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压储能供电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638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调压储能供电装置及系统,包括输入端口;与输入端口连接的电压调节电路;与电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负载接口;以及与电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储能电路;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器以及与第一控制器连接的调压模块;调压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一控制器的供电端口均与输入端口连接;调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储能电路和负载接口连接;储能电路包括与调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电感器模块;与电感器模块连接的DC/AC双向逆变器;与DC/AC双向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的预充电电路;与DC/AC双向逆变器的控制端连接的驱动器;与驱动器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以及与预充电电路连接的电池模组;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压储能供电装置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网供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压储能供电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功率家用电器使用率相对较高,导致离台区侧较远的区域电压极不稳定。虽然部分台区采用安装电压调节器来提高用户侧用电电压,但是当用户负荷较大时,电压调节器提升电压的同时,调压器前端电流较大将会导致线路损耗增大,电压压差随着损耗的增大而增大,导致输出电压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方案以便于更好地满足用户对输出电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压储能供电装置及系统,用以实现更好地满足用户对输出电压的需求的技术效果。
[000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压储能供电装置,包括输入端口;与所述输入端口连接的电压调节电路;与所述电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负载接口;以及与所述电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储能电路;所述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的调压模块;所述调压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供电端口均与所述输入端口连接;所述调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储能电路和所述负载接口连接;所述储能电路包括与所述调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电感器模块;与所述电感器模块连接的DC/AC双向逆变器;与所述DC/AC双向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的预充电电路;与所述DC/AC双向逆变器的控制端连接的驱动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以及与所述预充电电路连接的电池模组;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调压模块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多抽头变压器和多个双向晶闸管;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端口的正极连接;所述多抽头变压器中一次侧的第一端和二次侧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采样端口均与所述负载接口的正极连接;所述多抽头变压器中一次侧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入端口的负极连接;各个所述双向晶振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负载接口的正极连接;各个所述双向晶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多抽头变压器中的各个抽头一一对应连接;各个所述双向晶振管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端口的正极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接口的正极之间的线路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调压模块还包括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端口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端口的负
极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0007]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电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DC/AC双向逆变器和所述预充电电路之间的线路上的滤波电路。
[0008]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电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滤波电路和所述预充电电路之间的线路上的熔断器模块。
[0009]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电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熔断器模块和所述预充电电路之间的线路上的防雷电路。
[0010]进一步地,所述调压储能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
[00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调压储能供电系统,包括上述的调压储能供电装置;与所述调压储能供电装置的输入端口连接的供电网;以及与所述调压储能供电装置的负载接口连接的负载。
[0012]本技术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调压储能供电装置及系统通过电压调节电路进行调压的同时能够对储能电路中的电池模组进行充电,当负载接口连接的负载负荷较大时可以通过电池模组和DC/AC双向逆变器为负载供电,从而减少电压调节电路前端由于负荷较大带来的损耗,前端损耗小电压压降就低,以达到当负荷较大时更好地满足用户对输出电压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压储能供电装置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压储能供电系统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16]图标:10

调压储能供电系统;100

调压储能供电装置;110

输入端口;120

电压调节电路;121

第一控制器;122

调压模块;123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30

负载接口;140

储能电路;141

电感器模块;142

DC/AC双向逆变器;143

预充电电路;144

驱动器;145

第二控制器;1451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46

电池模组;147

滤波电路;148

熔断器模块;149

防雷电路;200

供电网;300

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1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请参看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压储能供电装置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压储能供电系统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压储能供电装置100,该调压储能供电装置100包括输入端口110;与输入端口110连接的电压调节电路120;与电压调节电路120的输出端连接的负载接口130;以及与电压调节电路120的输出端连接的储能电路140;电压调节电路120包括第一控制器121以及与第一控制器121连接的调压模块122;调压模块122的输入端和第一控制器121的供电端口均与输入端口110连接;调压模块122的输出端分别与储能电路140和负载接口130连接;储能电路140包括与调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压储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口;与所述输入端口连接的电压调节电路;与所述电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负载接口;以及与所述电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储能电路;所述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的调压模块;所述调压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供电端口均与所述输入端口连接;所述调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储能电路和所述负载接口连接;所述储能电路包括与所述调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电感器模块;与所述电感器模块连接的DC/AC双向逆变器;与所述DC/AC双向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的预充电电路;与所述DC/AC双向逆变器的控制端连接的驱动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以及与所述预充电电路连接的电池模组;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压储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模块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多抽头变压器和多个双向晶闸管;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端口的正极连接;所述多抽头变压器中一次侧的第一端和二次侧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采样端口均与所述负载接口的正极连接;所述多抽头变压器中一次侧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入端口的负极连接;各个所述双向晶振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负载接口的正极连接;各个所述双向晶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多抽头变压器中的各个抽头一一对应连接;各个所述双向晶振管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流互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刚张汉清王鸿李咸魁高铭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亿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