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732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6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准确检测环境亮度,基于环境光亮度准确调节显示亮度。该自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亮度检测结构。亮度检测结构包括第一线偏光片、设置于显示面板与第一线偏光片之间的第二线偏光片、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一线偏光片与第一线偏光片的偏振方向正交;沿第一方向,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二线偏光片层叠设置,第二线偏光片覆盖第二光电传感器的第二感光区;第一方向为显示面板到第一线偏光片的垂直方向;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二线偏光片均与第一光电传感器错开设置于非子像素区域;第一线偏光片至少覆盖第二感光区。第一线偏光片至少覆盖第二感光区。第一线偏光片至少覆盖第二感光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自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手机也越来越普及。在不同环境下,手机所需显示的亮度不同。例如,在亮度较高的室外环境,手机所需显示的亮度应较高;在夜晚未开灯的环境,手机所需显示的亮度应较低。
[0003]若在亮度较高的室外环境下,手机的显示亮度过低,可能导致用户看不清楚手机的显示画面;若在夜晚未开灯的环境下,手机的显示亮度过高,可能导致用户视觉疲劳,手机显示的暗画面的细节衰退,同时还会增加手机的耗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准确检测环境亮度,基于环境光亮度准确调节显示亮度。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发光显示装置,自发光显示装置显示面板、设置于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亮度检测结构。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子像素区域和位于相邻子像素区域之间的非子像素区域。亮度检测结构包括第一线偏光片、第二线偏光片、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一线偏光片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并且,第一线偏光片可以位于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第二线偏光片、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显示面板与第一线偏光片之间。第一线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与第二线偏光片的偏振方向正交。相较于相关技术将检测环境光亮度的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面板背离盖板一侧的方案,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环境光无需经过显示面板,即可投射至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使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接收的环境光强度,更加接近环境光的实际强度。
[0006]沿第一方向,上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二线偏光片可以层叠设置。第一光电传感器的感光区为第一感光区,第二光电传感器的感光区为第二感光区。沿第一方向,第二线偏光片在第二光电传感器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第二感光区,以使得经过第一线偏光片的偏振态为第一偏振态的环境光,不再通过第二线偏光片。其中,第一方向可以是显示面板到第一线偏光片的垂直方向。
[0007]并且,第二线偏光片、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均位于非子像素区域,且沿第一方向,第二线偏光片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光电传感器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设置在非子像素区域,可以防止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遮挡从子像素区域出射的显示光,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同时,沿第一方向,第一线偏光片至少覆盖第二感光区,以使得环境光可以以第一偏振态透射到第一光电传感器上;使得环境光被正交的第一线偏光片和第二线偏光片阻挡,无法透射到第二光电传感器上。从而基于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
电传感器转换的电信号,精确计算环境光强度,以根据环境光强度确定自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0008]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亮度检测结构还包括第一1/4波片和第二1/4波片;沿第一方向,第二线偏光片、第二1/4波片、第一1/4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依次层叠设置;沿第一方向,第一1/4波片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线偏光片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沿第一方向,第二1/4波片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线偏光片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其中,第一线偏光片可以位于整个显示区。
[0009]本申请还可以利用既有的第一1/4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提高用户体验以及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第一1/4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且第一1/4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至少位于显示区,可以使偏振态为第一偏振态的环境光投射至第一1/4波片,偏振态为第一偏振态的环境光经过第一1/4波片,以及经过阳极和阴极反射后,其偏振态发生变化,不再是第一偏振态。因此,入射至显示面板内的环境光不能从显示装置出射。这样一来,用户在使用显示装置时,不会在显示装置中看到自己的轮廓阴影,从而提高用户体验以及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还可以复用既有的第一1/4波片和第一线偏光片,只需额外增加第二线偏光片、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以及第二1/4波片即可,从而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便于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设计。
[0010]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为光电三极管,第一感光区和第二感光区分别为光电三极管的沟道区。光电三极管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根据电信号计算环境光的强度。当然,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还可以是光电二极管等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0011]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第二光电传感器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自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栅线、第一数据线、第一导电引线、第二栅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二导电引线。第一栅极与第一栅线电连接,电路板通过第一栅线为第一栅极提供栅极电压。第一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电路板通过第一数据线为第一源极提供源极电压。第一漏极与第一导电引线电连接,用于将第一光电传感器转换的电信号发送至放大电路,以将第一光电传感器转换的电信号放大,便于计算。第二栅极与第二栅线电连接,电路板通过第二栅线为第二栅极提供栅极电压。第二源极与第二数据线电连接,电路板通过第二数据线为第二源极提供源极电压。第二漏极与第二导电引线电连接,用于将第二光电传感器转换的电信号发送至放大电路,以将第二光电传感器转换的电信号放大,便于计算。
