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袖立体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12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衣袖立体模板,包括底板、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盖板,底板上设有第一位置标记线和第二位置标记线,第二位置标记线包括小臂段和大臂段,第一位置标记线和第二位置标记线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在衣袖宽度方向上绗线的第一绗线槽,第一压板沿转动中心转动靠近或远离第一位置标记线,第二压板沿转动中心转动靠近或远离第二位置标记线,相邻两第一绗线槽之间的底板上设有支撑条,盖板上设有与第一绗线槽配合的第二绗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底板上设置位置标记线对衣袖布料进行定位,支撑条将衣袖布料撑起形成立体拱形,通过底板和盖板上设置绗线槽确定绗线位置,使衣袖绗线后形成立体形状,确保衣袖不会对胳膊产生束缚感,保证衣服质量。保证衣服质量。保证衣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衣袖立体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制衣模板
,特别是涉及一种衣袖立体模板。

技术介绍

[0002]棉衣通过在两层衣袖布料上绗线来确保填充物在衣物内布置的均匀性,在前身料和后身料上绗线时,只需将双层布料平铺后即可绗线,但是衣袖绗线时与前身料后身料绗线不同,如果两层衣袖布料平铺后绗线,人的胳膊弯曲时会有束缚感,非常不舒服。现有技术中,衣袖绗线时通常采用人工定位的方式,通过操作人员的经验手动调整来衣袖布料来进行绗线,使衣袖布料绗线后形成立体拱形,从而使胳膊弯曲时衣袖不会对胳膊产生束缚感,但是人工操作经常出现各种走偏跑线、定位不精准等问题,无法保证缝纫的质量,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就会影响到衣服整体的缝纫效果。为此现在都通过各种缝纫模板对这类复杂的服饰进行辅助,提高织造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衣袖立体模板。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衣袖立体模板,包括底板、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盖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位置标记线和第二位置标记线,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对应衣袖内侧边,所述第二位置标记线对应衣袖外侧边,所述第二位置标记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小臂段和大臂段,所述小臂段沿衣袖的从前向后方向向远离第一位置标记线的方向倾斜,所述大臂段沿衣袖的从前向后方向向靠近第一位置标记线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和第二位置标记线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在衣袖宽度方向上绗线的第一绗线槽,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均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压板沿转动中心转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所述第二压板沿转动中心转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位置标记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绗线槽配合的避让槽,相邻两所述第一绗线槽之间的底板上设有支撑条,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盖板沿转动中心转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绗线槽配合的第二绗线槽。
[0005]在底板上铺设第一层衣袖布料,衣袖布料的一侧与第一位置标记线对应,另一侧与第二位置标记线位置对应,小臂段和大臂段的设置形成向远离第一位置标记线方向凸出的肘部;通过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压住第一层衣袖布料的两侧,将其位置固定;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上铺设第二层衣袖布料,第二层衣袖布料位置与第一层衣袖布料对应,通过盖板压住第二层衣袖布料。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上设置避让槽用于防止对衣袖布料绗线时产生干涉。支撑条用于将两层衣袖布料撑起形成立体形状后,自动缝纫机通过第一绗线槽和第二绗线槽对衣袖布料上进行绗线。
[0006]进一步,为了确保衣袖布料位置在制衣模板上的位置准确,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
和第二位置标记线靠近衣袖肩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三位置标记线,所述第三位置标记线为向远离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和第二位置标记线方向拱起的弧线。
[0007]进一步,为了固定衣袖布料位置,防止衣袖布料在缝纫过程中出现位移,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第二位置标记线和第三位置标记线上设有双面胶,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上与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第二位置标记线和第三位置标记线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双面胶。
[0008]进一步,所述支撑条为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支撑条可以为中间高两端低的阶梯形结构,也可以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结构。
[0009]进一步,所述盖板靠近底板的端面上设有多个U形限位条,所述U形限位条位置和数量与所述支撑条一一对应。通过U形限位条和支撑条相互配合,将夹在两者之间的两层衣袖布料压成波浪形,增加衣袖成型后的立体感。
[0010]进一步,所述支撑条和U形限位条均采用泡棉制成。将衣袖布料压成波浪形时不会压坏布料。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衣袖立体模板,采用底板上设置位置标记线对衣袖布料进行定位,支撑条将衣袖布料撑起形成立体拱形,通过底板和盖板上设置绗线槽确定绗线位置,从而使衣袖绗线后形成立体形状,确保衣袖不会对胳膊产生束缚感,保证了衣服质量。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第一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第二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底板,11、第一位置标记线,12、第二位置标记线,121、小臂段,122、大臂段,13、第三位置标记线,14、第一绗线槽,15、支撑条,2、第一压板,3、第二压板,4、盖板,41、第二绗线槽,42、U形限位条,5、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9]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衣袖立体模板,包括底板1、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和盖板4,所述底板1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位置标记线11和第二位置标记线12,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11对应衣袖内侧边,所述第二位置标记线12对应衣袖外侧边,所述第二位置标记线12包括依次连接的小臂段121和大臂段122,所述小臂段121沿衣袖的从前向后方向向远离第一位置标记线11的方向倾斜,所述大臂段122沿衣袖的从前向后方向向靠近第一位置标记线11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11和第二位置标记线12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在衣袖宽度方向上绗线的第一绗线槽14,所述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均与所述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压板2沿转动中心转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11,所述第二压板3沿转动中心转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位置标记线12,所述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上设有与所
述第一绗线槽14配合的避让槽5,相邻两所述第一绗线槽14之间的底板1上设有支撑条15,所述盖板4与所述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盖板4沿转动中心转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所述盖板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绗线槽14配合的第二绗线槽41。
[0020]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11和第二位置标记线12靠近衣袖肩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三位置标记线13,所述第三位置标记线13为向远离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11和第二位置标记线12方向拱起的弧线。
[0021]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11、第二位置标记线12和第三位置标记线13上设有双面胶,所述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上与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11、第二位置标记线12和第三位置标记线13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双面胶。
[0022]所述支撑条15为中间高两端低的阶梯型形状,可以采用两层泡棉叠加而成,下一层的泡棉长,上一层的泡棉短;也可以将泡棉裁剪成弧形结构制成支撑条15。
[0023]所述盖板4靠近底板1的端面上设有多个U形限位条42,所述U形限位条42位置和数量与所述支撑条15一一对应。U形限位条42中限位槽的宽度大于支撑条15的宽度,U形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衣袖立体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和盖板(4),所述底板(1)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位置标记线(11)和第二位置标记线(12),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11)对应衣袖内侧边,所述第二位置标记线(12)对应衣袖外侧边,所述第二位置标记线(12)包括依次连接的小臂段(121)和大臂段(122),所述小臂段(121)沿衣袖的从前向后方向向远离第一位置标记线(11)的方向倾斜,所述大臂段(122)沿衣袖的从前向后方向向靠近第一位置标记线(11)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11)和第二位置标记线(12)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在衣袖宽度方向上绗线的第一绗线槽(14),所述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均与所述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压板(2)沿转动中心转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位置标记线(11),所述第二压板(3)沿转动中心转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位置标记线(12),所述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绗线槽(14)配合的避让槽(5),相邻两所述第一绗线槽(14)之间的底板(1)上设有支撑条(15),所述盖板(4)与所述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盖板(4)沿转动中心转动靠近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吉雪峰裴三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