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固件的装配式海绵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37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地固件的装配式海绵道路结构,在路基之上设有依次叠加的隔水基层、地固件层、排水找平层和装配化路面层;地固件层由至少一层平铺的地固件组成;装配化路面层包括渗水龙骨及装配式路面板,渗水式龙骨包括多条相互平行依次排列的长龙骨,相邻两条长龙骨之间还连接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短龙骨,从而构成多个能承托容纳装配式路面板的网格单元,每个或数个网格单元承托容纳一块装配式路面板;长龙骨和短龙骨各自的龙骨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垂直贯穿龙骨本体的透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地固件应用于海绵道路建设中,绿色环保、结构简洁,装配简单,施工效率高、成本低,透水性好。透水性好。透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地固件的装配式海绵道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地固件的装配式海绵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0003]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实现渗水,通过透水道路建设吸收地表径流从而对地下水进行补充,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0004]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中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透水砖的研制和使用上,而透水砖的成本较大,直接导致道路建设成本的上升;另外,在透水砖层与原有地基之间的结构也比较复杂,不仅增加了物料采购及运输成本,还因过多引入非现地的外来物,对现地生态环境极易产生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应用地固件的装配式海绵道路结构,具体为:
[0006]应用地固件的装配式海绵道路结构,在路基之上设有依次叠加的隔水基层、地固件层、排水找平层和装配化路面层;
[0007]所述地固件层由至少一层平铺的地固件组成;
[0008]所述装配化路面层包括渗水龙骨及装配式路面板,渗水式龙骨包括多条相互平行依次排列的长龙骨,相邻两条长龙骨之间还连接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短龙骨,从而构成多个能承托容纳装配式路面板的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承托容纳一块装配式路面板;长龙骨和短龙骨各自的龙骨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垂直贯穿龙骨本体的透水孔。
[0009]长龙骨、短龙骨的龙骨本体的底部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凸出的承托肩部,每个网格单元通过相应的长龙骨和短龙骨的承托肩部承托对应的装配式路面板。
[0010]长龙骨和短龙骨是分体制成的,短龙骨的龙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上部还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凸设有搭接部,短龙骨通过其两端的搭接部搭接在对应的长龙骨的承托肩部上。
[0011]优选的,在路基上先铺设一层高耐腐、耐水、耐寒、耐热性隔水基层,再将地固件层铺设于隔水基层之上。
[0012]优选的,地固件的囊袋侧壁上固设有互联带,利用互联带将相邻的地固件通过穿绑连接绳联系成整体。
[0013]优选的,所述地固件在其底部形成有向上凹陷的锥形凹陷部。
[0014]本专利技术将地固件应用于海绵道路建设中,充分利用了地固件的特性,渗水性能较强,结构简洁,装配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渗水龙骨的拼接式实施例的长龙骨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4为渗水龙骨的拼接式实施例的短龙骨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5为地固件囊袋侧壁设置有互联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3]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地固件的装配式海绵道路结构,该道路结构的重点在于包括在路基1之上依次叠加的隔水基层、地固件层、排水找平层和装配化路面层,道路结构中所需的其他部分比如排水管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形式,非本专利技术重点,本文不再赘述。
[0024]所述地固件层由至少一层平铺的地固件2组成。
