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阻断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715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3
本公开提供一种自阻断支架装置,包括:带支架人工血管、阻断件、阻流伞和可塑性导向杆;阻断件位于带支架人工血管的管腔内,与管腔的内壁贴附,以阻止管腔内的血液从远端流向近端;阻流伞设有中心孔,其通过中心孔套设于带支架人工血管的外壁上;在阻流伞收拢的状态下,阻流伞的边缘相对于中心孔靠近带支架人工血管的远端;在阻流伞打开的状态下,阻止带支架人工血管的外壁与血管壁之间的血液从远端流向近端;阻断件与阻流伞沿带支架人工血管的长度方向相邻设置;阻断件靠近带支架人工血管的近端,阻流伞靠近带支架人工血管的远端;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在应用中阻止血液从远端流向近端,便于用户操作,及在实施过程中安全可靠。全可靠。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阻断支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阻断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目前手术是唯一能够提高生存率的方法。
[0003]其中,升主动脉替换、全主动脉弓替换及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A 型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手术方案。通过利用人工材料进行替换,例如,利用四分支血管与术中支架进行替换。
[0004]在手术过程中,直视下在降主动脉植入术中支架,之后利用四分支血管与术中支架近端相吻合。在这个操作过程中需要停循环,此时,肋间动脉、腹腔脏器、下肢等均处于缺血状态。停循环的时间根据患者及患者局部病变情况的不同,平均需要20

30分钟,由于停循环时间相对较长,使得成为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0005]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需要缝合四分支血管与术中支架,此时,下半身需要停循环(否则血液从远端向近端返流,影响手术视野,无法进行精确缝合),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不定时吸引降主动脉内部分回血,才能保证手术部位的清晰。特别地,在此过程中,因为下半身处于停循环状态,所以下半身各个脏器都面临缺血损伤的风险,为了减少这个风险,我们常常通过降低中心温度来减小相关脏器的损伤。然而持续低温有利有弊,一方面,通过低温降低脏器能量代谢,起到保护脏器的作用;另一方面,低温也会带来严重后果,例如,凝血功能紊乱、手术时间延长等,进而造成脏器损伤,为后续康复带来困难。
[0006]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并能够在术中快速阻断血液通过的具有阻断功能的自阻断支架装置。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本公开提供一种自阻断支架装置,包括:带支架人工血管、阻断件、阻流伞和可塑性导向杆;所述阻断件位于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管腔内,与所述管腔的内壁贴附,以阻止所述管腔内的血液从远端流向近端;所述阻流伞设有中心孔,其通过所述中心孔套设于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外壁上;在所述阻流伞收拢的状态下,所述阻流伞的边缘相对于所述中心孔靠近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远端;在所述阻流伞打开的状态下,阻止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外壁与血管之间的血液从远端流向近端;所述阻断件与所述阻流伞沿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长度方向相邻设置;所述阻断件靠近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近端,所述阻流伞靠近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远端;所述可塑性导向杆贯穿于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管腔,并穿过所述阻断件及所述阻流伞。
[001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断件为瓣膜样结构,其包括瓣环和至少两个柔
性瓣叶;所述瓣环包括彼此顺序交替连接的至少两个凹部和至少两个凸部,并形成封闭的环;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分别沿所述瓣环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柔性瓣叶均匀分布于所述瓣环内;所述柔性瓣叶之间沿所述瓣环的轴线方向形成一交汇部,且相邻的所述柔性瓣叶的边缘在其横向截面上彼此贴合;所述可塑性导向杆从近端的一侧穿过所述交汇部至远端;在移出所述可塑性导向杆的状态下,所述柔性瓣叶彼此之间贴合,所述交汇部闭合,以阻止血液从远端流向近端。
[0011]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断件包括两个或三个柔性瓣叶。
[001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断件通过所述瓣环与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内壁贴合;所述柔性瓣叶在远离所述瓣环的一端设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朝向远端延伸。
[0013]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瓣叶设置为一体成型,以形成阻挡膜;所述阻挡膜构造为凹面结构;所述交汇部构造为通孔,并位于所述凹面结构的底部。
[001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瓣叶设置为一体成型,以形成阻挡膜;所述阻挡膜构造为平面结构,并与所述瓣环形状匹配地连接;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平面结构的中部。
[001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断件为环状的球囊;所述可塑性导向杆从近端的一侧穿过所述球囊的环形孔至远端;在所述球囊内充满介质的状态下,所述球囊与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管腔的内壁贴附,以阻止所述管腔内血液从远端流向近端。
