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73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包括底板(1)、左侧板(2)、右侧板(3)、后侧板(4)和顶板(5),底板(1)的底部设有多个沿轿厢宽向排布的第一加强筋(6)和多个沿轿厢深度方向排布的第二加强筋(7),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外侧均设有竖向的第三加强筋(8),第三加强筋(8)位于轿厢的中部,底板(1)的下方设有两组、每组两个的绳轮组件(9),同一组内的两个绳轮组件(9)分别位于轿厢的左右侧,两组绳轮组件(9)分别位于第三加强筋(8)的前后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无需轿架就能安装到电梯中使用的优点,能有效提高轿厢的宽向尺寸,提高轿厢舒适性,并且噪音也较低。并且噪音也较低。并且噪音也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家用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家用电梯中,轿厢的架构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顶板,底板的结构强度较大,侧板以及顶板的结构强度较低,因此,轿厢的侧板以及顶板不能直接连接至电梯的曳引系统,而是需要通过轿架转接。所述轿架包括由上梁、下梁以及左右直梁组成的矩形框架,下梁上固定有水平的托架,轿厢就安装在托架上,上梁则安装绳轮组件,通过绳轮组件连接电梯的曳引系统,直梁的外侧安装有安全钳,所述安全钳与固定在井道壁上的导轨配合,使轿厢紧急情况下制动。由于家用电梯的井道一般比较狭小,而轿架的存在占用了相当一部分的井道宽向空间,导致轿厢的宽向尺寸难以做大,轿厢舒适性降低。因此,亟需一种无轿架的家用电梯轿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本技术具有无需轿架就能安装到电梯中使用的优点,能有效提高轿厢的宽向尺寸,提高轿厢舒适性,并且噪音也较低。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顶板,底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沿轿厢宽向排布的第一加强筋和多个沿轿厢深度方向排布的第二加强筋,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外侧均设有竖向的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位于轿厢的中部,底板的下方设有两组、每组两个的绳轮组件,同一组内的两个绳轮组件分别位于轿厢的左右侧,两组绳轮组件分别位于第三加强筋的前后两侧。
[0005]前述的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中,所述顶板的外缘向上折弯而形成第一折弯部,所述左侧板的上端、右侧板的上端和后侧板的上端均向外折弯形成L形的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与顶板螺钉连接;所述右侧板的前后端和左侧板的前后端均向外两次折弯而形成L形的第三折弯部,后侧板与对应的第三折弯部螺钉连接,所述后侧板的左右端均向外两次折弯而形成L形的第四折弯部;所述左侧板的下端、右侧板的下端和后侧板的下端均向外折弯而形成第五折弯部,第五折弯部与底板螺钉连接。
[0006]前述的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中,所述第三加强筋的截面为U型,第三加强筋的开口向内,第三加强筋的两臂向外折弯后与左侧板或右侧板焊接固定。
[0007]前述的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截面均为U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开口向上,第一加强筋从第二加强筋中穿过,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均与底板焊接。
[0008]前述的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中,所述位于外侧的第一加强筋上设有凹槽,所述绳轮组件的支架与外侧的第一加强筋固定,所述绳轮组件的绳轮的上端位于凹槽内。
[0009]前述的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中,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上端设有安全钳,所述顶
板上设有与安全钳连接的提拉机构。
[0010]前述的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中,所述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顶板、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组成轿厢的坯厢,坯厢的外侧面喷涂有沥青阻尼层,沥青阻尼层的外侧喷涂有封闭漆层。
[0011]前述的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中,所述沥青阻尼层的外表面为波浪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是在现有轿厢的结构做的改进,主要的改进是将绳轮组件置于轿厢的底部,使轿厢连接曳引系统后以结构强度较大的底板受力,并在轿厢的左右侧壁上增加了用于固定安全钳的加强筋,使轿厢在紧急制动状态下不会被安全钳的巨大拉力破坏,还对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顶板的结构作了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增加了轿厢结构强度,从而轿厢不需要轿架和托盘,直接与通过底部的绳轮组件连接至电梯的曳引系统即可,减少了井道的占用空间,使轿厢的宽向尺寸可以做大,轿厢的舒适性提高。此外,由于本技术的轿厢主体为薄壁钣金结构,轿厢通过安全钳直接与电梯的导轨相连,轿厢升降过程中安全钳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噪音直接传递到轿厢,失去轿架的噪音中继阻隔后,轿厢噪音会有所变大,为此,本技术通过在轿厢的外侧设置沥青阻尼层,并将沥青阻尼层的外表面设置为波浪形,可以有效的降低轿厢噪音,为避免沥青中的有害物质或是含臭物质挥发,在沥青层的外侧进一步的涂刷封闭漆层。因此,本技术具有无需轿架就能安装到电梯中使用的优点,能有效提高轿厢的宽向尺寸,提高轿厢舒适性,并且噪音也较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6]图4是沥青阻尼层的结构。
[0017]图5是图1在A处的放大图。
[0018]图6是图1在B处的放大图。
[0019]附图中的标记为:1