[0025]地固件2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多种结构形式,如图5所示,通常包括囊袋20和囊袋内包裹的填充料。
[0026]囊袋是由高强塑料纤维编织布经裁剪缝制而成的;塑料纤维编织布具有透水、耐水、耐寒、耐热性和较高的抗拉强度,并能抗紫外线和酸、碱、海水的腐蚀,在避光条件下其耐久性达50年以上。
[0027]如图5所示,地固件的囊袋侧壁上还可设置有互联带21,利用互联带将相邻的地固件通过穿绑连接绳联系成整体,防止同层的地固件发生横向位移,增强地固件层的稳定性。
[0028]进一步,还可根据需要在路基上先铺设一层隔水基层3,再将地固件层铺设于隔水基层之上。隔水基层采用不透水的具有耐腐、耐水、耐寒、耐热性的防水土工布,在需要的区域铺设在路基之上,防止由地固件层排出的水渗入到路基中。
[0029]较佳的,如图2所示,地固件在其底部形成有向上凹陷的锥形凹陷部21,具有此锥形凹陷部21的地固件2铺装至软基之上时,地固件的基布始终保持张力以确保底部的锥形凹陷部不会塌陷,尤其适用于含水率较高的超软路基1,此种结构的地固件放置于超软路基上时,由于超软路基含水率高,触变性强,承载力差,因此地固件会在自重和上部荷载以及强制加压的作用下沉降,在沉降过程中形成底部的锥形凹槽,下方软基的土体涌入锥形凹槽并凸起,从而既可冲抵地固件周围的土体由于剪切力形成的隆起、控制不均匀沉降,又可起到销栓作用,限制其水平方向的位移。
[0030]所述的装配化路面层包括渗水龙骨及装配式路面板5,装配式路面板材料并不要求渗水性,道路可采用带有泄水孔、槽的混凝土预制件;广场、地坪、步行道、自行车道可采用带有泄水孔的定制普通石材或地砖铺设,只需满足基本的耐磨要求即可,以降低成本;装配式路面板形状可呈方板形或圆盘形,形状选择以方便与渗水式龙骨配套为准。
[0031]渗水式龙骨可采用一体制成,也可采用拼装组成。图3和图4给出了拼装式的实施
例,如图所示,渗水式龙骨包括多条相互平行依次排列的长龙骨41,相邻两条长龙骨41之间还搭接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短龙骨42,从而构成多个能承托容纳装配式路面板5的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承托容纳一块装配式路面板5。相应的,长龙骨41的龙骨本体410的底部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凸出的承托肩部411,短龙骨42的龙骨本体420的底部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侧也分别设有横向凸出的承托肩部421,每个网格单元通过相应的长龙骨和短龙骨的承托肩部411、421承托对应的装配式路面板5。
[0032]装配式路面板5与地固件层之间的间隙亦可通过组成排水找平层的透水填料7填充。
[0033]进一步,短龙骨42的龙骨本体4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上部还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凸设有搭接部4201,短龙骨42通过其两端的搭接部4201搭接在对应的长龙骨41的承托肩部411上。采用此拼装搭接结构的渗水龙骨,相对于一体制成方式的渗水式龙骨,更方便龙骨物料的运输,并可根据现场情况裁剪、拼装,提升现场施工的灵活度,减少浪费。
[0034]在渗水式龙骨的长龙骨41和短龙骨42各自的龙骨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垂直贯穿龙骨本体的透水孔43。雨水可直接通过透水孔穿透装配化路面层,再经透水性较强的排水找平层和地固件层后,或渗入路基层,或受隔水基层3阻挡,汇流经排水管沟排出。
[0035]排水找平层的透水填料7和地固件2囊袋内的填充料可就地取材,减少外来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地固件的装配式海绵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路基之上设有依次叠加的隔水基层、地固件层、排水找平层和装配化路面层;所述地固件层由至少一层平铺的地固件组成;所述装配化路面层包括渗水龙骨及装配式路面板,渗水式龙骨包括多条相互平行依次排列的长龙骨,相邻两条长龙骨之间还连接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短龙骨,从而构成多个能承托容纳装配式路面板的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承托容纳一块装配式路面板;长龙骨和短龙骨各自的龙骨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垂直贯穿龙骨本体的透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地固件的装配式海绵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长龙骨、短龙骨的龙骨本体的底部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凸出的承托肩部,每个网格单元通过相应的长龙骨和短龙骨的承托肩部承托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越陈津生冯彬唐浩东练财宗刘斐然肖仕龙陈梓霖王立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鼎元软地基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