长方体状、五棱柱状、六棱柱状、工字形、土字形、王字形、腰鼓形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一耐磨体在所述过流侧上均匀或不均匀分布。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耐磨体分布于所述吸入口环的周缘。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耐磨体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耐磨体呈发散状均匀分布于所述吸入口环的周缘。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耐磨体远离所述吸入口环的端部与所述过流侧的外缘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流侧还包括间隔分布的若干个第二耐磨体,所述第二耐磨体位于所述过流侧的边缘,且所述第一耐磨体与所述第二耐磨体之间具有设定间隔,所述第二耐磨体靠近所述叶轮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耐磨体靠近所述叶轮的一侧处于
同一平面。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耐磨体背离所述吸入口环的一侧呈倾斜状。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与所述基体部连接的所述第二耐磨体的侧部呈凸起状或凹槽状或波浪状,所述第二耐磨体的截面为多边形、棱柱形或椭圆形。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耐磨体在所述过流侧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耐磨体在所述过流侧的深度,所述第二耐磨体在所述基体部的边缘均匀分布。
[00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的供应,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烧制第一耐磨体,再将烧制好的第一耐磨体设置于模具上;
[0016]S2,将呈流体状的浇注成型料浇注在模具中形成护板雏形;
[0017]S3,进行高温氮化烧制成一体,第一耐磨体复合成护板的一部分。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工作过程中,水流主要通过吸入口穿过本体(也即吸入口环),然后进入到叶轮中,其中当一部分水在叶轮与本体之间,且这部分水受到叶轮作用力而与本体之间产生相对活动后,由于该活动作用是作用在过流侧上的,而同时过流侧上具有第一耐磨体,第一耐磨体相较于本体的材料其具备更强的耐磨性,所以第一耐磨体使得本体能够很好的抵御水流中颗粒或其他杂质的磨损作用,从而对本体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其中在本方案中优选第一耐磨体为反应烧结材料,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耐磨的材料。不仅如此,由于第一耐磨体靠近叶轮的一侧与过流侧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所以本体在工作的时候,首先能够不对水流产生其他额外的阻力,其次也能够很好的防止水流作用到第一耐磨体上,对第一耐磨体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实施例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吸入口;2、吸入口环;3、过流侧;3a、基体部;3b、第一耐磨体;4、第二耐磨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如图1所示(其中附图中的形式仅为示意,实际在生产和使用的时候,第一耐磨体3和第二耐磨体4的数量、位置以及形状等均与文字部分相符,并非仅
有示意图中的一种形态),包括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本体中部的吸入口1,所述本体包括有位于中部的吸入口环2(其材料可为反应烧结碳化硅、重结晶碳化硅、碳化硼复相陶瓷、常压碳化硅、无压碳化硅、氧化锆等,或者其他具备良好耐磨性能的材料)以及位于所述吸入口环2的周缘且正对于一叶轮的过流侧3,所述过流侧3包括基体部3a以及若干个第一耐磨体3b,所述第一耐磨体3b靠近所述叶轮的一侧与所述基体部3a处于同一平面。其中基体部3a与第一耐磨体3b之间既可以是一体烧制成型,也可以是二者分别成型后,最后进行复合。
[0025]所述第一耐磨体3b呈三角形状、长方体状、五棱柱状、六棱柱状、工字形、土字形、王字形、腰鼓形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一耐磨体在所述过流侧上均匀或不均匀分布,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一耐磨体3b 制成其他所需要的形状和结构,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提高耐磨性,应当认为是具有耐磨的部分的方案,均在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比如是不规则形状,圆柱形或椭圆形等。所述第一耐磨体3b分布于所述吸入口环2的周缘。所述第一耐磨体3b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耐磨体3b呈发散状均匀分布于所述吸入口环2 的周缘;同时应当理解为,其他的分布形状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比如杂乱分布,阵列分布,或密稀随机分布等,也均为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本体中部的吸入口(1),所述本体包括有位于中部的吸入口环(2)以及位于所述吸入口环(2)的周缘且正对于一叶轮的过流侧(3),所述过流侧(3)包括基体部(3a)以及若干个第一耐磨体(3b),所述第一耐磨体(3b)靠近所述叶轮的一侧与所述基体部(3a)处于同一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体(3b)呈三角形状、长方体状、五棱柱状、六棱柱状、工字形、土字形、王字形、腰鼓形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一耐磨体(3b)在所述过流侧(3)上均匀或不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体(3b)分布于所述吸入口环(2)的周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体(3b)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耐磨体(3b)呈发散状均匀分布于所述吸入口环(2)的周缘。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渣浆泵新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体(3b)远离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李秋南姜晓灵陈敬阳白梅李再勇杜金辉周波贾俊张升玥赵红飞童捷程佩刘美胡正坤
申请(专利权)人: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