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用洗车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397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洗车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用洗车池,包括初步清洗区、自动清洗区、人工清洗区、沉淀池组和泥浆槽。初步清洗区包括清洗槽;自动清洗区设有喷头;初步清洗区、自动清洗区和人工清洗区依次设置;泥浆槽位于清洗槽的底面中部向下凹设,沿清洗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至自动清洗区和人工清洗区,且与沉淀池组连通,泥浆槽用于存放泥浆和水,清洗槽的宽度与车辆的宽度相适配,以供车辆通过清洗槽,泥浆槽的宽度与挖掘机的铲齿宽度相适配以通过挖掘机实现泥浆的清理。通过在清洗槽底部设置泥浆槽,能够集中存储大量泥浆,泥浆槽的宽度与挖掘机的铲齿宽度相适配以通过挖掘机实现泥浆的快速、方便清理,进而提高清理泥浆的效率。浆的效率。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地用洗车池


[0001]本技术属于洗车池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洗车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城市卫生环境要求的提高,施工现场的环境控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建筑工程对绿色施工也越来越重视,现场出入车辆轮胎中携带的泥土等需清洗干净后方能驶出建筑工地,否则对沿街道路的污染极为严重。
[0003]用传统的洗车池洗车,洗车用水量较多,泥浆不便集中存储与清理,需要大量人工清理泥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洗车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洗车池存在泥浆不便集中存储与清理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洗车池,包括:
[0006]初步清洗区,包括清洗槽,所述清洗槽用于盛放清洗车辆用的水;
[0007]自动清洗区,所述自动清洗区设有喷头,所述喷头喷射水以自动清洗车辆;
[0008]人工清洗区,所述初步清洗区、所述自动清洗区和所述人工清洗区依次设置;
[0009]沉淀池组,所述沉淀池组用于处理污水;
[0010]泥浆槽,所述泥浆槽位于所述清洗槽的底面中部向下凹设,并沿所述清洗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自动清洗区和所述人工清洗区,且与所述沉淀池组连通,所述泥浆槽用于存放泥浆和水,其中,所述清洗槽的宽度与车辆的宽度相适配,以供车辆通过所述清洗槽,所述泥浆槽的宽度与挖掘机的铲齿宽度相适配以通过挖掘机实现泥浆的清理。
[0011]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组设置于所述人工清洗区之背离所述自动清洗区的一端,所述沉淀池组包括第一沉淀池和与所述第一沉淀池连通的第二沉淀池,所述泥浆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连通,以使所述泥浆槽中的污水经过所述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处理后流回至所述泥浆槽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淀池与所述第二沉淀池在第一方向上呈并排设置,所述泥浆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0013]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组包括第三沉淀池、与所述第三沉淀池连通的第四沉淀池以及与所述第四沉淀池连通的第五沉淀池,所述泥浆槽分别与所述第三沉淀池、所述第四沉淀池连通,以使所述泥浆槽中的污水经过所述第三沉淀池、所述第四沉淀池和所述第五沉淀池的处理后流回至所述泥浆槽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沉淀池、所述第四沉淀池在第二方向上呈并排设置,所述泥浆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三沉淀池、所述第四沉淀池位于所述人工清洗区和所述第五沉淀池之间。
[0015]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组设置于所述人工清洗区之背离所述自动清洗区的一端。
[0016]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组设置于所述初步清洗区、所述自动清洗区、所述人工清洗区至少其中一者的旁侧。
[0017]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槽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截水部、承载部和后截水部,所述承载部位置低于所述前截水部和所述后截水部,所述后截水部与所述自动清洗区连接,所述前截水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承载部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的第一倾斜面,所述后截水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承载部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的第二倾斜面。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倾斜面设有与所述泥浆槽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泥浆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0019]进一步地,所述建筑工地用洗车池还包括清水池和动力泵,所述清水池与所述清洗槽连通,所述动力泵用于为水的流动提供动力。
[0020]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21]一种建筑工地用洗车池,包括初步清洗区、自动清洗区、人工清洗区和沉淀池组。通过在清洗槽底部设置泥浆槽,且该泥浆槽延伸至自动清洗区和人工清洗区并与沉淀池组连通,其能够集中存储大量泥浆,泥浆槽的宽度与挖掘机的铲齿宽度相适配以通过挖掘机实现泥浆的方便、快速清理,进而提高清理泥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建筑工地用洗车池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沿A

