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46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支腿,一对支腿对称固定连接在外壳本体下端,外壳本体设置有驱动电机本体,外壳本体内位于驱动电机本体周向处均设有弧形固定板,弧形固定板通过固定机构与驱动电机本体固定连接,外壳本体侧壁对应弧形固定板处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弧形固定板、固定机构、螺纹柱和控制机构等,可以固定不同型号尺寸的驱动电机本体,不仅省时省力,更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并且铜质散热翅片则不断将外壳本体的热量转移传导至弧形导热片上进行散发,从而大幅提升了外壳本体的散热性能,避免造成驱动电机高温故障。避免造成驱动电机高温故障。避免造成驱动电机高温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外壳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外壳。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或者是带有电机驱动的混合动力车型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对于电动汽车中所用的驱动电机,通常配备设置有电机外壳,电机外壳作为保护电机的功能性物件,能保护电机不受周围环境损害。
[0003]现有技术中的驱动电机外壳不具备适配性,通常只能匹配一种型号尺寸的驱动电机,在安装固定时,若是需要更换不同型号尺寸的驱动电机,则需要同时更换另一型号尺寸的驱动电机外壳,不仅较为麻烦且会造成材料浪费,并且现有的驱动电机外壳通常采用设置散热孔自然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处理,散热效果不佳,驱动电机产生的热量容易在驱动电机外壳内堆积,从而造成驱动电机高温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外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支腿,一对所述支腿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本体下端,所述外壳本体设置有驱动电机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内位于所述驱动电机本体周向处均设有弧形固定板,所述弧形固定板通过固定机构与所述驱动电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本体侧壁对应所述弧形固定板处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弧形固定板张合的控制机构,所述外壳本体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一对储液盒,所述储液盒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外壳本体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增强外壳本体散热性能的散热机构。
[0007]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弧形固定板上对称开设有一对第一螺栓孔,所述驱动电机本体上对应第一螺栓孔处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内。
[0008]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螺纹套筒和弯折连杆,所述螺纹套筒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柱上,所述弯折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诉搜狐螺纹套筒上,所述弯折连杆另一端贯穿至所诉外壳本体内且与所述弧形固定板固定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弧形导热片和铜质散热翅片,所述弧形导热片固定连接在所述储液盒侧壁上且与冷却液接触,若干所述铜质散热翅片均设在所述弧形导热片表面且与所述外壳本体接触。
[0010]优选地,所述螺纹柱远离所述外壳本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控制转柄。
[0011]优选地,所述弧形固定板靠近所述驱动电机本体的内弧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垫片。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设置弧形固定板、固定机构、螺纹柱和控制机构等,在需要更换安装不同型号尺寸的驱动电机本体时,只需要转动控制转柄,即可利用螺纹柱的转动来带动螺纹套筒和弯折连杆内外侧移动,从而调节弧形固定板的张开尺寸,使得弧形固定板可以固定不同型号尺寸的驱动电机本体,不仅省时省力,更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0014]2、通过设置储液盒和散热机构,弧形导热片与冷却液接触,始终保持低温状态,铜质散热翅片则不断将外壳本体的热量转移传导至弧形导热片上进行散发,从而大幅提升了外壳本体的散热性能,避免造成驱动电机高温故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外壳弧形固定板张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外壳本体;2、支腿;3、驱动电机本体;4、弧形固定板;5、螺纹柱;6、螺纹套筒;7、弯折连杆;8、控制转柄;9、储液盒;10、弧形导热片;11、铜质散热翅片;12、第一螺栓孔;13、第二螺栓孔;14、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参照图1

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和支腿2,一对支腿2对称固定连接在外壳本体1下端,外壳本体1设置有驱动电机本体3,外壳本体1内位于驱动电机本体3周向处均设有弧形固定板4。
[0022]弧形固定板4通过固定机构与驱动电机本体3固定连接,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螺栓14,弧形固定板4上对称开设有一对第一螺栓孔12,驱动电机本体3上对应第一螺栓孔12处开设有第二螺栓孔13,固定螺栓14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栓孔12和第二螺栓孔13内。
[0023]外壳本体1侧壁对应弧形固定板4处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柱5,螺纹柱5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弧形固定板4张合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螺纹套筒6和弯折连杆7,螺纹套筒6螺纹连接在螺纹柱5上,弯折连杆7一端固定连接在诉搜狐螺纹套筒6上,弯折连杆7另一端贯穿至所诉外壳本体1内且与弧形固定板4固定连接。
[0024]外壳本体1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一对储液盒9,储液盒9内填充有冷却液,外壳本体1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增强外壳本体1散热性能的散热机构。
[0025]散热机构包括弧形导热片10和铜质散热翅片11,弧形导热片10固定连接在储液盒
9侧壁上且与冷却液接触,若干铜质散热翅片11均设在弧形导热片10表面且与外壳本体1接触。
[0026]螺纹柱5远离外壳本体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控制转柄8,弧形固定板4靠近驱动电机本体3的内弧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垫片。
[0027]需要说明是,外壳本体1壁体上均设有散热孔,保留了传统驱动电机外壳所有的散热方式,在此基础上应用新的散热技术,已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
[0028]本技术中,安装时,先将驱动电机本体3置于外壳本体1内,随后转动控制转柄8,控制转柄8带动螺纹柱5转动,螺纹柱5驱动螺纹套筒6和弯折连杆7忘驱动电机本体3方向移动,从而使各个弧形固定板4与驱动电机本体3贴合,此时将固定螺栓14拧入第一螺栓孔12和第二螺栓孔13内,完成驱动电机本体3的固定。
[0029]而在驱动电机本体3的工作过程中,弧形导热片10与冷却液接触,始终保持低温状态,铜质散热翅片11则不断将外壳本体1的热量转移传导至弧形导热片10上进行散发,从而大幅提升了外壳本体1的散热性能,避免造成驱动电机本体3高温故障。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和支腿(2),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支腿(2)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本体(1)下端,所述外壳本体(1)设置有驱动电机本体(3),所述外壳本体(1)内位于所述驱动电机本体(3)周向处均设有弧形固定板(4),所述弧形固定板(4)通过固定机构与所述驱动电机本体(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本体(1)侧壁对应所述弧形固定板(4)处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柱(5),所述螺纹柱(5)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弧形固定板(4)张合的控制机构,所述外壳本体(1)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一对储液盒(9),所述储液盒(9)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外壳本体(1)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增强外壳本体(1)散热性能的散热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螺栓(14),所述弧形固定板(4)上对称开设有一对第一螺栓孔(12),所述驱动电机本体(3)上对应第一螺栓孔(12)处开设有第二螺栓孔(13),所述固定螺栓(14)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栓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力沈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镁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