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39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包括管廊建筑体,所述管廊建筑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所述管廊建筑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导流板,所述管廊建筑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板,若干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均与管廊建筑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通过设置的导流板,可以防止水滴滴落在管道上,进而提高了管道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的集雨槽,从导流板流下来的水进入到集雨槽的内部,从而保证了管廊建筑体内部的干燥环境,通过设置的浮球、金属片和控制器,从而达到便于对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进行监护防水的效果。化地下管廊进行监护防水的效果。化地下管廊进行监护防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
,特别是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廊,即管道的走廊,化工及其相关类工厂中很多管道被集中在一起,沿着装置或厂房外布置,一般是在空中,用支架撑起,形成和走廊类似的样子,也有少数管廊位于地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有的建筑物智能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地下管廊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常出现地下管廊内部渗水的现象,进而导致地下管廊内部管道进水,以及引起金属管道的腐蚀,使管道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大面积的渗漏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引起电力系统瘫痪、漏水、漏气等大型事故现象。
[0003]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包括管廊建筑体,所述管廊建筑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所述管廊建筑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导流板,所述管廊建筑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板,所述管廊建筑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管道支架,所述管廊建筑体的内部设置有集雨槽,若干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管廊建筑体的内壁或者集雨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集雨槽的两侧分别与导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管廊建筑体的下方设置有积液仓,所述积液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管廊建筑体的下方设置有金属片,所述管廊建筑体的下方设置有浮球。
[0006]可选的,两个所述导流板的形状和大小均相等,两个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均与管廊建筑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流板与水平面呈30
°
夹角。
[0007]可选的,若干个所述管道支架的一侧均与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管道支架的顶部均开设有两个管道放置槽。
[0008]可选的,所述集雨槽的顶部开设有槽孔,所述集雨槽的底部与管廊建筑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集雨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道。
[0009]可选的,所述积液仓的顶部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的形状和大小与管廊建筑体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所述积液仓的内部插接于管廊建筑体的外表面。
[0010]可选的,所述金属片的顶部与管廊建筑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浮球位于积液仓的内部。
[0012]可选的,所述积液仓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二出水管道,所述第二出水管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阀。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该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通过设置的与水平面呈30
°
夹角的导流板,可以防止水滴滴落在管道上,进而提高了管道的安全性,使得管道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造成管道的腐蚀,通过设置的管道放置槽,使得管道的放置更为方便同时也易于安装和固定。
[0015]2、该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通过设置的集雨槽,从导流板流下来的水进入到集雨槽的内部,从而保证了管廊建筑体内部的干燥环境,进入到集雨槽内部的水通过设置的第一出水管道进入到积液仓的内部。
[0016]3、该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通过设置的积液仓,当积液仓内部的水逐渐升高时,这时浮球会上移进而触碰到金属片,并连通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打开控制阀,控制阀控制第二出水管道的开闭,通过第二出水管道便于排出积液仓内部的液体,从而达到便于对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进行监护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管廊建筑体,101

透水孔,2

导流板,3

支撑板,4

管道支架,401

管道放置槽,5

集雨槽,501

槽孔,502

第一出水管道,6

积液仓,601

槽孔,602

出水管道,7

金属片,8

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它包括管廊建筑体1,管廊建筑体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101,通过设置的若干个透水孔101,当管道内部发生漏水时,水可以通过透水孔101进入到积液仓6的内部,不会造成管廊建筑体1内部的潮湿,进而造成管道的损坏,管廊建筑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导流板2,管廊建筑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板3,管廊建筑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管道支架4,管廊建筑体1的内部设置有集雨槽5,若干个支撑板3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管廊建筑体1的内壁或者集雨槽5的一侧固定连接,集雨槽5的两侧分别与导流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管廊建筑体1的下方设置有积液仓6,积液仓6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管廊建筑体1的下方设置有金属片7,管廊建筑体1的下方设置有浮球8,浮球8的一侧连接有绳子,绳子的一侧固定连接诶与积液仓6的底部,能够避免浮球漂移无法与金属片7进行接触,浮球的顶部设置有导线,当导线与金属片7接通后控制阀打开。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导流板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等,两个导流板2的一侧均与管廊建筑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导流板2与水平面呈30
°
夹角,通过设置的与水平面呈30
°
夹角的导流板2,可以防止水滴滴落在管道上,进而提高了管道的安全
性,使得管道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造成管道的腐蚀,解决了现有的管廊监护防水结构受到外界的影响使管道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甚至引起电力系统瘫痪、漏水、漏气等大型事故现象。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管道支架4的一侧均与支撑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若干个管道支架4的顶部均开设有两个管道放置槽401,通过设置的管道放置槽401,使得管道的放置更为方便同时也易于安装和固定。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集雨槽5的顶部开设有槽孔501,集雨槽5的底部与管廊建筑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集雨槽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道502,通过设置的集雨槽5,从导流板2流下来的水进入到集雨槽5的内部,从而保证了管廊建筑体1内部的干燥环境,进入到集雨槽5内部的水通过设置的第一出水管道502进入到积液仓6的内部。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建筑体(1),所述管廊建筑体(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101),所述管廊建筑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导流板(2),所述管廊建筑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板(3),所述管廊建筑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管道支架(4),所述管廊建筑体(1)的内部设置有集雨槽(5),若干个所述支撑板(3)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管廊建筑体(1)的内壁或者集雨槽(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集雨槽(5)的两侧分别与导流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管廊建筑体(1)的下方设置有积液仓(6),所述积液仓(6)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管廊建筑体(1)的下方设置有金属片(7),所述管廊建筑体(1)的下方设置有浮球(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流板(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等,两个所述导流板(2)的一侧均与管廊建筑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流板(2)与水平面呈30
°
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管道支架(4)的一侧均与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宇冉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