A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中沿B

B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4是图1中沿C

C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5是图1中沿D

D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6是图1中沿E

E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建筑工地用洗车池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建筑工地用洗车池的平面示意图。
[0030]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0031]100、洗车池;110、初步清洗区;111、清洗槽;1111、前截水部;1112、承载部;1113、后截水部;1114、第一倾斜面;1115、第二倾斜面;112、排水槽;120、自动清洗区;130、人工清洗区;140、沉淀池组;141、第一沉淀池; 142、第二沉淀池;143、第三沉淀池;144、第四沉淀池;145、第五沉淀池; 150、泥浆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

6所示,一种建筑工地用洗车池100,包括初步清洗区110、自动清洗区120、人工清洗区130、沉淀池组140和泥浆槽150。初步清洗区110包括清洗槽111,清洗槽111用于盛放清洗车辆用的水;自动清洗区120设有喷头 (图中未示出),喷头喷射水以自动清洗车
辆;初步清洗区110、自动清洗区 120和人工清洗区130依次设置;沉淀池组140用于处理污水;泥浆槽150位于清洗槽111的底面中部向下凹设,并且沿清洗槽11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自动清洗区120和人工清洗区130,且与沉淀池组140连通,泥浆槽150用于存放泥浆和水,其中,清洗槽111的宽度与车辆的宽度相适配,以供车辆通过清洗槽111,泥浆槽150的宽度与挖掘机的铲齿宽度相适配以通过挖掘机实现泥浆的清理。
[0035]示例性地,本申请的洗车池100与其他洗车池100的区别在于在清洗槽111 内再设置泥浆槽150,且泥浆槽150从初步清洗区110延伸至人工清洗区130,能够集中存储大量泥浆,减少清理次数,另外,泥浆槽150的宽度与挖掘机的铲齿宽度相适配以通过挖掘机实现泥浆的快速清理,进而提高清理泥浆的效率。同时车辆经过初步清洗、自动清洗和人工清洗三个阶段,能够保证车辆清洗干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清洗槽111的宽度为3.3m,泥浆槽150 的宽度为800mm。这样的宽度是为了使车辆能够通过,且不会让车辆掉入泥浆槽150中,另外也能够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地用洗车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步清洗区,包括清洗槽,所述清洗槽用于盛放清洗车辆用的水;自动清洗区,所述自动清洗区设有喷头,所述喷头喷射水以自动清洗车辆;人工清洗区,所述初步清洗区、所述自动清洗区和所述人工清洗区依次设置;沉淀池组,所述沉淀池组用于处理污水;泥浆槽,所述泥浆槽位于所述清洗槽的底面中部向下凹设,并沿所述清洗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自动清洗区和所述人工清洗区,且与所述沉淀池组连通,所述泥浆槽用于存放泥浆和水,其中,所述清洗槽的宽度与车辆的宽度相适配,以供车辆通过所述清洗槽,所述泥浆槽的宽度与挖掘机的铲齿宽度相适配以通过挖掘机实现泥浆的清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用洗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组设置于所述人工清洗区之背离所述自动清洗区的一端,所述沉淀池组包括第一沉淀池和与所述第一沉淀池连通的第二沉淀池,所述泥浆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连通,以使所述泥浆槽中的污水经过所述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处理后流回至所述泥浆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用洗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与所述第二沉淀池在第一方向上呈并排设置,所述泥浆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用洗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组包括第三沉淀池、与所述第三沉淀池连通的第四沉淀池以及与所述第四沉淀池连通的第五沉淀池,所述泥浆槽分别与所述第三沉淀池、所述第四沉淀池连通,以使所述泥浆槽中的污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华业刘铭黄向韬李勤蒋俊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