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鱼类增殖放流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33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增殖放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鱼类增殖放流船,包括船体,船体上设有竖向的放流腔,放流腔的顶端和底端连通,放流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带轮,放流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下带轮,上带轮和下带轮之间连接有输送带;输送带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均垂直于输送带,多个支撑板沿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分布,多个支撑板上均安装有输送桶,位于输送带一侧的输送桶的开口朝上,位于输送带另一侧的输送桶的开口朝下。本方案大大降低了放流苗种尤其是珍稀濒危水生动物苗种投放到海洋时造成的碰撞和损伤,有助于苗种更快适应海洋生存环境,提高了放流苗种的成活率,提升了放流效果。提升了放流效果。提升了放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洋鱼类增殖放流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增殖放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鱼类增殖放流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显著增加,人类活动对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渔业资源面临着不断衰退的巨大压力,海洋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严重威胁。为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增殖放流已成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和保护海洋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
[0003]传统的海洋鱼类增殖放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将放流苗种装在充氧的双层塑料袋中,根据苗种的生活习性,用船运至适宜放流海域进行放流,放流时,将塑料袋中的苗种直接倾倒至放流水域。由于放流船较高,苗种投放处距海平面有一定的距离,将苗种倾倒至海水时,会导致放流苗种受到水体的撞击,影响到放流苗种的存活和正常生长,最终影响放流效果。
[0004]第二种是在放流船上安装滑道进行放流,滑道从船上伸出而倾斜指向放流水域,放流时,将塑料袋中的放流苗种倒入到滑道中,苗种沿滑道向下滑动到海水中,滑道为苗种入海起导向作用。相比第一种放流方式,这种方式能够避免苗种从高空直接抛至海水而导致苗种摔伤或者死亡,但是苗种在沿滑道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与滑道壁碰撞和摩擦,使苗种受到机械性损伤,影响苗种的成活率。另外,采用这种方式,苗种有时也会粘连或卡在滑道上而无法放流到海中,造成苗种缺氧死亡,从而影响整体放流效果。
[0005]因此现目前的苗种放流方式,苗种成活率仍有待提高,尤其对于珍稀濒危水生动物苗种来说,珍稀濒危水生动物苗种的成本高、数量少,提高苗种的成活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海洋鱼类增殖放流船,以减少苗种放流时受到的机械性损伤,提高放流苗种的成活率,有助于苗种更快适应海洋生存环境,提升放流效果。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洋鱼类增殖放流船,包括船体,船体上设有竖向的放流腔,放流腔的顶端和底端连通,放流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带轮,放流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下带轮,上带轮和下带轮之间连接有输送带;输送带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沿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分布,多个支撑板上均安装有输送桶,位于输送带一侧的输送桶的开口朝上,位于输送带另一侧的输送桶的开口朝下。
[0008]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放流人员将事先准备好的装有放流苗种的多个充氧塑料袋整齐的放置在船体上。船体移动到放流区域,放流时,放流人员将塑料袋中的苗种倒入到放流腔顶部的输送桶中,这样输送带一侧的输送桶中装有苗种而重量较大,输送带的另一侧的输送桶为空桶而重量较轻,这样输送带两侧的重量不同,由于输送带的两侧具有重量差,因此输送带会在重量差的作用下而发生转动,装有苗种的输送桶向下自动移动,从而将
苗种从船体的高处输送到水中,实现了将苗种释放到海水中,苗种释放后,随着输送带的继续转动,输送桶移动到输送带的另一侧,输送桶的开口朝下,输送桶内变空,输送桶向上传送,当输送桶继续传送到输送带的顶部之后,输送桶可继续装放流苗种而进行循环使用。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方案将塑料袋中的苗种倒入到放流腔顶部的输送桶中,由于放流腔顶部的输送桶距离船体的顶部较近,因此将苗种放入到输送桶中时,不会对苗种造成损伤。然后输送带带动装有苗种的输送桶向下移动,从而将苗种转移到海水中,实现了将苗种放流到海洋中。这样,输送桶中的苗种进入到海水时,苗种受到的冲击小,也不会受到损伤,有助于放流苗种更快适应放流后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了苗种的成活率,提升了放流的效果,助力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尤其对于珍稀濒危水生动物苗种(珍稀濒危水生动物苗种价格贵、量稀少、生命力弱)来说,提高苗种的成活率,降低对苗种的损环,意义重大。2、放流人员将苗种倒入到输送桶中之后,输送桶向下移动,而随着输送带的转动,空的输送桶会移动到放流人员的旁边,这样放流人员可继续向空的输送桶中倒入苗种,从而保证了放流人员放流苗种的连续性,提升了放流效率。3、本方案中的输送带在两侧重量差的作用下发生转动,输送带的转动无需动力设备驱动,无需消耗能源,比较节约能源。4、输送桶在输送带的作用下向上传送时,输送桶的开口朝下,输送桶中不会存留海水和苗种,输送桶能够处于空的状态,从而有空间盛装后续苗种。