[0012]进一步的,在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导通时,第一栅极的栅极电压和第二栅极的栅极电压均相同,第一源极的源极电压和第二源极的源极电压均相同,以降低环境光强度计算难度。
[0013]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的个数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同一列,位于同一列的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的第一栅极与同一根第一栅线电连接,位于同一列的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的第一源极与同一根第一数据线电连接,位于同一列的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的第一漏极与同一根第一导电引线电连接。和/或,多个第二光电传感器位于同一列,位于同一列的多个第二光电传感器的第二栅极与同一根
第二栅线电连接,位于同一列的多个第二光电传感器的第二源极与同一根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位于同一列的多个第二光电传感器的第二漏极与同一根第二导电引线电连接。这样一来,可以减少第一栅线、第一数据线、第一导电引线、第二栅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二导电引线的数量,从而提高自发光显示装置的开口率。
[0014]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沿与列方向垂直的行方向,第一光电传感器与第二光电传感器相邻设置;相对于第一漏极,第一源极朝向第二光电传感器设置;相对于第二漏极,第二源极朝向第一光电传感器设置;其中,第一数据线复用作第二数据线。通过使相邻的第一光电传感器与第二光电传感器共用同一根数据线,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的总数量,以进一步提高自发光显示装置的开口率。当然,也可以是,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设置于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亮度检测结构;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子像素区域和非子像素区域;所述亮度检测结构包括第一线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线偏光片之间的第二线偏光片、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线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偏光片的偏振方向正交;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线偏光片层叠设置,所述第二线偏光片覆盖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第二感光区;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到所述第一线偏光片的垂直方向;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线偏光片均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错开设置于所述非子像素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线偏光片至少覆盖所述第二感光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检测结构还包括第一1/4波片和第二1/4波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线偏光片、所述第二1/4波片、所述第一1/4波片和所述第一线偏光片依次层叠设置;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1/4波片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线偏光片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且所述第一1/4波片和所述第一线偏光片位于整个所述显示区;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1/4波片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线偏光片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为光电三极管,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第一感光区和所述第二感光区分别为所述光电三极管的沟道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所述自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栅线、第一数据线、第一导电引线、第二栅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二导电引线;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源极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漏极与所述第一导电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第二栅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漏极与所述第二导电引线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个数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同一列,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所述第一栅极与同一根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所述第一源极与同一根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所述第一漏极与同一根所述第一导电引线电连接;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位于同一列,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所述第二栅极与同一根所述第二栅线电连接,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所述第二源极与同一根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所述第
二漏极与同一根所述第二导电引线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列方向垂直的行方向,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相邻设置;相对于所述第一漏极,所述第一源极朝向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设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漏极,所述第二源极朝向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复用作所述第二数据线。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位于同一列,位于同一列的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第二栅极与同一根所述第一栅线或同一根所述第二栅线电连接,位于同一列的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第一源极和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第二源极与同一根所述第一数据线或同一根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自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之间间隔有一个所述子像素区域。9.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自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第一感光区的尺寸与所述第二感光区的尺寸相同。10.根据权利要求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正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