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房分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1452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心房分流器,包括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盘面和所述第二盘面的腰部;所述腰部呈环状分布,形成分流通道;所述第一盘面由若干个第一网格单元环设而成,所述第一网格单元自所述腰部径向背离所述分流通道延伸,在尾部形成第一汇聚端;所述第二盘面由若干个第二网格单元环设而成,所述第二网格单元自所述腰部径向背离所述分流通道延伸,在尾部形成第二汇聚端;其中,所述第一汇聚端具有分叉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心房分流器可以长久稳定地保持在植入位置、且能长久维持心房分流不闭塞。持心房分流不闭塞。持心房分流不闭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房分流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心房分流器。

技术介绍

[0002]心房分流器属于房间隔分流装置,房间隔分流装置已成为国际上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新兴的技术方向,尤其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患者来说,能够有效缓解左心房超负荷,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运动耐量及预后。
[0003]心房分流器的作用原理为通过经皮介入微创的方式在房间隔植入一枚分流装置,在不明显减少左心排量和明显增加右心负荷的基础上降低左心房压力,缓解肺淤血及呼吸困难,从而改善心衰症状及预后,同时不显著增加右心负担及降低心排量,也不引起反常栓塞。心房分流器的临床价值在于,能够直接降低左房压、改善肺淤血,改善活动耐量及心功能分级。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功能性瓣膜反流、改善左心室重构和功能、减少心衰相关死亡和再住院。同时,心房分流器还可用于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及 ECMO辅助下左心减压。
[0004]相关技术中的心房分流器要么稳定性差,在血流的冲刷下容易晃动;要么顺应性差,与房间隔肌肉的贴合度难以把握,贴合部位内皮化缓慢,且会影响通孔的流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心房分流器,该心房分流器可以长久稳定地保持在植入位置、且能长久维持心房分流不闭塞,从而减低心脏的负荷,缓和心脏负荷的波动,从而治疗或缓解心衰,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心房分流器,包括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盘面和所述第二盘面的腰部;
[0007]所述腰部呈环状分布,形成分流通道;
[0008]所述第一盘面由若干个第一网格单元环设而成,所述第一网格单元自所述腰部径向背离所述分流通道延伸,在尾部形成第一汇聚端;
[0009]所述第二盘面由若干个第二网格单元环设而成,所述第二网格单元自所述腰部径向背离所述分流通道延伸,在尾部形成第二汇聚端;
[0010]其中,所述第一汇聚端具有分叉结构。
[0011]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包括第一隆起段,所述第一隆起段背离所述第二盘面隆起,所述第一隆起段与所述第一汇聚端之间设有第一压接段,所述第一压接段垂直于所述分流通道的轴线延伸,且所述第一汇聚端背离所述第二盘面翘起。
[0012]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汇聚端上设有挂接部,所述挂接部用以与外部输送系统连接。
[0013]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挂接部背离所述第二盘面翘起,所述挂接部与所述第二盘面的夹角为
ɑ
,其中,
ɑ
的取值范围为大于10
°
且小于60
°

[0014]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挂接部为与所述第一汇聚端连接的挂头,所述挂头为T型头、圆形头、椭圆形头或方形头;或者所述挂接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一汇聚端上的连接孔。
[0015]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二汇聚端上设有显影标记。
[0016]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二盘面垂直于所述分流通道的轴线延伸。
[0017]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二网格单元包括第二隆起段和第二压接段,所述第二压接段设于所述第二汇聚端和所述第二隆起段之间,所述第二隆起段背离所述第一盘面隆起,所述第二压接段垂直于所述分流通道的轴线延伸,且所述第二汇聚端背离所述第一盘面翘起。
[0018]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腰部与所述第一盘面和所述第二盘面一体成型,所述腰部包括由所述第一开放端向所述第二开放端依次设置的第一弧段、支撑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弯向所述第二盘面,所述第二弧段弯向所述第一盘面;优选地,所述支撑段中轮廓线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和第二网格单元中轮廓线的截面宽度。
[0019]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腰部由若干个第三网格单元环设而成,所述第三网格单元,所述第三网格单元的两端相向翻折并分别形成弯折弧,所述第三网格单元上相对的所述弯折弧分别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和所述第二网格单元连接。
[0020]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腰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盘面和所述第二盘面的刚度。
[0021]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网格单元与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等量设置,且任一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在所述第二盘面上的投影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网格单元之间;优选地,部分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尾端也具有所述分叉结构,且具有所述分叉结构的第二网格单元间隔设置。
[0022]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数量,且任一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在所述第二盘面上的投影均与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相对应。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申请的心房分流器主要由第一盘面、腰部和第二盘面构成,当心房分流器植入体内后,第一盘面贴合于右房壁,第二盘面贴合于左房壁,腰部植入心房的卵圆孔处,基于本申请第一盘面的自由端即尾端设置分叉结构,从而可以使第一盘面与心房壁有较大的接触面,进而提升第一盘面与心房的夹持力,使该心房分流器可以长久稳定地保持在植入位置,基于腰部中分流通道对心房的分流,可以减低心脏的负荷,缓和心脏负荷的波动,从而治疗或缓解心衰。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心房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心房分流器的主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心房分流器的侧视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心房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心房分流器的主视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网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网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分流通道由第三网格单元组成的侧视图;
[0036]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心房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心房分流器植入心脏内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00、腰部;110、支撑段;111、第一弧段;112、第二弧段;113、连接节点;114、第三网格单元;
[0040]200、第一盘面;210、第一网格单元;211、分叉结构;212、挂接部; 213、第一汇聚端;214、第一隆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房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盘面和所述第二盘面的腰部;所述腰部呈环状分布,形成分流通道;所述第一盘面由若干个第一网格单元环设而成,所述第一网格单元自所述腰部径向背离所述分流通道延伸,在尾部形成第一汇聚端;所述第二盘面由若干个第二网格单元环设而成,所述第二网格单元自所述腰部径向背离所述分流通道延伸,在尾部形成第二汇聚端;其中,所述第一汇聚端具有分叉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房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包括第一隆起段,所述第一隆起段背离所述第二盘面隆起,所述第一隆起段与所述第一汇聚端之间设有第一压接段,所述第一压接段垂直于所述分流通道的轴线延伸,且所述第一汇聚端背离所述第二盘面翘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房分流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汇聚端上设有挂接部,所述挂接部用以与外部输送系统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房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部背离所述第二盘面翘起,所述挂接部与所述第二盘面的夹角为
ɑ
,其中,
ɑ
的取值范围为大于10
°
且小于6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房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部为与所述第一汇聚端连接的挂头,所述挂头为T型头、圆形头、椭圆形头或方形头;或者所述挂接部为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克劲赵轩铖昌仁操张昱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