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统及作业机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654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及作业机械,包括后转向桥和电动转向装置,电动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和第一电机。转向器与后转向桥相连接,转向器用于带动后转向桥转向。第一电机与转向器传动连接,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转向器。如此设置,使用电机代替传统液压油缸驱动转向器,以实现后桥转向,反应更加快速灵敏,转向更加精确到位,且无需布置复杂液压管路,整体结构更加简洁,从而提高了响应速度和转向性能,减少轮胎磨损,延长轮胎使用寿命,保障车辆安全行驶。保障车辆安全行驶。保障车辆安全行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系统及作业机械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系统及作业机械。

技术介绍

[0002]起重机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工程机械。目前,起重机行业内主要采用的多转向桥底盘的转向系统包括前转向桥和后转向桥。其中,起重机后桥普遍使用液压油缸控制系统进行辅助随动转向。
[0003]但是,液压辅助转向响应速度慢,后桥无法及时达到预期转角,易造成磨胎、跑偏等故障,导致轮胎使用寿命降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0004]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起重机等作业机械的转向系统响应速度慢,转向不灵敏,导致轮胎使用寿命降低,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起重机等作业机械的转向系统响应速度慢,转向不灵敏,导致轮胎使用寿命降低,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包括后转向桥和电动转向装置,所述电动转向装置包括:
[0007]转向器,与所述后转向桥相连接,所述转向器用于带动所述后转向桥转向;
[0008]第一电机,与所述转向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向器。
[000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系统,所述转向器包括:
[0010]相啮合的齿条和齿轮;
[0011]一对外拉杆,分别设置在所述齿条的两端,所述外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齿条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桥梯形臂相铰接;
[0012]相啮合的第一蜗杆和第一蜗轮,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蜗轮的轮轴上,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系统,还包括:
[0014]方向盘和转向柱,所述转向柱与所述方向盘相连接,且所述转向柱与所述方向盘同步转动;
[0015]动力转向器和前转向桥,所述动力转向器通过机械杆系与所述前转向桥相铰接,所述动力转向器用于带动所述前转向桥转向;
[0016]电动助力角转向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向柱与所述动力转向器之间,所述电动助力角转向装置用于将转向动力传递到所述动力转向器。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系统,所述电动助力角转向装置包括:
[0018]助力角转向器,所述助力角转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转向柱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
动力转向器相连接;
[0019]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助力角转向器。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系统,所述助力角转向器包括:
[0021]相啮合的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的轮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向柱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蜗杆转动;
[0022]相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蜗杆的轮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轮轴与所述动力转向器相连接。
[002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系统,所述转向器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齿条和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一对所述外拉杆伸出所述第一壳体外,所述第一蜗轮的轮轴穿入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齿轮相连接。
[002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系统,所述助力角转向器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002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系统,所述后转向桥至少为两个,且各个所述后转向桥上均设置有所述电动转向装置。
[002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系统,还包括:
[0027]第一角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前转向桥上,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前桥转向角度;
[0028]第二角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后转向桥上,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后桥转向角度;
[0029]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动转向装置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前桥转向角度和所述后桥转向角度计算出所述后转向桥的预设转向角度,并控制所述电动转向装置驱动所述后转向桥转向。
[003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底盘和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转向系统,所述转向系统设置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系统。
[0031]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系统,包括后转向桥和电动转向装置,电动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和第一电机。转向器与后转向桥相连接,转向器用于带动后转向桥转向。第一电机与转向器传动连接,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转向器。如此设置,使用电机代替传统液压油缸驱动转向器,以实现后桥转向,反应更加快速灵敏,转向更加精确到位,且无需布置复杂液压管路,整体结构更加简洁,从而提高了响应速度和转向性能,减少轮胎磨损,延长轮胎使用寿命,保障车辆安全行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起重机等作业机械的转向系统响应速度慢,转向不灵敏,导致轮胎使用寿命降低,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动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动助力角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1:方向盘;2:转向柱;3:转向轴;4:电动助力角转向装置;5:中间传动轴;6:动力转向器;7:液压油泵;8:垂臂;9:第一角度传感器;10转向油缸;11:电动转向装置;12:控制器;13:前转向桥;14:转向拉杆;15:后转向桥;16:车桥梯形臂;17:车桥节臂;18:第二角度传感器;
[0038]111:第一电机;112:齿条;113:齿轮;114:外拉杆;115:第一蜗杆;116:第一蜗轮;117:第一壳体;
[0039]41:第二电机;42:第二蜗杆;43:第二蜗轮;44:第一锥齿轮;45:第二锥齿轮;46: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技术的转向系统。
[0042]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包括后转向桥15和电动转向装置11,电动转向装置11包括转向器和第一电机111。具体地,转向器安装在后转向桥15上,转向器与后转向桥15的车桥梯形臂16相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转向桥和电动转向装置,所述电动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与所述后转向桥相连接,所述转向器用于带动所述后转向桥转向;第一电机,与所述转向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向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包括:相啮合的齿条和齿轮;一对外拉杆,分别设置在所述齿条的两端,所述外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齿条相铰接、另一端与车桥梯形臂相铰接;相啮合的第一蜗杆和第一蜗轮,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蜗轮的轮轴上,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向盘和转向柱,所述转向柱与所述方向盘相连接,且所述转向柱与所述方向盘同步转动;动力转向器和前转向桥,所述动力转向器通过机械杆系与所述前转向桥相铰接,所述动力转向器用于带动所述前转向桥转向;电动助力角转向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向柱与所述动力转向器之间,所述电动助力角转向装置用于将转向动力传递到所述动力转向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助力角转向装置包括:助力角转向器,所述助力角转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转向柱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动力转向器相连接;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助力角转向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角转向器包括:相啮合的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的轮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向柱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鑫江黄欣丁姣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中型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