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折叠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652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折叠制造方法,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将多个第一复合极片和多个第二复合极片依次交替且等间距地置于第一电解质膜和第二电解质膜之间,其中,第一复合极片和第二复合极片正反颠倒设置;将多个第三复合极片置于第二电解质膜的下方,并将多个第四复合极片置于第一电解质膜上;对第三复合极片、第一电解质膜、第一复合极片、第二复合极片、第二电解质膜和第四复合极片进行辊压复合,形成复合料带;对复合料带进行Z字形折叠,形成电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折叠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出输出电压较高的电芯,使得电芯内的电子流动路径缩短,降低电芯的整体电阻。降低电芯的整体电阻。降低电芯的整体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折叠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折叠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军工产业、新能源汽车等众多领域均采用锂电池作为电源,因此,近年来锂电池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电芯制造则是锂电池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目前常规的电芯制造方法生产出来的单个电芯输出电压较低,在日常使用中一般需要将多个电芯串联起来使用,以保证整体输出电压满足需求,但是这样一来,串联结构复杂难实现,材料成本较高。
[0003]有鉴于此,设计出一种能够提高电芯输出电压的电芯折叠制造方法特别是在电芯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折叠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出输出电压较高的电芯,使得电芯内的电子流动路径缩短,降低电芯的整体电阻。
[0005]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电芯折叠制造方法,包括:将多个第一复合极片和多个第二复合极片依次交替且等间距地置于第一电解质膜和第二电解质膜之间,其中,第一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折叠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多个第一复合极片(110)和多个第二复合极片(120)依次交替且等间距地置于第一电解质膜(150)和第二电解质膜(16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复合极片(110)和所述第二复合极片(120)正反颠倒设置;将多个第三复合极片(130)置于所述第二电解质膜(160)的下方,并将多个第四复合极片(140)置于所述第一电解质膜(150)上,其中,每个所述第三复合极片(130)与一个所述第一复合极片(110)层叠设置,每个所述第四复合极片(140)与一个所述第二复合极片(120)层叠设置;对所述第四复合极片(140)、所述第一电解质膜(150)、所述第一复合极片(110)、所述第二复合极片(120)、所述第二电解质膜(160)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130)进行辊压复合,形成复合料带;对所述复合料带进行Z字形折叠,形成电芯(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折叠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第一复合极片(110)和多个第二复合极片(120)依次交替且等间距地置于第一电解质膜(150)和第二电解质膜(16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复合极片(110)和所述第二复合极片(120)正反颠倒设置的步骤包括:对第一复合极片(110)卷材进行放卷和切断,并将产生的所述第一复合极片(110)送至所述第二电解质膜(160)上;对第二复合极片(120)卷材进行放卷和切断,并将产生的所述第二复合极片(120)送至所述第二电解质膜(160)上;控制所述第二电解质膜(160)进行走带,以带动所述第一复合极片(110)和所述第二复合极片(120)运动至所述第一电解质膜(150)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折叠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极片(1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70)、第一复合集流体层(180)和第二活性物质层(190),所述第二复合极片(12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190)、所述第一复合集流体层(180)和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17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折叠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170)由锂金属或者石墨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190)由磷酸铁锂或者三元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复合集流体层(180)由铝金属或者铝铜合金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折叠制造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如坤左龙龙苏坤辉李攀攀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