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专利>正文

一种流量自适应的冠状静脉窦限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5674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流量自适应的冠状静脉窦限流装置,包括两组金属支架和限流环,金属支架和限流环均镍钛合金(记忆金属)材质,金属支架为纺锤形且两端为钝性裙边结构,两组金属支架通过限流环连接,金属支架外部覆有ePTFE膜,本装置采用钝性裙边和金属梁覆膜的设计,有效的减少装置释放时对冠状静脉窦的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采用孔径能够扩张塑形为不同大小的限流环设计,实现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心脏血液动态调节。实现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心脏血液动态调节。实现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心脏血液动态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量自适应的冠状静脉窦限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自适应的冠状静脉窦限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流行,难治性心绞痛患者群体也在不断地扩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通过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或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实现再血管化治疗,但此方式仍有相当高的比例心绞痛症状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003]近年来,国外出现了于冠状静脉窦植入金属支架对冠状静脉窦血流进行限制,模拟外科部分结扎冠状静脉窦的效果。
[0004]但是,该装置采用固定孔径的限流设计,对于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心脏血液回流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流量自适应的冠状静脉窦限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个体心脏血流量调节冠状静脉窦限流器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流量自适应的冠状静脉窦限流装置,包括两组金属支架和限流环,所述金属支架和限流环均为镍钛合金材质,所述金属支架为纺锤形且两端为钝性裙边结构,两组所述金属支架通过限流环连接。
[0008]基础技术方案的原理:两组金属支架通过限流环连接,金属支架和限流环材质为镍钛合金,能够塑性变形并在特定温度下恢复原始状态,金属支架为记忆金属编制的纺锤形结构且两端为钝性裙边设计。
[0009]基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使用的材质具有形状记忆特性,更加方便植入,金属支架为镍钛合金编制的纺锤形结构且两端为钝性裙边设计,能够避免裸露的金属梁对血管的锐性切割,减少植入时冠状静脉窦穿孔、夹层等并发症的发生,镍钛合金具有超弹性,限流环能够通过球囊扩张塑形为不同大小的孔径,实现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心脏血液动态调节。
[0010]优选地,所述金属支架外部覆有ePTFE膜。
[0011]通过上述设置,装置在植入后即刻对冠状静脉窦产生限流作用,调节心脏血流重分布,增加缺血区域的心肌灌注,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加快装置的内皮化,避免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流量自适应的冠状静脉窦限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包括:金属支架1、限流环2。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15]如图1所示,一种流量自适应的冠状静脉窦限流装置,包括两组金属支架1和限流环2,两组金属支架1通过限流环2连接,金属支架1为纺锤形且两端为钝性裙边结构,金属支架1覆以ePTFE膜,金属支架1和限流环2均为镍钛合金材质。
[0016]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术前通过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测量冠状静脉窦的血流量计算适合该患者的限流孔径,在无菌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穿刺患者右侧颈内静脉,建立手术时装置进入冠状静脉窦的靶管通路,进行冠状静脉窦造影,将装置通过导丝释放并固定在冠状静脉窦上,使用球囊扩张限流环2至适合该患者血流量大小的孔径。
[001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自适应的冠状静脉窦限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金属支架(1)和限流环(2),所述金属支架(1)和限流环(2)均为镍钛合金材质,所述金属支架(1)为纺锤形且两端为钝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何奔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