底板,2

左侧板,3

右侧板,4

后侧板,5

顶板,6

第一加强筋,7

第二加强筋,8

第三加强筋,9

绳轮组件,10

第一折弯部,11

第二折弯部,12

第三折弯部,13

第四折弯部,14

第五折弯部,15

凹槽,16

安全钳,17

提拉机构,18

坯厢,19

沥青阻尼层,20

封闭漆层,21

第四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1]实施例。一种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左侧板2、右侧板3、后侧板4和顶板5,特点是,底板1的底部设有多个沿轿厢宽向排布的第一加强筋6和多个沿轿厢深度方向排布的第二加强筋7,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外侧均设有竖向的第三加强筋8,第三加强筋8位于轿厢的中部,底板1的下方设有两组、每组两个的绳轮组件9,同一组内的两个绳轮组件9分别位于轿厢的左右侧,两组绳轮组件9分别位于第三加强筋8的前后两
侧。
[0022]所述顶板5的外缘向上折弯而形成第一折弯部10,顶板5的顶部还可设置若干第四加强筋21,所述左侧板2的上端、右侧板3的上端和后侧板4的上端均向外折弯形成L形的第二折弯部11,第二折弯部11与顶板5螺钉连接;所述右侧板3的前后端和左侧板2的前后端均向外两次折弯而形成L形的第三折弯部12,后侧板4与对应的第三折弯部12螺钉连接,所述后侧板4的左右端均向外两次折弯而形成L形的第四折弯部13;所述左侧板2的下端、右侧板3的下端和后侧板4的下端均向外折弯而形成第五折弯部14,第五折弯部14与底板1螺钉连接。
[0023]所述第三加强筋8的截面为U型,第三加强筋8的开口向内,第三加强筋8的两臂向外折弯后与左侧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包括底板(1)、左侧板(2)、右侧板(3)、后侧板(4)和顶板(5),其特征在于:底板(1)的底部设有多个沿轿厢宽向排布的第一加强筋(6)和多个沿轿厢深度方向排布的第二加强筋(7),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外侧均设有竖向的第三加强筋(8),第三加强筋(8)位于轿厢的中部,底板(1)的下方设有两组、每组两个的绳轮组件(9),同一组内的两个绳轮组件(9)分别位于轿厢的左右侧,两组绳轮组件(9)分别位于第三加强筋(8)的前后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的外缘向上折弯而形成第一折弯部(10),所述左侧板(2)的上端、右侧板(3)的上端和后侧板(4)的上端均向外折弯形成L形的第二折弯部(11),第二折弯部(11)与顶板(5)螺钉连接;所述右侧板(3)的前后端和左侧板(2)的前后端均向外两次折弯而形成L形的第三折弯部(12),后侧板(4)与对应的第三折弯部(12)螺钉连接,所述后侧板(4)的左右端均向外两次折弯而形成L形的第四折弯部(13);所述左侧板(2)的下端、右侧板(3)的下端和后侧板(4)的下端均向外折弯而形成第五折弯部(14),第五折弯部(14)与底板(1)螺钉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轿架家用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筋(8)的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培华邹菊英钱小燕杜思杰王庆明张伟杨国华陆小荣
申请(专利权)人: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