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壁渗水引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723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地下施工设备,公开了一种井壁渗水引流系统,包括集水装置(1)、引水装置(2)和水泵,引水装置(2)的一端与井壁(3)上的集中出水点连接,另一端置于集水装置内,以能够将集中出水点处渗出的水引导至集水装置内;井壁的表面设有导流结构(4),导流结构的下端与集水装置连接,井壁上的雨滴状渗水区的渗水能够经由导流结构导流至集水装置内;水泵与出水管连接,以能够在工作状态下将集水装置内的渗水向井外抽送;集水装置能够由混凝土包裹覆盖,以形成为井壁的支护结构(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结构简单,对井壁围岩的破坏小,且能够提高井壁支护结构的建设速度。且能够提高井壁支护结构的建设速度。且能够提高井壁支护结构的建设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壁渗水引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施工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井壁渗水引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竖井作为一种辅助工程项目,发挥着通风、排水等多种作业,在在诸多施工领域都有所应用。
[0003]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项目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大量的超深竖井也不断涌现,在超深竖井的修建过程中,突水淹井是最大的施工风险之一,且由于地下水水头高度大,一旦出现此类事故,将会对人员安全和工程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如何解决地下水问题,防止发生突水淹井事故,是当前竖井修建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0004]目前,对于竖井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处理方式包括侧壁截排水、超前疏干井技术以及侧向超前注浆加固等技术方法,上述的现有技术虽然能够降低竖井侧壁孔隙潜水对竖井施工作业的影响,但其地下水处理方式应用领域较为单一,难以适用于解决不同工况下的地下水问题,且上述的现有技术会影响竖井施工作业效率,延长作业工期,成本较高,因此难以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0005]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井壁渗水引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井壁渗水引流系统,其能够对多种形式的渗水进行收集,且对井壁表面围岩的破坏较小,同时其还能够提高支护结构的建设速度。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井壁渗水引流系统,包括集水装置,引水装置和水泵;所述引水装置的一端与井壁上的集中出水点连接,另一端置于所述集水装置内,以能够将所述集中出水点处渗出的水引导至所述集水装置内;所述井壁的表面设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的下端与所述集水装置连接,从而所述井壁上的雨滴状渗水区的渗水能够经由所述导流结构导流至所述集水装置内;所述水泵与出水管连接,以能够在工作状态下将所述集水装置内的渗水向井外抽送;所述集水装置能够由混凝土包裹覆盖,以形成为所述井壁的支护结构。
[0008]可选地,所述引水装置为引水管,所述引水管为软管。
[0009]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引水管上与所述集中出水点相连接的一端的端头设有弹性密封结构,所述弹性密结构塞包裹于所述端头的外部,以能够在所述端头置入所述集中出水点内时,在所述引水管与所述集中出水点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层。
[0010]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引水管上与所述集中出水点连接的一端的端头设有罩帽结构,所述罩帽结构与所述井壁相接触的接触面上设有密封结构。
[001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导流结构为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设置为至少一条,所述导流槽
内嵌于所述井壁的表面,并沿所述井壁的表面螺旋向下延伸。
[0012]优选地,所述导流槽沿所述井壁的周向绕周至少一圈。
[0013]进一步地,所述集水装置为钢箱结构,该钢箱结构形成有适于容纳液体或者混凝土的容纳腔。
[0014]具体地,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立柱结构,所述引水装置置于所述集水装置内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结构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钢箱结构设置为多个,并沿所述井壁的周向等间距布置。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其通过引水装置对渗水量较大的集中出水点进行引流疏水,并能够利用导流结构对渗水量较小的雨滴状渗水区进行引流疏水,从而能够应对多种形式的渗水工况,渗出的水能够在引水装置以及导流结构的引导作用下汇聚到集水装置中并能够通过水泵以及出水管抽送至井室外;此外,在完成渗水的收集处理后,集水装置能够充当浇筑模具或是混凝土结构中的加强结构由混凝土进行包裹覆盖,以成为井壁支护结构的一部分,从而能够提高支护结构的建设速度,缩短工期,且本申请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结构简,故建设成本小,易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001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对集中出水点进行引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对雨滴状渗水区进行引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中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中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的使用流程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集水装置
ꢀꢀꢀꢀꢀꢀꢀꢀꢀꢀꢀꢀꢀꢀꢀꢀꢀꢀꢀ
11

立柱结构
[0025]2‑
引水装置
ꢀꢀꢀꢀꢀꢀꢀꢀꢀꢀꢀꢀꢀꢀꢀꢀꢀꢀꢀ3‑
井壁
[0026]4‑
导流结构
ꢀꢀꢀꢀꢀꢀꢀꢀꢀꢀꢀꢀꢀꢀꢀꢀꢀꢀꢀ5‑
支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的一种实施例中,该井壁渗水引流系统包括集水装置1,引水装置2和水泵;引水装置2 的一端与井壁3上的集中出水点连接,另一端置于集水装置1内,以能够将集中出水点处渗出的水引导至集水装置1内,其
中,集中出水点是指地下水以连续水流的形式流出的出水点,例如,流出的地下水形成连续的水流沿井壁向下流淌的出水点,或者地下水呈喷射状喷出的出水点;井壁3的表面设有导流结构4,导流结构4的下端与集水装置1连接,从而井壁3上的雨滴状渗水区的渗水能够经由导流结构4导流至集水装置1内,其中,雨滴状渗水区为地下水以雨滴状水珠的形式渗出的渗水区域;水泵与出水管连接,以能够在工作状态下将集水装置1内的渗水向井外抽送,具体地,当井下空间较大且集水装置1的体积也较大时,水泵可选用潜水泵,潜水泵置于集水装置1内并与出水管连接已将渗水向井外抽送,当井下空间较小且集水装置1 的体积也较小时,水泵可置于井外,且水泵连接有两根出水管,其中一根出水管连接至集水装置内,已能够将渗水向井外抽送;集水装置1能够由混凝土包裹覆盖,以形成为井壁3的支护结构5。
[0030]本技术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其通过引水装置1对渗水量较大的集中出水点进行引流疏水,并能够利用设于井壁3表面的导流结构4对渗水量较小的雨滴状渗水区进行引流疏水,从而能够应对多种形式的渗水工况,渗出的水能够在引水装置2以及导流结构4的引导作用下汇聚到集水装置1中并能够通过水泵以及出水管抽送至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壁渗水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装置(1),引水装置(2)和水泵;所述引水装置(2)的一端与井壁(3)上的集中出水点连接,另一端置于所述集水装置(1)内,以能够将所述集中出水点处渗出的水引导至所述集水装置(1)内;所述井壁(3)的表面设有导流结构(4),所述导流结构(4)的下端与所述集水装置(1)连接,从而所述井壁(3)上的雨滴状渗水区的渗水能够经由所述导流结构(4)导流至所述集水装置(1)内;所述水泵与出水管连接,以能够在工作状态下将所述集水装置(1)内的渗水向井外抽送;所述集水装置(1)能够由混凝土包裹覆盖,以形成为所述井壁(3)的支护结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装置(2)为引水管,所述引水管为软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壁渗水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上与所述集中出水点相连接的一端的端头设有弹性密封结构,所述弹性密封结构包裹于所述端头的外部,以能够在所述端头置入所述集中出水点内时,在所述引水管与所述集中出水点的内壁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海龙程鑫鲁军纪陈锦杰谢永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涟邵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