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的确定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和次同步振荡抑制评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的确定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机组与电网耦合产生的次同步振荡现象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次同步振荡问题,如哈密和沽源发生的次同步振荡事故。与传统次同步振荡引发机理由机械和电磁扭矩的不当配合不同,新能源机组转子侧的电力电子器件可直接与定子侧电网交互产生次同步频率分量。随着大规模新能源基地的并网运行,新型次同步振荡主要发生在风场与电网之间,该问题会引起风机大规模脱网,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汽轮发电机切机,对电网安全稳定构成威胁。
[0003]技术经济性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价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目前权重的确定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值、客观赋权法和主客观综合赋权法三大类。确定权重就是确定指标层各指标相对于准则层各准则的重要度,以及准则层各准则相对于目标的重要度。经典的方法是Saaty给出的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方法,选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方案在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指标评价体系下的指标值;基于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方案在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指标评价体系下的指标值,利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理想点法,选择最优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方案在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指标评价体系下的指标值,利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理想点法,选择最优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包括:根据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在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指标评价体系下的各指标值构建多目标矩阵;利用三角模糊数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根据所述多目标矩阵和各指标的权重,得到加权决策矩阵;计算所述加权决策矩阵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并计算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对应数据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评价距离;基于所述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对应数据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评价距离选择最优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对应数据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评价距离选择最优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包括:分别基于所述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对应数据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评价距离计算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的贴近度;选择所述贴近度最小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为最优的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近度的计算式如下:其中,C
i
表示第i个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的贴近度,表示第i个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对应数据到正理想解的评价距离,表示第i个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对应数据到负理想解的评价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串联接入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包括:新能源串联接入集中式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和新能源串联接入分散式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指标评价体系以振荡抑制效果、潮流控制能力、技术可实施性和成本费用为一级评价指标;所述振荡抑制效果对应的第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单位补偿容量指标;所述潮流控制能力对应的第二级评价指标,包括:损失功率减少量指标和暂态下潮流
优化能力指标;所述技术可实施性对应的第二级评价指标,包括:适应系统运行装置的灵活性指标、设备安装指标、二次设备控制难易度指标、硬件可靠性指标、设备响应速度指标和设备研制难易度指标;所述成本费用对应的第二级评价指标,包括:总投资指标、维护成本指标和故障成本指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补偿容量指标计算式如下:其中,C0表示安装单位容量的抑制设备可以抑制产生次同步振荡的风机容量,C
w
表示风场中风机的实际安装额定总容量,C
B
表示安装的抑制设备的额定容量。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损失功率减少量指标计算式如下:P0=P
W
技术研发人员:钱仲文,杨新益,徐天天,牛东晓,吴波,郑思佳,袁奕文,林亚男,潘镔,孙丽洁,王珂珂,甄皓,余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