[001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塑性导向杆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端位于靠近所述可塑性导向杆近端的端部,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端位于远离所述可塑性导向杆近端的侧壁;所述第一通道通过其出口端与所述球囊的内腔连通,以充入介质;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端设于靠近所述可塑性导向杆近端的侧壁;所述第二通道的出口端设于靠近所述可塑性导向杆远端的端部。
[001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流伞通过连接绳连接于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远端的外壁上;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阻流伞的边缘,并均匀分布于所述阻流伞和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之间;在所述阻流伞撑开的状态下,所述连接绳用于阻止所述阻流伞开口的方向朝向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近端方向。
[0018]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包括人工血管和至少两个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分别沿所述人工血管的周向并在靠近远端与其环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所述自阻断支架装置,在进行人工血管替代手术过程中,在植入所述自阻断支架装置后,可有效阻止下半身血液回流,并在植入后即可恢复循环,整个停循环时间缩短至1

2分钟,能够减少各脏器缺血损伤,解决肋间动脉、腹腔脏器、下肢等脏器因停循环而导致的缺血问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另外,由于有效阻止下半身血液回流,由此能够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使得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0021]由于不需要长时间停循环,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也不需要降得很低,由于缩短了体外循环降温/复温过程,直接缩短整个手术时间,避免由于停循环时间较长所带来的风险。
[0022]另外,由于大大减少手术过程中停循环时间,进而减少脏器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3]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自阻断支架装置的带支架人工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自阻断支架装置包括具有瓣膜样结构的阻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自阻断支架装置的包括具有瓣膜样结构的阻断件在打开状态下的带支架人工血管中血液从近端流向远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阻断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支架人工血管、阻断件、阻流伞和可塑性导向杆;所述阻断件位于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管腔内,与所述管腔的内壁贴附,以阻止所述管腔内的血液从远端流向近端;所述阻流伞设有中心孔,其通过所述中心孔套设于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外壁上;在所述阻流伞收拢的状态下,所述阻流伞的边缘相对于所述中心孔靠近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远端;在所述阻流伞打开的状态下,阻止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外壁与血管之间的血液从远端流向近端;所述阻断件与所述阻流伞沿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长度方向相邻设置;所述阻断件靠近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近端,所述阻流伞靠近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远端;所述可塑性导向杆贯穿于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管腔,并穿过所述阻断件及所述阻流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阻断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断件为瓣膜样结构,其包括瓣环和至少两个柔性瓣叶;所述瓣环包括彼此顺序交替连接的至少两个凹部和至少两个凸部,并形成封闭的环;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分别沿所述瓣环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柔性瓣叶均匀分布于所述瓣环内;所述柔性瓣叶之间沿所述瓣环的轴线方向形成一交汇部,且相邻的所述柔性瓣叶的边缘在其横向截面上彼此贴合;所述可塑性导向杆从近端的一侧穿过所述交汇部至远端;在移出所述可塑性导向杆的状态下,所述柔性瓣叶彼此之间贴合,所述交汇部闭合,以阻止血液从远端流向近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阻断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断件包括两个或三个柔性瓣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阻断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断件通过所述瓣环与所述带支架人工血管的内壁贴合;所述柔性瓣叶在远离所述瓣环的一端设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朝向远端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瓯朱俊明孙立忠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