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和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33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6
本申请公开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该扬声器模组的体积小,且音质好。其中,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第一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一振膜组,第一振膜组设在第一壳体内并将第一壳体分隔为第一前腔与第一后腔,第一壳体包括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与第一振膜组相对,第一盖板与第一振膜组之间限定出第一前腔,第一盖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朝向第一振膜组凹入的第一凹槽;第二扬声器单元位于第一盖板的远离第一前腔的一侧,且第二扬声器单元在沿第一凹槽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尺寸。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尺寸。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技术介绍

[0002]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让用户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息,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然而,由于耳机内的空间较小,使得扬声器模组的结构受到较大的限制,导致耳机的出音效果差,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音质好且体积小。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第一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一振膜组,第一振膜组设在第一壳体内并将第一壳体分隔为第一前腔与第一后腔,第一壳体包括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与第一振膜组相对,第一盖板与第一振膜组之间限定出第一前腔,第一盖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朝向第一振膜组凹入的第一凹槽;第二扬声器单元位于第一盖板的远离第一前腔的一侧,第二扬声器单元在沿第一凹槽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尺寸。
[0006]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模组,通过在第一盖板上设置第一凹槽,将第二扬声器单元设置于第一凹槽内,可以使得扬声器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能够减小扬声器模组的尺寸,同时,由于第二扬声器单元在沿第一凹槽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尺寸,这样,可以仅将第二扬声器的其中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槽内,可以减小第一凹槽的深度尺寸,进而可以减小第一侧板的高度尺寸,以减小第一扬声器单元的高度尺寸(也即是第一扬声器单元的轴向尺寸)。这样,在将扬声器模组装配至耳机内时,可以避免第一扬声器单元与耳机内的其他结构产生干涉,便于将扬声器模组装配于空间有限的耳机内。此外,在将第二扬声器单元装配在第一扬声器单元上时,可以通过第一凹槽对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装配位置进行初步定位,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000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振膜组朝向第一盖板的一侧表面设有朝向第一后腔凹入的第二凹槽,且第一振膜组的振动中心位于第二凹槽内。其中,第一振膜组的振动中心为第一振膜组的振幅最大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第一振膜组振动过程中与第一凹槽发生干涉,避免第一凹槽影响第一振膜组的振幅,有利于增大第一振膜组的振幅,进而增大第一扬声器模组的频响,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的音质。
[000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振膜组的振动中心位于第二凹槽的中心轴线上。也即是,第二凹槽的中心轴线过第一振膜组的振动中心。这样,可以避免第一振膜组振动过程中与第一凹槽发生干涉,避免第一凹槽影响第一振膜组的振幅,有利于增大第一振膜组的振幅,进而增大第一扬声器模组的频响,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的音质。
[000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凹槽在第一振膜组上的正投影位于第
一凹槽在第一振膜组上的正投影内,或者第二凹槽在第一振膜组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凹槽在第一振膜组上的正投影重合。这样,可以避免第一振膜组振动过程中与第一凹槽发生干涉,避免第一凹槽影响第一振膜组的振幅,有利于增大第一振膜组的振幅,进而增大第一扬声器模组的频响,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的音质。
[00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扬声器单元具有第一外表面,第一外表面位于第一凹槽内,且朝向第一凹槽的槽底壁,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电连接端子设置于除第一外表面之外的其他外表面上。由此,通过将电连接端子设置在位于第一凹槽内且朝向第一凹槽的槽底壁的第一外表面之外的其他外表面上,一方面,可以减小扬声器模组的高度尺寸。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电连接端子与主板之间电连接的难度,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再一方面,还能够增大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凹槽的槽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与第二扬声器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且能避免电连接端子干涉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凹槽的槽底壁之间的连接。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电连接端子整体位于第一凹槽外。由此,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电连接端子与主板之间电连接的难度。
[00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盖板为导磁件。这样,可以减小第一磁路系统与第二磁路系统之间的磁干扰。
[00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振膜组上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连通第一前腔与第一后腔。由此,可以产生声短路效应,达到调节频响的目的。同时,通气孔可以平衡第一前腔与第一后腔之间的气压,不仅简化了第一扬声器单元的气道结构,还能减小或去除耳机与耳膜间空气压力,减轻闭塞效应,缓解或消除用户的不适感。
[00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振膜组上还设有第一阻尼件,第一阻尼件覆盖在通气孔上。第一阻尼件可以为阻尼网或阻尼膜。这样,可以增大声阻,达到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音频性能的目的。
[00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阻尼件设在第一球顶朝向第一前腔的一侧表面,和/或第一阻尼件设在第一球顶朝向第一后腔的一侧表面。
[00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通气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1.0mm。这样,可以减小第一前腔与第一后腔之间的音频泄露,有利于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的音质。
[00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通气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0.5mm。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前腔与第一后腔之间的音频泄露,有利于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的音质。
[001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通气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球顶的中心轴线重合。也即是,通气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振膜组的中心轴线重合。
[001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扬声器单元具有第一出音孔,第二扬声器单元具有第二出音孔,第一出音孔的出声方向与第二出音孔的出声方向一致。这样,能在保证第一扬声器单元与第二扬声器单元各自声通路通畅的同时,减小第一扬声器单元与第二扬声器单元二者所输出声波的相位差异,进而能够改善扬声器模组的音质。
[001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出音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出音孔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可以使得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声通路与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声通路高度相似,有效避免了因声通路结构不同所引起的第一扬声器单元与第二扬声器单元输出的声波共振峰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减小相位失真及相位畸变,能够获得更好的双扬声器单元结合的效果,从而能够提高扬声器模组的整体音质。
[002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二壳体与第二振膜组,第二振膜组设在第二壳体内,第二振膜组将第二壳体分隔为第二前腔与第二后腔,第二振膜组的振动方向与第一振膜组的振动方向垂直。这样,可以使得第二扬声器单元在第一扬声器单元径向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在将扬声器模组装配至耳机内时,可以避免第一扬声器单元与耳机内的其他结构产生干涉,便于将扬声器模组装配于空间有限的耳机内。
[002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二壳体与第二振膜组,第二振膜组设在第二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一振膜组,所述第一振膜组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将所述第一壳体分隔为第一前腔与第一后腔,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振膜组相对,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振膜组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前腔,所述第一盖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振膜组凹入的第一凹槽;第二扬声器单元,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前腔的一侧,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在沿所述第一凹槽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组朝向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表面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后腔凹入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振膜组的振动中心位于第二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具有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壁,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电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除所述第一外表面之外的其他外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电连接端子整体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外。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为导磁件。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振膜组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一前腔与所述第一后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组上还设有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覆盖在所述通气孔上。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1.0mm。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具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具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的出声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音孔的出声方向一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出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露张海宏王传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