[00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船体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手轮,手轮和上带轮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手轮的皮带轮和上带轮的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皮带。
[0011]由此,放流人员在船体上可转动手轮,手轮转动带动手轮上的皮带轮转动,手轮上的皮带轮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上带轮上的皮带轮转动,从而可带动上带轮转动,实现了输送带的转动的驱动。这样,在初始放流时,输送带一侧用于盛装苗种的输送桶还未完全装满,或者只有部分输送桶中装有苗种,此时输送带装有苗种一侧的输送桶的重量较小,输送带两侧的重量差会较小,输送带自动转动会比较困难,因此可通过人工对手轮转动的方式驱动输送带转动,从而克服了在初始放流时输送带自动转动比较困难的问题。随着输送桶中不断装满苗种,输送带两侧的重量差达到能够使输送带自动转动时,此时可不操作手轮以对输送带的转动进行手动操作。
[00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手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支架上滑动连接有摩擦块,支架上螺纹连接有调节丝杠,调节丝杠的一端和摩擦块转动连接,调节丝杠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摩擦块能够和手轮上的转轴相抵。由此,摩擦块用于与手轮上的转轴进行摩擦,通过对调节块进行转动,调节块带动调节丝杠转动,调节丝杠在支架上轴向移动,调节丝杠带动摩擦块在支架上滑动,从而调节摩擦块作用在手轮上的转轴的压力,实现了摩擦块和手轮上转轴的摩擦力的调节,能够保证输送带以较为合适的速度转动,避免摩擦块和手轮上转轴的摩擦力较小而使得输送带转动速度过快,也避免了摩擦块和手轮上转轴的摩擦力较大而使得输送带转动速度过小。另外,通过拧紧调节块,使得摩擦块和手轮上的转轴相互抵紧,这样摩擦块和手轮上的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手轮不会转动,而通过皮带和手轮连接的输送带也不会转动,从而使得在不放流时,能够使得输送带停止转动。由此,通过本方案手轮转动的控制,能够实现对输送带转动速度的调节和转动启停的控制。
[00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上带轮替换为上链轮,下带轮替换为下链轮,所述输送带替换为输送链条,上链轮、下链轮和输送链条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输送链条的内链板或者
外链板上固定设有弯折部,多个输送链条的弯折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由此,输送桶的传送不仅可以通过输送带、上带轮和下带轮构成的带传动机构进行传动,还可通过输送链条、上链轮和下链轮构成的链轮链条传动机构进行传动。采用前者的传动方式,可以采用非金属材质;采用后者的传动方式,能够减少带传动机构运行过程中打滑现象的发生。
[00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摩擦块能够和转轴相抵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块。由此,橡胶块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鱼类增殖放流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上设有竖向的放流腔,放流腔的顶端和底端连通,所述放流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带轮,放流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下带轮,上带轮和下带轮之间连接有输送带;输送带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沿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分布,多个支撑板上均安装有输送桶,位于输送带一侧的输送桶的开口朝上,位于输送带另一侧的输送桶的开口朝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鱼类增殖放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手轮,所述手轮和上带轮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手轮的皮带轮和上带轮的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皮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鱼类增殖放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支架上滑动连接有摩擦块,支架上螺纹连接有调节丝杠,调节丝杠的一端和摩擦块转动连接,调节丝杠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所述摩擦块能够和手轮上的转轴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海洋鱼类增殖放流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带轮替换为上链轮,下带轮替换为下链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作登李文升赵侠王清滨刘成磊孙万辉单广平张国光严靖凯刘旭平孙利元刘伟施娜娜于文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明波海洋设备有限公司山东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